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海塘 一条真正的“海上长城”
2500多年的海塘演变史,就是绍兴人民一部完整治水史
2019-07-15 09:26:03
来源: 绍兴晚报 首席记者 周能兵

1.jpg

  萧绍海塘 

2.jpg

  历经风雨,绍兴海塘依然屹立在江海边。

  绍兴海塘是萧绍平原上的一道屏障,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江海边。岁月悠悠,这条“巨龙”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岁月。千百年来,绍兴海塘一直是绍兴这座古城的御潮屏障,是一条真正的“海上长城”。直到今天,它还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绍兴海塘演变史

  就是绍兴人民的治水史

  绍兴海塘始于春秋,后屡经增修,到明嘉靖年间萧绍海塘全线贯通,清代多用石料加固。长长的海塘,蜿蜒在江海边,成为绍兴人民治水历史的活教材。在孙端镇镇塘殿,记者看到,曹娥江边,巨石筑成的海塘雄伟壮观,这些古老的石头散发着岁月气息,历代加固的条石与古石头融合成堤,见证了曾经惊涛拍岸的岁月。

  绍兴水文化专家、《中国鉴湖》编辑部主任陈鹏儿告诉记者,绍兴海塘创建有着它的原始水环境。当时的古越大地在海退以后,出现了滨海沼泽平原,沼泽平原上主要有曹娥江、浦阳江、若耶溪3条潮汐河流。那时的绍兴,处在世界3大涌潮河流之一的钱塘江涌潮区,这就是绍兴海塘形成的原始水环境。

  绍兴海塘的发展和演变,是一部漫长的历史。越国时期有史可记、有迹可考的主要有石塘、练塘、富中大塘3处海塘。石塘在航坞山附近,约宽89米、长487米,在海湾的山坳里;练塘在曹娥江入海口;富中大塘在吼山坝头山一带,从坝口村坝头山延伸到东郭一带。富中大塘内的农田有6万亩左右,是越国主要的粮食基地。

  陈鹏儿向记者介绍了绍兴海塘的发展历史。他说,东汉筑鉴湖后,北部平原灌溉区出现了零星海塘,但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到了唐代,开始大规模修筑海塘,出现了百余里的会稽海塘和40里的山阴海塘,当时海塘都是土塘。宋代出现了大规模石砌海塘。山阴海塘有三分之一改建为石砌海塘。到了元代,首次出现桩基的重力石塘。上虞百沥海塘是钱塘江两岸海塘中最早出现的桩基重力石塘。明代三江闸建成后,连起了会稽、山阴海塘,封闭了山会海塘,这就是萧绍海塘。明清海塘规模很大,西起萧山麻溪坝,东至上虞蒿坝,包括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东江塘和蒿坝塘,全长117公里,从此,绍兴形成了内河河网水系,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后,绍兴治江围涂,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柯桥一带围垦面积14.3万亩,上虞围垦面积31.4万亩,仅柯桥就修筑海塘90公里,上虞则更多。

  从最早出现的海塘算起,绍兴海塘已有2500多年历史,绍兴海塘的演变,可以看作是绍兴人民一部完整的治水史。

  保护好绍兴海塘

  让其成为历史见证

  “胼胝深感昔人劳,百尺洪梁压巨鳌”。钱塘江南岸海塘千百年来挡潮蓄淡,保证了绍兴农业生产和发展,保障了生灵免遭洪潮吞噬。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认为,浙东海塘可谓我国海塘工程史上的源头之一,河姆渡考古已发现有简易海塘遗存,在东汉《越绝书》中更有越国早期海塘记载。海塘是宁绍平原发展的首要水利工程,自古以来挡潮蓄淡、拓展疆域、护卫百万生灵,保障生产经济;海塘文化带,潮起潮落,璀璨辉煌,无可替代。

  绍兴海塘有着重要的物质文化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海潮从曹娥江口到三界之地,浩浩潮水,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堤塘周边名人辈出,先贤们在海塘边写下众多哲学、文学名篇,形成了重要的海潮文化。邱志荣说,东汉王充长期生活在曹娥江边,在潮起潮落中,观察到了万象变化,启发了他对自然的认识,他在《论衡·书虚》篇提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第一次明确把潮汐成因和月球运动密切联系起来,写下了充满唯物主义思想的篇章。海潮壮观,许多名人观潮记潮。李白“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千古传颂;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创作的《白洋潮》,是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小品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海塘观潮的过程。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儿时就从外婆家到海塘观潮,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记下了看潮的经历。

  邱志荣说,萧绍海塘,不可复制,举世闻名。现在的海塘,虽然功能作用相对小了,但文化遗存价值在不断提升。像三江闸,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浙东运河水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的海塘已被埋在地下,但仍有诸多塘体完整地屹立着。海塘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塘工程建筑技术还在遗存中完整地保留着。绍兴海塘塘址的选择和日常管理也有其独特价值,体现了先人的高超建筑技术和治水能力。

