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走出大山寻找幸福 天台下山移民助推农民增收奔小康
2018-09-25 10:22:42 来源: 台州日报 杨国球 徐志慧 吕少卿 许 诺 徐 平

  有着“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美誉的天台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行尽深山尽是山。在这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县域里,山村众多,高山农民生活条件差、稳定脱贫难,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低、成本高。该县摸索“走出大山天地宽”的扶贫思路,以适度超前的“大视野”凝聚下山共识,以惠民便民的“大情怀”提高安居指数,以奋发有为的“大担当”实现富民愿景,实施了轰轰烈烈、惠及子孙后代的“下山移民”工程。该县借力下山移民精准扶贫,进城农民落地生金,谱写了一曲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精彩华章。

  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生态修复、脱贫消薄”的思路,以城建区、以镇设点、分批次转移的原则,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等多种形式,推进高山移民工作。财政、住建、国土、电力等有关部门,对能免的规费一律全免,金融部门则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晴好的夜晚,幸福花苑灯光球场上,居民们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城市的文化生活。在这当中,有着居民翁仲玲的身影。没进城之前,她的生活主要依靠那些贫瘠的土地。后来老公从南屏山区进城打工,把她也带了出来。翁仲玲申请的是幸福花苑第二期安置房,当时申请的群众特别多,她成了幸运儿。

  “那年是2005年,一个平方米只要930元,很实惠。当年我要是早点出来,那肯定会发展得更好。”进城后,翁仲玲最大的体会,就是只要肯吃苦,到哪都有钱赚;只要勤俭持家,很快就能过上比山村好得多的日子。

  “这一份关爱贴近了心窝,我就明白了今后的出路”

  电视里播放着超强台风“山竹”的新闻,白鹤镇苍蒲坑村村民王国根却神情淡定。作为一名老地质灾害巡查员,他是年年神经紧绷,闻风(雨)而动。但从今往后,他不必再为大风大雨而担惊受怕。

  原来,61岁的王国根和1000多村民一起,于去年整村搬离“险窝”,住进了10公里开外的移民安置区。“苍蒲坑”村名三字没变,但人已在安居工程中。

  原苍蒲坑村东侧有一处体量高达16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村民的头顶。该县采取了许多预警、防范措施,但都无法治本。2016年年底,县里下达死命令,在苍蒲坑村倒计时实施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村异地搬迁项目。

  该县先是建起了138套新房,紧接着又建起了5幢安置楼,三期项目也已在启动。考虑到村里有近百个70岁以上的老人,县里专门安排了居家养老式的村级敬老院项目;对于需要维持运转的集体经济收入,在建设安置房时,专门为村集体划出了一批商铺。至于复垦后的土地,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开发。

  不仅如此,该县对移民村的土地、山林等进行清理核算,明确统一流转、股权占有、股份继承等规范流程,实行公司化经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推动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聚焦,发展高效农业,打响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参与搬迁工作的镇干部朱逢麟说:“安置区离镇政府直线距离也就500米左右,边上有学校、医院等设施,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许多村民告诉他,一看到这个地方,就喜欢这个贴心窝子的政策,并对以后的出路有了新期盼。

  就这样,天台县将一项德政细化为一个个惠民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戴。实际上,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坚持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离新苍蒲坑村不远的鹤栖新村,也是一个高山移民安置村,村民来自各个山村。村干部楼建华就是第一批入住的移民。新村建成后,县、镇依托袜业产业,建起了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青年创业基地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中心,加强对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现已成为一个集加工、批发零售、网络营销于一体的袜业专业村,年加工销售额达2.5亿元,于2016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找对路子,迈开步子,富了里子。为了让下山农民安居乐业,天台县力求“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移民”。长期参与下山移民工作的陈圣坎,对此感触特别深。

  今年69岁的陈圣坎是天台县高山移民新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15年前有幸参与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台的调研。总书记对下山移民的生活、就业的殷殷嘱托,陈圣坎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县里在推进下山移民工作中,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为移民户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移民户的就业一直稳定在90%以上。

  在陈圣坎的陪同下,笔者细细观察幸福花苑,发现里面的中心菜场、超市、医疗中心、储蓄所、电信机房、幼儿园、老年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附近还有台州第二人民医院、浙师大附属天台大公中学等知名医院和学校。不止如此,花苑内的绿化连片,陈圣坎告诉笔者:“在这个安置区内,绿化占了约2/3。”

  >> “这一张蓝图挂在了眼前,我就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金顺村虽交通方便,但因离县城较远,生活很不方便。小孩上学要走二十多里山路,老人买药、打瓶酱油也要走十几里山路……”这份由石梁镇金顺村全体村民代表签名的整村搬迁报告写于2015年,纸上的手印依然鲜红。

  经过两年多焦急的等待,下山移民的春风终于吹进了偏僻的金顺村。这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庄曾经是金顺乡政府所在地,由5个自然村组成,有317户1055个村民。由于地处黄龙水库水源保护区,养殖业被严格控制,加之山上野猪成群,农作物难有好收成。

