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合作“首选之地” 宁波的底气在哪?
2019-06-10 09:08:22
来源: 东南商报 记者 严瑾

4872220_ds-zhuay_1560083600643_b.jpg

  中东欧友人跟宁波市民学拉二胡。

2.jpg

  当中东欧的红酒果汁布满会展中心的货架,当“17+1”字样的植物雕塑铺满大街小巷,当“首届中国-中东国家欧博览会亮相宁波”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万物静默如谜,一场国家级盛会已近在咫尺!

  为什么这一国家级盛会落子宁波?究竟是什么给了宁波“亮剑”的底气和勇气?

  6月5日,中国社科院“17+1”智库网络发布2018年度地方参与“17+1合作”绩效评估指数及城市排名,宁波位居全国第一。

  本期封面报道,让我细数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合作、人文旅游等方面水乳交融的过往、现在以及充满美好想象的未来。

  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

  5月20日,一艘载满1425桶拉脱维亚瑞克油漆的货轮,正迎着波罗的海畔徐来的清风,从首都里加踏上了开往中国市场的“星辰大海”。40天后的宁波港,将是它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一个多月前,宁波市政府与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签署了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项目。宁波外贸冠军——中基宁波集团成为该项目首次交易的接洽方。

  “这一合作是双向的:拉脱维亚的商品将通过我们进入中国;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则可以通过拉脱维亚电子港湾,与中东欧17国的商超、渠道商实现对接……”中基宁波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说。

  当应秀珍还在满怀期许地守望7月的船期,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一场盛会即将启幕。

  波兰的牛奶、捷克的水晶、塞尔维亚的果汁、保加利亚的饼干……琳琅满目的展品,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也让经销商感受到了满满的商机。

  杨良栋是一位祖籍宁波、现居香港的企业家。每年中东欧博览会期间,他都会带着拉脱维亚的蜂蜜味啤酒、立陶宛的谷物麦片回到故乡。他深知,如今国内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已经和他年轻时“全市只有一条大马路”的记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希望“能在宁波找到更多经销渠道,把海外的好物销往全国。”

  这些中东欧国家以及商家,为何对宁波情有独钟?

  因为,宁波有大港。2018年,宁波以超过8500亿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在全国第八;而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超过2600万标箱,位列全球第三!

  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去年宁波对中东欧16国的进出口总额达39.9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4.5%。在宁波市中东欧国家引智工作站负责人王波看来,这些贸易数据,足以构成不少中东欧人对这座城市“商业发达”的第一印象。

  因为,宁波有政策。这里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一些不在传统贸易准入名单的“新玩意”,可以跨境着陆保税仓;这里有针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通关放行更高效,不必担心商品耽搁过期;这里是全国唯一启动建立“17+1”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是中国同中东欧经贸对接的前沿高地!

  更因为,这里更有市场。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宁波,人均GDP已突破2万美元,其市场体量无疑超越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

  双向投资的首选之地

  “近些年来,在波兰同中国做生意或是有合作往来的人,几乎都知道宁波了。”说这话的,是一位波兰青年Karol Tyrala。

  Karol是位不折不扣的宁波通。2015年,他曾在宁波国际投资促进局工作,是宁波机关的首位外籍员工,还做过首届中东欧博览会的波兰形象代表。

  如今,居住在上海的他,仍忙着为波兰与中国的项目对接“牵线搭桥”。5月16日,他特意赶到宁波市商务局,推介一位波兰朋友的“整车出口物流解决方案”。

  “以前,我们与中国的生意只是简单的‘买进卖出’,这两年合作方式更多元了: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系统、物流方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Karol说。

  的确,近几年来甬投资的中东欧项目渐入佳境。截至今年3月,中东欧16国在宁波累计投资了88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7077万美元。

  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有,美诺华药业联手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制药公司Krka,在高新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Krka公司具有技术、产品、欧洲市场的优势,我们则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中国市场,让更多优质的药品来到国内。”美诺华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市场可以优势互补,在王波看来,相同的产业基础也让双方合作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部分中东欧国家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宁波同样有着发达的传统制造业,双方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新材料领域可深度合作。”

