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麻雀变凤凰”的传奇——从台州本土城商行崛起看小微金融发展
2018-03-28 08:03:24 来源: 浙江在线 袁华明 丁珊

  浙江在线3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 丁珊)3月22日,对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说起16年前的那一幕,他历历在目。2002年3月22日,全国首家以市场化方式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这也是全国首家政府没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

  黄军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台州银行的前身——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工作,经历了台州银行创立以来的几乎所有大事。从一家民营的金融服务社到一家产权明晰、民营资本控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谈起台州银行的创业历程黄军民颇为自豪。

  在遍地都是小微企业的台州,更需要充分的金融服务,台州小微金融应运而生,成为市场的自觉。2015年设立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小微金融更上一层楼,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小客户

  大市场

  三十年前的路桥,当时已是“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的繁荣之地,商品经济发达,小商品贸易如火如荼。

  台州“小微金融”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台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吴志民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置相对偏远的台州个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空前发展,“草根经济”在台州大地如同雨后春笋般长大,资金需求随之骤增。在草根经济严重“缺血”的状态下,专为民营小微企业“输血”服务的金融服务社应运而生。吴志民说,台州的城市信用社具备独一无二的本土基因。例如,台州量大面广的个体户,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而且他们资金需求又特别强烈。

  1988年6月,陈小军和另外几位个体户筹集了10万元创业资金,成立了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以下简称“银座”),地址在当时的黄岩县路桥镇老马路74号,30平方米的营业场所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创业热情。

  “当时看到了机会,为了支持‘两小’经济,很多地方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当时的路桥镇,国有金融机构比较齐全,农村信用社也有,但做什么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黄军民说,当时总共只有10万元资本金,大额的服务没能力做,想来想去还是从周边小的客户开始做起。“当时自身规模也小,做大的做不了。有一家建筑商,表示可以存款30万元,但过段时间要贷款50万元,可是这样的服务当时还提供不了。这30万元的存款只能不要了。”

  恰好当时路桥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商品贸易如火如荼。“这些个体经营户当时获得的金融服务并不充分,不少大银行早上8点多开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就关门了。个体户做了生意等晚上收工了钱都没地方存,于是家家都有保险箱。”

  针对小微企业主白天工作时间长、生意经营繁忙的情况,“银座”调整了服务时间,1989年在浙江金融界最早推出了“夜市银行”,早上7点前就开门,晚上要八九点才关门,每天营业13个小时,弥补国有银行服务时间短的缺陷。

  “银座”开业后,个体户们觉得,这家金融机构方便,早上到“银座”取了钱去做生意,晚上收了工还来得及把钱存进去。没过多久,他们家里的保险箱就纷纷“下岗”了。在当时,凭两张身份证,就能贷到两三万元钱,个体户的融资难题也迎刃而解。

  短短两三年时间,“银座”不仅赢得了口碑,而且业务规模也逐渐做大,到1992年,存贷款规模就达到6000多万元。生意越来越好的“银座”,开始计划开设更多的网点,为这些个体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1992年总部进行了搬迁,网点也进一步增加了,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路桥镇及周边新组建了路桥区,当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银座”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

  小业务

  大文章

  “银座金融服务社诞生之初,特征明显,一是没有官方背景,二是定位精准,服务对象就是个体户,完全按照商业化的路子来办。此外,银座诞生之后的股权结构完全来自民资,台州市财政直到2001年才决定入股5%,而且做到参股、不控股,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了政策、空间,让小微金融健康成长。”吴志民说,后来银座等城商行探索出一系列风控技术水平更高的小微金融服务手段,突破了抵押物的限制,在全国也是率先之举。

  2002年3月,银座城市信用社与其他7家城市信用社,以筹集民资全额剥离无效资产方式进行市场化组建,成立台州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参股5%,成为全国首家政府没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

