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金晨 通讯员 王宏荣 李振国 许玲娅)夕阳渐沉,暮色四合,社区广场上的小音箱准时响起了广场舞动感旋律;6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公共图书馆内,孩子们静静地徜徉在知识海洋;整洁的林荫路上,一支佩戴“红袖章”的党员志愿巡逻队正在集结……日前,记者走进临海市大洋街道大洋社区,看到一幅万家灯火点缀下的和谐图景。
大洋社区常住人口5039人,10多年来,这儿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事故,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小社区、大和谐,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密码”?
架“桥”促沟通
激活居民自治力
“小区停车位只有500多个,私家车却有1000多辆,确实应该增加车位。”6月27日晚,大洋社区的党群联席会上,几十位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正畅谈旧小区改造项目申报。两个多小时,大圆桌上的茶水添了又添,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申报。
放下手中的笔,社区党支部书记高珊萍长舒一口气。早在2011年,临海市政府拟投入130万元,对建成10年的大洋社区进行旧小区改造。项目刚启动,就有居民“跳”出来反对,认为改造停车位破坏绿化,担心房前屋后停车会造成出行不便。矛盾愈演愈烈。
“明明是件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理解。”高珊萍陷入沉思。社区琐事,需要更多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谁来搭这座“桥”?
大洋社区党支部站了出来,线下,他们建立了党群联席会、“党员恳谈日”等沟通协商平台,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等畅通党群联系,收集社情民意。就这样,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居民内在的自治动力被激活了。
串门增感情
党员服务暖民心
6月26日,是个高温天。党员志愿者张若火抬头看一眼温度计:36℃。“不晓得这样的天气,老黄吃不吃得消?”从自家药箱里拿出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张若火敲开了邻居黄彩金家的门。
两年前的一个深夜,黄彩金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孩子都不在身边,她不知所措。住在楼下的张若火听到动静,喊醒左邻右舍,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的生命最终没能挽回,但两家人从此结了对,常常互相串门,就像一家人一样。
这对高珊萍触动很大:城市社区越来越现代化,但邻里感情却热络不起来,遇到急难事,该敲哪家门?
不久,由大洋社区党支部带头组建的党员志愿服务团应运而生。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37名支部党员和399名在职党员被分为纠纷调解队、安全巡逻队、生态环保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便民服务称心、维护安全放心、宣讲政策入心等“十心服务”。社区还将支部党员参加服务的时间和次数等列入先锋指数考评,对于在职党员,社区则会定期把相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
有了参与服务的平台和激励机制,党员们的积极性被点燃。从事律师工作的党员志愿者梁伟新,定期为邻居们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被称为“闲事保长”的胡大勇拿出看家本领,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热心公益的毕建会,则帮居民实现了购置助听器、轮椅等“微心愿”。
据统计,党员志愿服务团组建以来,已经开展过300多次活动,服务4.3万余人次。
纳凉话家风
清廉党风促民风
君子忧道不忧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走进大洋社区西南角的廉政文化长廊,青翠的藤蔓下,一幅幅写着家训家规的廉政书画、剪纸作品映入眼帘。这里,既是居民纳凉的好去处,也是廉政教育基地。
今年,大洋社区开展了以“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主题的活动,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员廉政教育的重要手段,组织社区党员阅读《浙江传统家规读本》《临海民间优秀家训节选》等书籍,同时将从社区党员家中征集到100多条优秀家规家训“晒”在社区的角角落落。
品读着党员家庭的优秀家训,居民们很受触动。潜移默化间,党员清廉家风深深感染和带动着民风,一个个温情故事演绎出的和谐之风,犹如夏日里的习习凉风,穿行在社区楼宇间。
解开大洋社区和谐的密码,我们找到谜底: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才能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城市社区才能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