  邱志荣认为,感恩前人,正视历史是一种良知,保护好文化遗存是当下人的责任。萧绍海塘是绍兴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念,千方百计保护好绍兴海塘文化带,让其成为绍兴人民改造自然,与水和谐相处的重要历史见证;要充分认识和挖掘海塘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地上和地下的海塘遗址的全面系统保护;要传承、弘扬全民合力修海塘的伟大精神,建设好绍兴美好家园;要结合杭州湾大花园建设,让古老的绍兴海塘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绍兴海塘价值巨大

  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绍兴海塘的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它御咸蓄淡,以人力代天功,造福一方,为绍兴城市不断发展提供了保障。

  陈鹏儿说,中国水利史评价“绍萧生聚茂盛,蔚为名郡者,实利赖之”。萧绍海塘是近200万人口的御潮屏障。绍兴在世界涌潮区域,建设海塘的技术,在国内外同一时代处于领先水平。在2500年修筑海塘历史中,绍兴成为治水典范,并形成了尊重科学、艰苦奋斗、团结拼博、不折不挠的围涂精神,成为绍兴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的萧绍海塘、百沥海塘比较完整,全长共99.2公里,除去山体,海塘全长有85.5公里。绍兴海塘是中国水利文化的典型符号,是绍兴的“海上长城”,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保护处马峰燕博士这样说。

  业内人士认为,绍兴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文物有不少,比如宋六陵、海塘、海上丝绸之路等,但单独申遗有难度。比如宋六陵,我市在考古发掘基础上,摸清宋六陵分布、规格等情况和健全保护机制措施后,可联合河南巩义北宋皇陵一起申遗。目前,中国历代王朝如明十三陵、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宋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作为一个朝代历史文化代表的宋六陵,其价值不可估量。海上丝绸之路有望申遗,绍兴的越窑遗址,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此外,绍兴古城、古桥、越国王陵、大禹陵等也都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绍兴海塘同样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关方面也曾打算将海潮和海塘申遗,当然,绍兴海塘申遗,可能要联合全省海塘,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以说,绍兴海塘价值巨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标签:海塘;绍兴;世界文化遗产;治水;曹娥江;演变;上虞;海潮;风雨;钱塘江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绍兴海塘 一条真正的“海上长城”
2500多年的海塘演变史,就是绍兴人民一部完整治水史
2019-07-15 09:26:03 来源: 绍兴晚报 首席记者 周能兵

1.jpg

  萧绍海塘 

2.jpg

  历经风雨,绍兴海塘依然屹立在江海边。

  绍兴海塘是萧绍平原上的一道屏障,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江海边。岁月悠悠,这条“巨龙”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岁月。千百年来,绍兴海塘一直是绍兴这座古城的御潮屏障,是一条真正的“海上长城”。直到今天,它还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绍兴海塘演变史

  就是绍兴人民的治水史

  绍兴海塘始于春秋,后屡经增修,到明嘉靖年间萧绍海塘全线贯通,清代多用石料加固。长长的海塘,蜿蜒在江海边,成为绍兴人民治水历史的活教材。在孙端镇镇塘殿,记者看到,曹娥江边,巨石筑成的海塘雄伟壮观,这些古老的石头散发着岁月气息,历代加固的条石与古石头融合成堤,见证了曾经惊涛拍岸的岁月。

  绍兴水文化专家、《中国鉴湖》编辑部主任陈鹏儿告诉记者,绍兴海塘创建有着它的原始水环境。当时的古越大地在海退以后,出现了滨海沼泽平原,沼泽平原上主要有曹娥江、浦阳江、若耶溪3条潮汐河流。那时的绍兴,处在世界3大涌潮河流之一的钱塘江涌潮区,这就是绍兴海塘形成的原始水环境。

  绍兴海塘的发展和演变,是一部漫长的历史。越国时期有史可记、有迹可考的主要有石塘、练塘、富中大塘3处海塘。石塘在航坞山附近,约宽89米、长487米,在海湾的山坳里;练塘在曹娥江入海口;富中大塘在吼山坝头山一带,从坝口村坝头山延伸到东郭一带。富中大塘内的农田有6万亩左右,是越国主要的粮食基地。