  红灯笼、红对联、欢快的歌舞……这些天,天台县第一个高山移民集中安置区——幸福花苑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氛围。在这个位于城南的优美小区里,现已建成81幢商住楼,入住了7000多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15年前的9月23日,安置区第一期工程500多套商住房即将交付移民户使用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视察。对于这一当时全省首个以公寓式标准建设的高山移民安置区,他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

  天台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将下山移民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殷切期望。15年来,全县累计下山移民4.5万人,人均收入由4134元增加到3万元左右,提高了6倍多。

  今年,天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来,在续写“八八战略”大文章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提出并实施“万户百村”下山移民行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共同富裕,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该县计划3年移民1万户,今年计划移民3000户、复垦土地900亩。

  在天台乡村振兴暨和合村居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天台县委书记管文新态度明确,要“加快下山移民,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高质量建设美丽天台,努力打造浙江全域大花园建设的标杆县、样板区和引领区”。

  “这一双脚板跨出了山门,我就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周五下午4点左右,王式洪在小区门口转悠着,这个点正是儿子放学的时间。王式洪的老家在天台县东部偏远的紫云山上,15年前,30出头的他抱着对山外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幸福花苑的第一批居民。

  进城后,王式洪打过工,然后娶妻生子,现在自己开店当起了小老板,他成了时代变迁的受益者。他回忆道:“当时我这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只需895.8元,只有市场价的一半,按眼下的市场价能卖100多万元。”

  王式洪早已习惯了当城里人,但逢年过节他会带上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看老人。山村如今渐趋凋零,壮劳力大多外出,只有数量不多的老人留守。王式洪说:“搬出去才是出路,现在剩下的这些老人一天全部加起来都吃不了一升米。”

  王式洪是当年较早离开紫云山的村民,经历了由山民到市民、转产到转业的转变,他的生活与这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王式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的身上,折射着天台县精准扶贫的智慧。

  在天台山区分布着1000多个自然村,但常住人口不足1/4,许多村庄已面临自然消亡状态。面对缺乏基础生存条件的山村,面对“靠山难以吃山”的窘况,借助城市化的强势推动,将高山移民工程与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块状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成了天台县委县政府在发展战略上的破题思路。

  “农民有意愿,政府创条件。”天台

  如何更好地助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天台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中寻找答案。

  天台县委书记管文新指出,“推动下山移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更关系到天台县全域旅游、全域大花园建设的顺利推进。”他表示,要提前谋划搬迁、安置、就业、发展等服务保障工作,让山上的群众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

  在调研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潘军明也指出,开展下山移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有益于村民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

  下山移民是一条发展的必由之径,金顺村从中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得知县里“万户百村”下山移民行动启动后,全体村民在下山移民申请书上按下了指印,一致要求列为下山移民点。

  “前些年,建造黄龙水库时,我们村一个生产队的部分土地被征用,但村民领了补偿款,没有选择移民。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提起这件事,村干部范从讲替村民们惋惜。黄龙水库移民户进城,一个个住进了新房子,山上的村民触动特别大。“下山移民后,小孩读书方便、老人看病方便、年轻人找对象也方便。”范从讲的话虽直白,但很中听。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天台县实施的下山移民,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整村搬迁,拆除房屋,连片复垦,集中流转,规模经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叶海明说,当前,天台正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整体搬迁有利于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的整治,真正做到“农居集聚、农田连片、农民受益”。对于具有历史文化或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民居,则统一流转,发展旅游和民宿。

  叶海明告诉笔者,天台针对山区房屋价值有限这一实际情况,由每个搬迁村以村规民约的方式制定《房屋拆除土地收回村集体管理规定》,做到“复杂事情简单化”,老百姓掐着手指也能算出自家的补助款。

  笔者了解到,下山移民一期项目的4个安置区中,有3个位于主城区、1个位于省级中心镇,且安置房价格为目前普通商品房均价的七成左右。在靠近主城区的赤城街道螺溪村附近,一块面积约60亩的空地已完成政策处理和土地平整。这里规划的是一个配套齐全、拥有578套住房的移民安置小区,目前,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近期将开建。

  在移民工作中,该县将心比心,真情备至。叶海明介绍道,下山移民统一采取公寓式安置,分大、中、小三种户型,且考虑到移民户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居住需求,又将大套分为子母套;对于特殊困难家庭,采取共有产权房进行安置,按份享有部分产权;对于孤寡老人,可由下辈亲属出钱为老人购买安置房,待老人百年后继承该房产。

  一项惠民的决策,开启的是富民新征程;一把新房的钥匙,开启的是幸福新使命;一个全新的生活,开启的是发展新跨越。

  同心共筑中国梦,全民携手奔小康。当前,天台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将建设“名县美城”作为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万户百村”下山移民行动,奏响的正是“名县美城”最生动的乐章!

 

标签: 移民;天台县;村民;天台;王式洪;高山移民;花苑;山村;富民;子孙后代
编辑: 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