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铰链、插针、镜腿和鼻梁等眼镜配件产品不大,单价从几毛钱起,看上去似乎不是大生意。而在玉环,浙江康华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却把不起眼的眼镜配件生意,做到了年产值1亿元,企业整体实力跻身世界眼镜配件行业三强。
康华不算是一家年轻企业,成立于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1978年,今年迎来建厂40周年。
1978年下半年,想进工厂上班而不得的高克胡和人凑了1500元,从江苏拉来一台机器,合伙办了一家生产眼镜配件的工厂。
此后的40年里,康华也一直专注做研发,生产各类弹簧、铰链、镜腿、插针和鼻梁等眼镜配件产品,并一路赶超发展,逐步成为眼镜配件制造行业国内龙头,世界前三强。
这其中,有什么诀窍?
走进康华生产车间,解开了记者的大部分困惑。
机器比人多,这是记者走进车间的第一感觉,只见车间里百余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设备自动完成眼镜配件的切割、冲压、焊接等环节,而工人只需在车间内巡逻关注设备的运转情况。
“这台机器是我们公司自己参与研发的,市场上买不到,能抵8个人工,客户看了都想买。”“这台是我们15年前自己造的,现在依然不落伍。”……说起这些设备,康华的员工个个都很自豪,而这些自己研发的生产设备就是康华的“制胜法宝”。
据了解,目前康华的自动化程度达到了80%左右,是行业内率先完成生产自动化的企业。
源于对行业的热爱促使高克胡带领着康华一直向前跑,做到最好。“而企业要赶超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跟在别人后面。”
上世纪90年代,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康华开始布局更高层次的发展。
1995年,一场展会上的一张国外自动化设备的图纸,促使高克胡下了建设工厂自动化的决心。由此,康华进行了工厂自动化建设的全面规划与筹备。
眼镜配件制造是小行业,20多年前,国内并没有专业的设备生产厂家,在综合了多方面因素后,康华决定与机械厂合作研发专用设备的改造之路,并在眼镜配件制造行业率先实现了自动化。
经过三年研发,2003年,康华研发的第一台自动化设备样机诞生,研发费用达100万元。“让我花100万元买车,我舍不得,但是用来买设备,我很愿意,这是为企业培育发展后劲。”高克胡说。
近年来,康华在科研创新、机器换人等方面十分舍得下本钱,平均每年投入销售额的8%用于研发新设备,实施机器换人;投入销售额的4%用于产品研发专项资金,实现每年产品款式的创新。
2010年前后,继工厂设备自动化升级之后,康华开始制造工厂信息化改造布局,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让工厂生产更加智能,先后引进了SAP、西门子PLM、泛微OA和HR系统等先进管理软件,同时构建了康华云计算平台,提升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克胡介绍,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原先跟着人走的“技术人的生产智慧”等无形资产,以工序流程参数和图纸等方式记录下来,让生产更加高效。
通过自动化机器换人、工艺革新等举措,康华在交货速度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的产品在世界顶级眼镜品牌陆逊梯卡华宏那里成了免检产品,同时产品价格高出国内同类产品10-20%,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眼镜行业的眼镜配件巨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