  而在Karol看来,宁波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对中东欧各国的投资人也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和吸引力。数据印证了他的感受,在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宁波位列全国第八。

  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也为宁波的产业“走出去”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制造业、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宁波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早已开始了“抢滩”中东欧的行动——

  作为“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东方日升,不仅在罗马尼亚建了光伏电站,还在波兰、捷克、保加利亚都有深度合作。原宁波对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认为,许多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宁波企业大有可为。

  而汽车零配件巨头华翔集团已在捷克开设分公司,并将它作为全球布局的第三大汽配生产基地。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中东欧国家正在承接西欧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这给了宁波零配件厂商触及中东欧的可能。

  专注中欧班列的“铁大大网”,去年收购了波兰CIS公司100%股份,开始在欧洲建立跨境电商铁路配套。另一家收购罗马尼亚公司的物流企业“源玖供应链”,则勾勒出了“借道中东欧,打开整个欧洲潜在市场”的蓝图……

  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当然,一切合作都离不开主体——人。早在4年前,宁波就提出要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因为关系密切,我们不乏话题。

  同一颗星球让我们近在咫尺。

  我们依同样的定律投落影子。

  我们都试着以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些东西,

  即使我们不了解处,也有几分相似……”

  正如诺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里的诗句,宁波与中东欧17国“老友”早就心有灵犀,水乳交融。

  在宁波,中东欧人文交流的舞台比比皆是:今年6月7日,保加利亚、波兰的男排国家队将与中国队“迎战”北仑的世界排球联赛;去年12月,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的一曲《新丝绸之路》,在宁波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去年中东欧博览会期间“舌尖上的中东欧”,让两地的味蕾在美食间达成了共识……

  “文化,是两国交流之间重要的‘软实力’。它形式多种多样,语言、电影、音乐、旅游,以及大众文化消费品都属于其范畴。比如,中国人在捷克开的中餐馆,可以成为当地了解中国的开始;在克罗地亚取景的影视《权力的游戏》,也成了中国观众了解中东欧风景的载体。”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中国-亚欧关系和国际关系学首席教授Emilian Kavalski说。

  Emilian举了个例子:“宁波的超市里,随处可见‘莫斯利安’酸奶。莫斯利安其实是我家乡保加利亚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因为这个酸奶在中国出名了,每年都能迎来千余名中国游客。这让一些原本只会保加利亚语的村人,为了生计、生活,开始学起了中文。”

  由此可见,文化交流不是一场空喊口号的独角戏,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人与城剪不断的连结。我们可喜地看到,这片拥有约8000位外籍常驻人口、拥有中外合办国际化高校的港城,足以让不少中东欧人“安居乐业”:

  曾在2015年以宁波大学MBA学生身份亮相中东欧博览会的拉脱维亚姑娘“碧海”,现在已经与一位宁波小伙喜结良缘,她时常带着“混血宝宝”活跃在宁波大街小巷,还经常在朋友圈“晒”出她绘下的一幅幅泼墨红牡丹;

  浙江万里学院捷克语言中心的捷克老师Tereza总是在课堂上握着黑色、红色的签字笔,跟同学们聊起捷克的文化,而同学们更是会向她“科普”一些网络用语和宁波方言,热情开朗的她对此乐在其中;

  落户中东欧青年创业园的立陶宛商人“大佛”,从送女儿报考宁波诺丁汉大学伊始就和宁波结下了缘分,在女儿大学毕业后便和她一起在宁波创业、生活,甚至“来了就不想走”……

  舒适、包容、富有文化底蕴,是他们在评价宁波时用得最多的词。

  “宁波800万人口的体量和发达的基础设施,足以超过中东欧的不少国家,但它没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喧嚣,可以说‘不大不小刚刚好’。这里的人们安静有礼,乐于助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Emilian道出了不少中东欧人选择宁波作为中国第一站的理由。

标签:中东欧;拉脱维亚;跨境;二胡;进出口总额;经贸合作;友人
编辑:凌鑫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中东欧合作“首选之地” 宁波的底气在哪?
2019-06-10 09:08:22 来源: 东南商报 记者 严瑾

4872220_ds-zhuay_1560083600643_b.jpg

  中东欧友人跟宁波市民学拉二胡。

2.jpg

  当中东欧的红酒果汁布满会展中心的货架,当“17+1”字样的植物雕塑铺满大街小巷,当“首届中国-中东国家欧博览会亮相宁波”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万物静默如谜,一场国家级盛会已近在咫尺!

