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衢州  正文

重聚散落的战争记忆 常山县小山村建起抗战纪念馆
2018-09-06 09:47:44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巫少飞

  9月3日,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位于常山县招贤镇高埂村箬溪自然村的箬溪抗战纪念馆,在当地的张氏祖屋前举办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面积约300余平方米的箬溪抗战纪念馆内,有着“105师来源”“作战序列”“一触即发”“战火纷飞”等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浙赣战役、龙衢战役、箬溪布防及军民抗战的史实,讲述着浴血抗战的不屈精神。

  走出岁月封尘的浴血记忆

  开馆当天,衢州收藏家、青简社主人王汉龙向箬溪抗战纪念馆捐赠了一枚“军政部第22后方医院成立一周年”纪念章。军政部第22后方医院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和国军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第22后方医院曾于1937年下半年迁至常山县。当时,大部分伤兵安置在常山县的城隍庙及附近的关王庙、谢公殿、恩公殿和中山公园等处。

  至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第22后方医院开始撤离常山。据悉,常山天马街道曾发现有第22后方医院为牺牲士兵所立的墓碑。而这枚纪念章是第22后方医院在常山县接收、治疗抗战伤兵的佐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展馆内共展出60多件抗战文物,既有来自东北地区的国军衣物、水壶等,也有来自日本的《东京日日新闻》《军队内务书》等。更多的是来自箬溪自然村及附近村民的捐赠。

  据热心箬溪抗战纪念馆建设的乡贤张鸿飞介绍,在征集实物时,招贤镇的一位符姓老人说,当年,一名日本兵在符家驻扎时,扯下了他家的蚊帐拿来擦刺刀。谁知部队集合的哨音响后,仓促间,这位日本兵居然忘记带走了这把刺刀。如今,这把刺刀就藏于纪念馆内,刺刀上三菱重工的符号仍清晰可辨。

  展品中,还有一发子弹背后的故事也引人关注。据常山县社科联主席朱灵介绍,这发废弃的子弹是其父亲在箬溪灰灶山一带砍柴时捡到的。而灰灶山一带曾有许多煤洞,那是躲日本鬼子时箬溪及附近村民暂栖地。

  此外,一份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常山县发放招贤乡征属及忠烈遗核慰问品清单》(复印件)也证明,抗战胜利前,原常山县招贤乡有252人参加抗战,其中箬溪就有30余人参加抗战。

  勿忘历史,走出岁月封尘,是常山县各部门及招贤镇村民筹建箬溪抗战纪念馆的缘由。

  国军105师曾两次进驻箬溪

  据朱灵介绍,抗战期间,负责衢州防务的国民革命军105师曾两次进驻箬溪张氏祖屋。一次是1942年6月浙赣会战期间,105师主力部队集结在箬溪及周边地区,该师314团进驻于张氏祖屋;另一次是1944年5月,105师师部进驻箬溪。

  当“珍珠港事件”发生后,1942年4月18日,以杜立特为首的80位美国飞行员驾驶着16架B—25轰炸机,第一次轰炸了日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杜立特突袭”。1942年5月15日,日军以5个师团和3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兵分五路向浙赣线发起全面进攻。5月17日,接到军事委员会“与日军决战衢州”任务之后,国军105师开始集结于衢州城西南地区。师下属314团在团长安毓书带领下,进驻箬溪村。

  105师进驻之后,迅速在村东部衢常古道沿线和村北部衢常公路沿线构筑防守战壕、炮台、立射掩体等工事,箬溪百姓对抗战的支持热情高涨。村里的公共建筑大坑寺、凤凰庵、社公庙全部被安排军用;余氏、杨氏、张氏等几个大户人家也尽其所能安排官兵进驻。构建工事需要大量木材,老百姓拆了门板拆板壁,甚至平时严禁砍伐的坟山荫木也贡献给部队使用。国难当头,百姓强力支持,官兵斗志昂扬,誓歼敌军,保家卫国。

  “我是1944年4月24日出生的。满月那天,105师的一位士兵帮我剃了满月头。”从小家住箬溪张氏祖屋、现年74岁的张鸿寿,童年起就经常听母亲提起剃满月头这件事。

  1944年5月,105师再次进驻箬溪,进行整训。整训期间,箬溪几处面积较大的坪地,如凤凰庵门口、社公庙前、曾家坪里每天都有部队在进行操练。士兵的口号声、军歌声响彻小山村。应鸿纶师长几乎每天都会去现场指导士兵操练,用东北口音的普通话进行大声训话。在张三标的记忆中,应鸿纶师长英武高大,头发有些花白,看上去很威严。5月的天气比较闷热,可是应师长的衣服扣子总是扣得严严实实。傍晚时候,经常看见应师长一行在卫兵护卫下,到箬溪古井沐浴。

  1944年5月底,105师接到军部命令,开赴龙游、衢州一线备战。师部旋即由箬溪移驻衢县。

  在浙赣战役和龙衢战役中,105师和其他部队的官兵一起,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收复失土的作战任务。

  让出祖屋,为后人铸魂鉴史

  一个偶尔的机会,张鸿飞加入了一个“关爱老兵”的协会,从此开始了抗战历史的研究。当张鸿飞了解到村里的张佑水、曾裕标等曾参加过抗战,就不断地查找资料、核实确认他们的抗战史实,并为他们填表,申请了抗战胜利纪念章。如今,张鸿飞已是浙江省历史学会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员。

  2012年的,朱灵、张鸿飞等人通过查找史料和实地座谈访问,了解到105师曾两次驻扎箬溪自然村张氏祖屋。且张氏祖屋曾出过一位叫张观隅的六品武官,曾在甲午海战中牺牲。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张氏祖屋为四合院布局,在村中较显眼且四周开阔。于是,在张氏祖屋筹建箬溪抗战纪念馆的念头就萌生了。原先张氏祖屋曾住了好几户人家,当住户知道筹建箬溪抗战纪念馆是为纪念抗战、记住历史,非常通达地让出了祖屋。

  当然,建抗战纪念馆最重要的仍是史料的搜集。为了一页信史,朱灵、张鸿飞等人曾跑去过东北的辽宁。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史料时,他们一待就是几周。有一段时间,张鸿飞俨然成了常山档案局员工,每天和档案局的员工一道上下班,每天都在查找史料。据常山档案局工作人员徐青介绍,张鸿飞一行先后查阅有5000多条相关档案。

  从105师防守、撤退路线到当地老兵的事迹考证;从箬溪抗战期间参战人员统计到寻找箬溪八字塘阵地设防遗址;从查找105师师长应鸿纶信息到105师驻扎箬溪及附近的详细情况……朱灵、张鸿飞等人一样样地搜罗史料。终于,在常山县各方面的帮助下,箬溪抗战纪念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正式开馆。


标签: 张氏;抗战纪念馆;常山县;张鸿;进驻;张鸿飞;抗战;招贤镇;师长;刺刀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