  陈鹏儿向记者介绍了绍兴海塘的发展历史。他说,东汉筑鉴湖后,北部平原灌溉区出现了零星海塘,但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到了唐代,开始大规模修筑海塘,出现了百余里的会稽海塘和40里的山阴海塘,当时海塘都是土塘。宋代出现了大规模石砌海塘。山阴海塘有三分之一改建为石砌海塘。到了元代,首次出现桩基的重力石塘。上虞百沥海塘是钱塘江两岸海塘中最早出现的桩基重力石塘。明代三江闸建成后,连起了会稽、山阴海塘,封闭了山会海塘,这就是萧绍海塘。明清海塘规模很大,西起萧山麻溪坝,东至上虞蒿坝,包括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东江塘和蒿坝塘,全长117公里,从此,绍兴形成了内河河网水系,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后,绍兴治江围涂,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柯桥一带围垦面积14.3万亩,上虞围垦面积31.4万亩,仅柯桥就修筑海塘90公里,上虞则更多。

  从最早出现的海塘算起,绍兴海塘已有2500多年历史,绍兴海塘的演变,可以看作是绍兴人民一部完整的治水史。

  保护好绍兴海塘

  让其成为历史见证

  “胼胝深感昔人劳,百尺洪梁压巨鳌”。钱塘江南岸海塘千百年来挡潮蓄淡,保证了绍兴农业生产和发展,保障了生灵免遭洪潮吞噬。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认为,浙东海塘可谓我国海塘工程史上的源头之一,河姆渡考古已发现有简易海塘遗存,在东汉《越绝书》中更有越国早期海塘记载。海塘是宁绍平原发展的首要水利工程,自古以来挡潮蓄淡、拓展疆域、护卫百万生灵,保障生产经济;海塘文化带,潮起潮落,璀璨辉煌,无可替代。

  绍兴海塘有着重要的物质文化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海潮从曹娥江口到三界之地,浩浩潮水,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堤塘周边名人辈出,先贤们在海塘边写下众多哲学、文学名篇,形成了重要的海潮文化。邱志荣说,东汉王充长期生活在曹娥江边,在潮起潮落中,观察到了万象变化,启发了他对自然的认识,他在《论衡·书虚》篇提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第一次明确把潮汐成因和月球运动密切联系起来,写下了充满唯物主义思想的篇章。海潮壮观,许多名人观潮记潮。李白“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千古传颂;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创作的《白洋潮》,是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小品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海塘观潮的过程。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儿时就从外婆家到海塘观潮,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记下了看潮的经历。

  邱志荣说,萧绍海塘,不可复制,举世闻名。现在的海塘,虽然功能作用相对小了,但文化遗存价值在不断提升。像三江闸,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浙东运河水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的海塘已被埋在地下,但仍有诸多塘体完整地屹立着。海塘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塘工程建筑技术还在遗存中完整地保留着。绍兴海塘塘址的选择和日常管理也有其独特价值,体现了先人的高超建筑技术和治水能力。

  邱志荣认为,感恩前人,正视历史是一种良知,保护好文化遗存是当下人的责任。萧绍海塘是绍兴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念,千方百计保护好绍兴海塘文化带,让其成为绍兴人民改造自然,与水和谐相处的重要历史见证;要充分认识和挖掘海塘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地上和地下的海塘遗址的全面系统保护;要传承、弘扬全民合力修海塘的伟大精神,建设好绍兴美好家园;要结合杭州湾大花园建设,让古老的绍兴海塘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绍兴海塘价值巨大

  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绍兴海塘的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它御咸蓄淡,以人力代天功,造福一方,为绍兴城市不断发展提供了保障。

  陈鹏儿说,中国水利史评价“绍萧生聚茂盛,蔚为名郡者,实利赖之”。萧绍海塘是近200万人口的御潮屏障。绍兴在世界涌潮区域,建设海塘的技术,在国内外同一时代处于领先水平。在2500年修筑海塘历史中,绍兴成为治水典范,并形成了尊重科学、艰苦奋斗、团结拼博、不折不挠的围涂精神,成为绍兴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的萧绍海塘、百沥海塘比较完整,全长共99.2公里,除去山体,海塘全长有85.5公里。绍兴海塘是中国水利文化的典型符号,是绍兴的“海上长城”,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保护处马峰燕博士这样说。

  业内人士认为,绍兴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文物有不少,比如宋六陵、海塘、海上丝绸之路等,但单独申遗有难度。比如宋六陵,我市在考古发掘基础上,摸清宋六陵分布、规格等情况和健全保护机制措施后,可联合河南巩义北宋皇陵一起申遗。目前,中国历代王朝如明十三陵、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宋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作为一个朝代历史文化代表的宋六陵,其价值不可估量。海上丝绸之路有望申遗,绍兴的越窑遗址,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此外,绍兴古城、古桥、越国王陵、大禹陵等也都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绍兴海塘同样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关方面也曾打算将海潮和海塘申遗,当然,绍兴海塘申遗,可能要联合全省海塘,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以说,绍兴海塘价值巨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标签: 海塘;绍兴;世界文化遗产;治水;曹娥江;演变;上虞;海潮;风雨;钱塘江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