  2006年,对台州金融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台州银监分局局长冯明告诉记者,台州小微金融在2006年以前规模相对较小,属于“小发展”;而2006年以后则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迎来了“大发展”。

  这一年,台州市商业银行与世界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经由IPC公司引进欧洲先进的小额信贷技术,并成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推出了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及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特色贷款产品——“小本贷款”,中文寓意为“支持做小本生意的贷款”,贷款额度设计为2000元至100万元,几乎不设客户贷款门槛。

  “小本”也成为中国首个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专用注册商标,其设计理念是“为过去大多数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农户创造平等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

  记者留意到,这套小微信贷技术强调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关注,首要注重借款人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弱化了对担保的要求。在信贷服务时,将客户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作为调查主要内容,确保客户的收益能够完全覆盖成本,实现信贷投放与风险管理的平衡。同时强化对客户劳动意愿的关注,强化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因而这些小微贷款,始终保持较低的不良率。

  黄军民告诉记者一个细节:IPC在国内的辅导期一般是两年,因为技术上、理念上非常一致,当时的台州市商业银行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德国专家对我们还是非常认同的。”

  步入互联网时代,台州三大本土银行更是有了“神器”。近日记者采访时就注意到台州银行上蔡支行客户经理陈杰和主管潘林剑,带着一台移动平板电脑,来到附近的一家红木家具加工作坊,为客户钟建钧提供上门服务。

  结合台州实际摸索出的“三品三表”“三看三不看”“看品行、算实账、同商量”等信贷要义,被同业作为小微信贷技术的教科书,争相学习引进。有人称之为大数据分析的雏形。今天通过金融科技实现大数据分析,服务小微企业也更加精准了。

  小贷款

  大道义

  “小企业、大市场,小客户、大文章,小贷款、大道义 ”,泰隆银行行长王官明说,25年来,泰隆不怕小、不怕慢,不求大、不求快,泰隆的初心始于小微,也矢志专注于小微,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王官明表示,小微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但不是死题,未来始终用定力坚持小微、以情怀倾注普惠,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同业、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持续大力实施“走出去”“大合作”的战略,建设好服务小微的标准,合力打造好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圈。

  “台州小微企业多,需要的是能服务这些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台州银行的高管团队对于小微金融的方向非常坚定。

  创业之初,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银座金融服务社只能无奈地选择那些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作为目标客户,但随着彼此合作的逐渐加深,发现这是一个很值得精耕细作的金融服务市场。

  小微企业客户、个体工商户、“三农”成为了他们主动的、坚定的市场战略选择,以“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努力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错位服务,支持了一批批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如今台州一些年产值几亿元的规模企业曾经就是这三家城商行的客户,当初他们因为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很难获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但是从台州本土银行获得第一笔2万元、3万元的小额度贷款,使他们获得了持续发展。

  在快速发展壮大后,还能不能坚守住那份初心?会不会被大业务诱惑?一笔贷款,10万元与100万元、1000万元所要做的贷前尽职调查是一样费心费力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对金融机构来说费时费力,放贷成本相对偏高。

  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能否始终关注那些愿意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的弱势群体?面对眼前的这道选择题,台州几家本土银行的高管团队有自己的冷静思考:从最初被动式的“扫楼”选择开始,历经十余年发展,虽也具备了与同行竞争大中客户的实力,但决策层经过认真地思考,结合自身成长的经验认为与大银行去竞争是不明智的。

  在天台三州山,一辆“老爷车”将资金送到大山深处,在三门花桥镇,为刚上岸的蛏农送上亲手烹制的红枣茶。这样金融服务小微的故事,每天都在台州发生。台州小微金改以来,台州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倾斜,推进全市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总行或省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试点行。冯明介绍说:“金融机构向下延伸,扎根到小微企业当中去,截至2017年底,台州共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310家、批设社区支行96家。”

标签: 客户;台州;银座;金融机构;服务;台州市;金融服务社;金融服务;个体户;商业银行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