  为什么这一国家级盛会落子宁波?究竟是什么给了宁波“亮剑”的底气和勇气?

  6月5日,中国社科院“17+1”智库网络发布2018年度地方参与“17+1合作”绩效评估指数及城市排名,宁波位居全国第一。

  本期封面报道,让我细数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合作、人文旅游等方面水乳交融的过往、现在以及充满美好想象的未来。

  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

  5月20日,一艘载满1425桶拉脱维亚瑞克油漆的货轮,正迎着波罗的海畔徐来的清风,从首都里加踏上了开往中国市场的“星辰大海”。40天后的宁波港,将是它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一个多月前,宁波市政府与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签署了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项目。宁波外贸冠军——中基宁波集团成为该项目首次交易的接洽方。

  “这一合作是双向的:拉脱维亚的商品将通过我们进入中国;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则可以通过拉脱维亚电子港湾,与中东欧17国的商超、渠道商实现对接……”中基宁波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说。

  当应秀珍还在满怀期许地守望7月的船期,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一场盛会即将启幕。

  波兰的牛奶、捷克的水晶、塞尔维亚的果汁、保加利亚的饼干……琳琅满目的展品,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也让经销商感受到了满满的商机。

  杨良栋是一位祖籍宁波、现居香港的企业家。每年中东欧博览会期间,他都会带着拉脱维亚的蜂蜜味啤酒、立陶宛的谷物麦片回到故乡。他深知,如今国内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已经和他年轻时“全市只有一条大马路”的记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希望“能在宁波找到更多经销渠道,把海外的好物销往全国。”

  这些中东欧国家以及商家,为何对宁波情有独钟?

  因为,宁波有大港。2018年,宁波以超过8500亿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在全国第八;而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超过2600万标箱,位列全球第三!

  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去年宁波对中东欧16国的进出口总额达39.9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4.5%。在宁波市中东欧国家引智工作站负责人王波看来,这些贸易数据,足以构成不少中东欧人对这座城市“商业发达”的第一印象。

  因为,宁波有政策。这里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一些不在传统贸易准入名单的“新玩意”,可以跨境着陆保税仓;这里有针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通关放行更高效,不必担心商品耽搁过期;这里是全国唯一启动建立“17+1”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是中国同中东欧经贸对接的前沿高地!

  更因为,这里更有市场。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宁波,人均GDP已突破2万美元,其市场体量无疑超越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

  双向投资的首选之地

  “近些年来,在波兰同中国做生意或是有合作往来的人,几乎都知道宁波了。”说这话的,是一位波兰青年Karol Tyrala。

  Karol是位不折不扣的宁波通。2015年,他曾在宁波国际投资促进局工作,是宁波机关的首位外籍员工,还做过首届中东欧博览会的波兰形象代表。

  如今,居住在上海的他,仍忙着为波兰与中国的项目对接“牵线搭桥”。5月16日,他特意赶到宁波市商务局,推介一位波兰朋友的“整车出口物流解决方案”。

  “以前,我们与中国的生意只是简单的‘买进卖出’,这两年合作方式更多元了: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系统、物流方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Karol说。

  的确,近几年来甬投资的中东欧项目渐入佳境。截至今年3月,中东欧16国在宁波累计投资了88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7077万美元。

  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有,美诺华药业联手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制药公司Krka,在高新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Krka公司具有技术、产品、欧洲市场的优势,我们则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中国市场,让更多优质的药品来到国内。”美诺华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市场可以优势互补,在王波看来,相同的产业基础也让双方合作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部分中东欧国家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宁波同样有着发达的传统制造业,双方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新材料领域可深度合作。”

