穿过蜿蜒的乡间小道,车子驶进彭家村。这个位于温岭城南镇西北部的村庄,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乡风十分淳朴。
2016年,文化春风吹进了彭家乡间,激活了这片土壤里蕴藏着的强大文化生命力。随着文化礼堂搭建,“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了2100多位村民的心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彭家礼堂实现了可喜的蜕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文化胜景,已成为老百姓寄托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精神家园。
走进谷岙记忆展馆,体验农耕生活
在面积3.2平方公里的彭家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地标性建筑。茶余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总爱围坐在这里,下棋、拉二胡、看老电影、打羽毛球……好不热闹。你也许想不到,眼前这个萦绕着村民欢声笑语的地方,在两年之前,还只是一个废弃的旧小学。
2016年8月,怀着给村里人打造一个精神文化阵地的初心,彭家村文化礼堂正式创建。
“彭家村坐落于两山之间谷底,旧称‘谷岙’,村民多以农耕谋生。礼堂的设计方案紧扣本村文化内涵,以‘谷岙记忆,农耕文化’为理念。”村支委、文化礼堂管理者林瑞俊是文化礼堂的设计师,他深挖村庄文脉,将其设计成谷岙记忆展览馆、谷岙大舞台、谷岙讲堂等多个部分。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谷岙记忆展览馆,它沿袭了上世纪前叶的建筑风格,将农家小院、田园、水车、打稻机等富有时代特征的物件搬进现代人的视野,配上鸟叫声和流水声,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彭家村村民生活和生产的状况。
而谷岙记忆陈列馆则是根据旧时谷岙人的生活场景,设计成鑊灿间、纺织间、磨房间、猪栏间等多个区块。窝灶、硬刀、捣糍碗、蓑衣、三寸金莲的鞋子……馆里收藏的由村民自发捐赠的290多件怀旧物品,承载着彭家几代人的文化情怀。
凝聚了村民乡愁的文化礼堂,如今已成为他们心中共同的家园。哪家来了客人,主人便会热情地引他到礼堂参观,俨然成为了乡亲们对外展示村庄文化和文明的窗口。
“不仅如此,村里现在还成为了周边学校的教育基地,许多小学会组织学生过来参观展览馆、陈列馆,让这些年轻的下一代在我们构建的场景中去体会过去农耕生活的辛劳,十分有教育意义。”林瑞俊说。
村民才艺尽显,丰富礼堂文化内涵
歌曲《美丽彭家我的家》、快板《彭家村新赞》、方言小品《美丽乡村》……9月22日晚,首届“农民丰收节”暨彭家村第三届村晚文艺晚会在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一个个由村民自导自演的节目相继亮相,台下座无虚席,村民叫好声连连。
在彭家村,这样同台联欢、全民同乐的画面时常上演。文化礼堂的创建,激发了村民文化创作和表演热情,也让大家有了施展才艺的好地方。
“村里人表演的节目大家都特别愿意看。”彭春芳曾是一名越剧演员,剧团解散后,她的表演才艺一度搁浅。文化礼堂开放后,她与彭小娟、彭冬妹三姐妹逐渐成为“谷岙”大舞台上的熟悉面孔,“我们喜欢表演语言类节目,有时演母女,有时演婆媳,台下的村民平时都与我们很熟悉,看到台上的反差,就会特别乐呵。他们有互动,我们表演也更有劲头了。”
“有了文化礼堂,村民的才艺和热情在逐渐被挖掘和释放。”林瑞俊说,如今,彭家村文化礼堂已经组建了排舞队、篮球队、器乐队及儿童舞蹈队等11支精品文艺队伍,不断发挥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目前,彭家礼堂已能够按照特定要求快速编排节目,并多次承接镇里交办的演出任务,团队规模不断壮大,演出质量不断提升,其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持续扩大,已成为城南镇乃至温岭市名声在外、实力强劲的村级演艺团队。
林瑞俊说,结合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村里还会开展村晚、启蒙礼、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传承中华民俗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道德修养。
“文化礼堂的创建不仅挖掘了乡村的文化精髓,还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努力奋斗建设家园乡村的动力也就更足了。”林瑞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