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海涂盗猎有多猖獗?上虞警方一次“挖”出4种偷猎法
2018-01-24 15:33:29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陈乙炳

  近日绍兴晚报记者接到报料,早晨五六点的上虞区滨海湿地,经常有人拎着桶钻出芦苇荡,估摸着这些人在非法猎捕野鸭。20日上午,绍兴晚报记者跟随绍兴野鸟会成员深入滩涂一探究竟,没曾想,隐藏其间的捕猎现场触目惊心。

  发现4种非法盗猎手法

  早上6点的海涂,大雾笼罩,一片寂静。远处偶有野鸭叫唤。这里有一片新围的水塘,面积约4平方千米。穿过一片干枯的水草,便见一丛丛芦苇,外面就是一大片长了水草的水域。这里聚集着100多只小天鹅、四五十只大雁、四五千只野鸭。“因为(水塘)是新围的,食物还算丰富,这里成了水鸟的集聚地,同时也吸引了不法分子觊觎。”绍兴野鸟会秘书长黄少南边走边解释。

  在靠近水域的两处芦苇里,各隐藏着一个捕鸭棚:用多片竹子固定,外面包裹着芦苇,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外人极难发现。其中一个棚内,藏有被子、鞋子、镰刀和饮用水。“这两个棚应该是新近搭建的,材质都比较新。”同行的一位爱鸟人士气愤地说。

  另外的人则走入离棚不远的水域,这里有四五张隐于水下的夹网。想象一下,夜深人静时,野鸭们在此休息,捕鸭棚内却有一双眼睛紧盯着它们。瞅准时机用力一拉牵绳,水里的网就弹起、合拢,鸭子就落网了。不远处的水草里,有两个已废弃的捕鸭棚。遗弃的夹网里,缠着一只已死亡的野鸭。最终,这些害鸟的网被爱鸟人士一一拆除。

  在余姚爱鸟人士徐先生的指引下,一行人在一片芦苇丛里找到了一个用来捕鸭的铁夹子。一只中招的野鸭已烂得只剩下骨架和羽毛。

  穿行芦苇荡,时不时还能见到野鸭尸体,它们身上没有伤口。“应该是吃了不法分子投的毒药。”黄少南气愤地说。在不远处的一片芦苇荡里,大家还看到设置的张网,几只小鸟粘在网上,已干枯。

00ffde0740b31bd2167424.jpg

  “除了以上4种非法捕猎方法,有的人趁夜色来此用气枪、弹弓打鸟。”黄少南说。  非法投毒,“国宝”鸟类也中招

  众多盗猎方法中,最具危害的是投毒法。

  “前几天,一只易危动物鸿雁倒在浅水区,显然是吃了毒药。”绍兴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在这片水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同样不安全,“好几次我都看见它们在非法捕猎密集的区域内活动,难保不吃上毒药。”

  这样的事还真有。鸟类摄影发烧友翁先生就亲眼目睹过这一幕:一群天鹅在一起觅食,突然间一只天鹅就倒下了,再也没了动静。第二天,他又见到了同样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就在20多天前,上虞区森林公安就在这片水域逮住了正在投放毒药的违法分子。“投的是一种叫呋喃丹的高毒农药,他们将拌了毒药的食物撒在水鸟活动区,鸟吃了不到几分钟就会毒发而死。”一名执法人员说。

  鸟肉怎么处理?一般有3种方式:一是“捕猎者”自己拿到农贸市场去兜售;二是由“经销商”统一收购,“经销商”再分派“小商贩”去兜售或者输送到饭馆,有部分还流向外地;三是“捕猎者”发动亲友到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兜售。

  “我专门向捕鸭人打听过,一只野鸭可卖300元左右。”余姚的徐先生说,正是在暴利驱使下,加入捕鸟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从捕鸟、杀鸟到出售,每一环节都很专业。“要根除捕鸟行为,就必须多部门联动,打掉这个地下黑色产业链。”他说。

  专家:吃野鸟就是“吃病毒”

  绍兴晚报记者从执法部门了解到,毒死的鸟,“捕鸟者”自己是不吃的,把鸟捕获后,他们会把羽毛褪光,把胃给摘除,然后才拿出去兜售。“鸟有没有毒,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执法人员称。

  “受错误的饮食观念误导,一些人认为吃野鸟大补。其实,从营养学角度上看,常见野鸟的肉质与家禽并无明显差异。”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润刚说,食用野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被毒药毒死的野味,吃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市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表示,被药死的鸟如果被其他动物吃了,那些动物也可能会死。此外,野生鸟类可能携带寄生虫,吃野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最近,柯桥区一市民就因“尝鲜”吃了一回野鸟,结果高烧不断,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至今还未脱离生命危险,光医药费就花了20多万元。”昨天,该患者的一位朋友说。

  “没有市场,就没有杀戮。”市林业部门提醒:如果发现有人在兜售、捕杀鸟类,请及时举报。


标签: 绍兴;芦苇;毒药;捕鸟;水域;盗猎;投毒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