  而在Karol看来,宁波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对中东欧各国的投资人也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和吸引力。数据印证了他的感受,在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宁波位列全国第八。

  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也为宁波的产业“走出去”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制造业、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宁波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早已开始了“抢滩”中东欧的行动——

  作为“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东方日升,不仅在罗马尼亚建了光伏电站,还在波兰、捷克、保加利亚都有深度合作。原宁波对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认为,许多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宁波企业大有可为。

  而汽车零配件巨头华翔集团已在捷克开设分公司,并将它作为全球布局的第三大汽配生产基地。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中东欧国家正在承接西欧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这给了宁波零配件厂商触及中东欧的可能。

  专注中欧班列的“铁大大网”,去年收购了波兰CIS公司100%股份,开始在欧洲建立跨境电商铁路配套。另一家收购罗马尼亚公司的物流企业“源玖供应链”,则勾勒出了“借道中东欧,打开整个欧洲潜在市场”的蓝图……

  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当然,一切合作都离不开主体——人。早在4年前,宁波就提出要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因为关系密切,我们不乏话题。

  同一颗星球让我们近在咫尺。

  我们依同样的定律投落影子。

  我们都试着以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些东西,

  即使我们不了解处,也有几分相似……”

  正如诺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里的诗句,宁波与中东欧17国“老友”早就心有灵犀,水乳交融。

  在宁波,中东欧人文交流的舞台比比皆是:今年6月7日,保加利亚、波兰的男排国家队将与中国队“迎战”北仑的世界排球联赛;去年12月,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的一曲《新丝绸之路》,在宁波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去年中东欧博览会期间“舌尖上的中东欧”,让两地的味蕾在美食间达成了共识……

  “文化,是两国交流之间重要的‘软实力’。它形式多种多样,语言、电影、音乐、旅游,以及大众文化消费品都属于其范畴。比如,中国人在捷克开的中餐馆,可以成为当地了解中国的开始;在克罗地亚取景的影视《权力的游戏》,也成了中国观众了解中东欧风景的载体。”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中国-亚欧关系和国际关系学首席教授Emilian Kavalski说。

  Emilian举了个例子:“宁波的超市里,随处可见‘莫斯利安’酸奶。莫斯利安其实是我家乡保加利亚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因为这个酸奶在中国出名了,每年都能迎来千余名中国游客。这让一些原本只会保加利亚语的村人,为了生计、生活,开始学起了中文。”

  由此可见,文化交流不是一场空喊口号的独角戏,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人与城剪不断的连结。我们可喜地看到,这片拥有约8000位外籍常驻人口、拥有中外合办国际化高校的港城,足以让不少中东欧人“安居乐业”:

  曾在2015年以宁波大学MBA学生身份亮相中东欧博览会的拉脱维亚姑娘“碧海”,现在已经与一位宁波小伙喜结良缘,她时常带着“混血宝宝”活跃在宁波大街小巷,还经常在朋友圈“晒”出她绘下的一幅幅泼墨红牡丹;

  浙江万里学院捷克语言中心的捷克老师Tereza总是在课堂上握着黑色、红色的签字笔,跟同学们聊起捷克的文化,而同学们更是会向她“科普”一些网络用语和宁波方言,热情开朗的她对此乐在其中;

  落户中东欧青年创业园的立陶宛商人“大佛”,从送女儿报考宁波诺丁汉大学伊始就和宁波结下了缘分,在女儿大学毕业后便和她一起在宁波创业、生活,甚至“来了就不想走”……

  舒适、包容、富有文化底蕴,是他们在评价宁波时用得最多的词。

  “宁波800万人口的体量和发达的基础设施,足以超过中东欧的不少国家,但它没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喧嚣,可以说‘不大不小刚刚好’。这里的人们安静有礼,乐于助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Emilian道出了不少中东欧人选择宁波作为中国第一站的理由。

标签: 中东欧;拉脱维亚;跨境;二胡;进出口总额;经贸合作;友人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