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农房整治“三字诀”
2019-04-10 16:06:56
来源: 衢州日报 胡小飞 蒋文龙 朱海洋

  4月4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新闻《浙江衢州:农房整治“三字诀”》,用立、精、转“三字诀”总结了衢州在重构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方面的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房是许多农民的头等大事。

  2018年6月,浙江省衢州市启动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程,并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大花园建设的“牛鼻子”。仅不到一年,全市就基本完成了“一户多宅”整治,不仅整出了空间和环境,农村风貌得以显著提升,还整出了指标和资金,为产业兴旺注入强劲动力。

  “立”:摸清家底,统分结合

  柯城区双港街道五湖村白凉亭自然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毗邻区政府,绝对的“黄金地区”。过去,村民为了多赚房租,房前屋后搭钢棚,后来愈演愈烈,乱搭乱建附属房、随意扩充围墙。全村43户人家,有31户存在违建,流动人口是本地人的6倍多,这并非个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怎么深化?乡村大花园怎么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又怎么实施?”一次大会上,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连抛3个问题。在他看来,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就是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不但能够有效改变要素资源低配、错配、无序配的乱象,还能破解资源、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2018年6月,衢州市委正式将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列入15项攻坚任务之一,同时成立专班,成员不仅包括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还涵盖了宣传部、纪委、组织部等。县里则上行下效,打通各部门、各条线,全市形成一体化格局。

  目前,衢州已形成农房信息“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而通过“拆用结合”推进整治,全市“一户多宅”整治后复垦面积1858亩,用于公共设施建设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并且收储了近48万平方米的旧宅,调剂使用超过16万平方米,盘活了资源,又有效解决了困难户建不起房、农户没有宅基地建房的问题。

  “精”:精准施策,重构体系

  徐文光认为,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重构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至于怎么重构,表面上看,是批、建、管等问题,但实质上,是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乡村风貌提升体系、资源转化利用体系的组合拳,不能孤立地抓农民建房,也不能大拆大建搞造村运动,必须通过抓农民建房来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大花园建设。

  因此,一方面,衢州上下协同,形成农房整治的破竹之势,一把尺子量到底;另一方面,则加强农民建房跟进服务,加快农村人口集聚化,提升农村风貌。像在白凉亭村,拆除违建后,就准备将空余空间改造成停车位、小花坛、文体活动区。

  衢州农房整治讲究疏堵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农民集聚。在过去3年里,衢州已集聚了5.5万农民,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机制办法。根据计划,到明年底,衢州将完成8万农民的集聚目标。

  “转”:资源转化,改革赋能

  常山县天马街道天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涌泉怎么也想不到,“一户多宅”整治后,由村里集中收储的12幢老式土胚房,竟得到了衢州云湖仙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平的青睐。

  目前,衢州各地村集体已收储3000多栋旧宅,其中200多栋处于开发阶段。接下来,衢州将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闲置农房盘活、乡贤回归等难题破解上进行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大闲置农房收储力度,鼓励镇村两级利用闲置农房,招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高端民宿、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新兴经济业态。

  (文章有删减,请扫二维码阅读全文)

标签:衢州;农民建房;整治;农房;服务管理体系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衢州  正文

衢州农房整治“三字诀”
2019-04-10 16:06:56 来源: 衢州日报 胡小飞 蒋文龙 朱海洋

  4月4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新闻《浙江衢州:农房整治“三字诀”》,用立、精、转“三字诀”总结了衢州在重构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方面的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房是许多农民的头等大事。

  2018年6月,浙江省衢州市启动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程,并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大花园建设的“牛鼻子”。仅不到一年,全市就基本完成了“一户多宅”整治,不仅整出了空间和环境,农村风貌得以显著提升,还整出了指标和资金,为产业兴旺注入强劲动力。

  “立”:摸清家底,统分结合

  柯城区双港街道五湖村白凉亭自然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毗邻区政府,绝对的“黄金地区”。过去,村民为了多赚房租,房前屋后搭钢棚,后来愈演愈烈,乱搭乱建附属房、随意扩充围墙。全村43户人家,有31户存在违建,流动人口是本地人的6倍多,这并非个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怎么深化?乡村大花园怎么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又怎么实施?”一次大会上,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连抛3个问题。在他看来,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就是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不但能够有效改变要素资源低配、错配、无序配的乱象,还能破解资源、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2018年6月,衢州市委正式将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列入15项攻坚任务之一,同时成立专班,成员不仅包括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还涵盖了宣传部、纪委、组织部等。县里则上行下效,打通各部门、各条线,全市形成一体化格局。

  目前,衢州已形成农房信息“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而通过“拆用结合”推进整治,全市“一户多宅”整治后复垦面积1858亩,用于公共设施建设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并且收储了近48万平方米的旧宅,调剂使用超过16万平方米,盘活了资源,又有效解决了困难户建不起房、农户没有宅基地建房的问题。

  “精”:精准施策,重构体系

  徐文光认为,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重构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至于怎么重构,表面上看,是批、建、管等问题,但实质上,是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乡村风貌提升体系、资源转化利用体系的组合拳,不能孤立地抓农民建房,也不能大拆大建搞造村运动,必须通过抓农民建房来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大花园建设。

  因此,一方面,衢州上下协同,形成农房整治的破竹之势,一把尺子量到底;另一方面,则加强农民建房跟进服务,加快农村人口集聚化,提升农村风貌。像在白凉亭村,拆除违建后,就准备将空余空间改造成停车位、小花坛、文体活动区。

  衢州农房整治讲究疏堵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农民集聚。在过去3年里,衢州已集聚了5.5万农民,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机制办法。根据计划,到明年底,衢州将完成8万农民的集聚目标。

  “转”:资源转化,改革赋能

  常山县天马街道天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涌泉怎么也想不到,“一户多宅”整治后,由村里集中收储的12幢老式土胚房,竟得到了衢州云湖仙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平的青睐。

  目前,衢州各地村集体已收储3000多栋旧宅,其中200多栋处于开发阶段。接下来,衢州将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闲置农房盘活、乡贤回归等难题破解上进行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大闲置农房收储力度,鼓励镇村两级利用闲置农房,招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高端民宿、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新兴经济业态。

  (文章有删减,请扫二维码阅读全文)

标签: 衢州;农民建房;整治;农房;服务管理体系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