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新昌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1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9-01-21 09:37:45 来源: 绍兴晚报 记者 俞颖颖 通讯员 孙文涛

  小区刚交房,业主的电话就被装修、家居、建材公司轮番“轰炸”,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10多个不同品牌、不同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烦心事。最近,新昌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16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包括小区业主姓名、房号、房产面积、电话等个人信息就在装修、广告、家具、家电等公司之间交换流转,不少人还以为这只是同行、朋友之间互相帮忙介绍生意,殊不知这已经涉嫌犯罪。”昨天,新昌县公安局羽林派出所民警梁六伟对记者表示,按照相关规定,侵犯个人信息50条以上即可入罪。

  一天接到10多个推销电话

  “在房子交付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推销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10多个电话。”本来拿到新房钥匙是件高兴的事,但新昌居民孙先生却因此频繁被推销电话骚扰。

  这样的推销电话接得多了,孙先生自己也留了个心眼,在对方推销业务时,他耐心听人讲完,然后问对方:你们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和房产信息的?这时,对方就会装糊涂,或者告诉孙先生是他之前参加家装节活动时留下了信息。“其实我根本没有参加过他们的家装节,连他们是什么公司都不知道。”孙先生说,他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泄露了。

  无独有偶,新昌居民俞女士也碰到过同样的事情。俞女士说,刚交房那阵她接到的推销电话最多,现在她家已经装修好了,但偶尔还会接到推销电话。

  “我非常好奇,他们是怎么知道我家什么时候要装修,什么时候要买家具、电器的?”俞女士说。

  孙先生和俞女士碰到的烦心事,不少买了新房的新昌、嵊州居民都碰到了。

  挖出一个树状犯罪团伙

  2018年11月,因接连收到市民举报,新昌县公安局羽林派出所民警介入调查。根据小区居民提供的电话信息,民警很快锁定了新昌一家装修公司负责人袁某。

  2018年12月5日,袁某落网,办案民警在袁某公司的办公室里搜出几张纸质信息,上面有新昌某新建小区500多名业主的信息,包括姓名、房号、房产面积、电话、身份证号等。

  民警一方面固定证据,一方面对涉及的信息进行研判,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之后,在新昌县公安局网警大队的协助下,办案民警很快挖到了袁某的上线,在嵊州经营广告公司的周某。周某是嵊州人,他的广告公司承接新昌、嵊州两地小区的电梯广告。装修、建材等公司,是周某的主要客户来源。

  “周某会以业主个人信息作为交换,让装修、建材公司来自己公司投放广告。”办案民警梁六伟介绍,经初步审查,周某掌握了新昌、嵊州两地10多个小区上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在周某个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民警就看到了“做广告送名单”等话语。

  最后,办案民警以袁某、周某为突破口,挖出了一个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树状团伙。截至目前,已经有16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分享个人信息也会涉嫌犯罪

  那么,周某等人掌握的上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来自哪里?这些信息又是如何在装修、建材、家具公司之间流转的呢?

  “我们手头的个人信息,有的来自同行,有的来自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拿到名单后,我会让业务员去电话联系。”嫌疑人李某是嵊州某装修公司的管理人员,她手下有3个业务员,她拿到业主个人信息后就会交给业务员去跟进。如果联系成功,有业主上门签订装修合同,业务员可以获得相应提成。

  李某表示,同行之间一般都会有微信,有时候新小区交房了,大家会互相分享业主信息。

  “我们之间用微信互相联系,分享业主信息,算是互相介绍生意。”嫌疑人赵某是一名卖空调的业务员,拿到信息后,他会自己上门去推销空调。“我一般都是自己上门去谈业务的,因为打电话就是骚扰人家了。”赵某告诉记者,虽然是推销,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但不管是李某还是赵某,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涉嫌犯罪。“如果不是民警找上门,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已经犯法。”李某坦承。

  “同行之间互相分享公民个人信息,并从中获利,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潜规则,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已经涉嫌犯罪。”办案民警提醒,依据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电话;装修;推销;嫌疑人;业主;建材;嵊州;办案民警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