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王帮办”上门服务,11年收20多面锦旗
2019-05-27 15:16:43
来源: 宁波日报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杨熙谨 林俊

  王绍龙的工作就是与基层群众打交道 (照片由公安部门提供)

  他是一位从军17年的老兵,在军旅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转业至公安部门后,他依然牢记自己“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践行初心,11年多时间收到群众的感谢锦旗就有20多面、感谢信10余封,还获得了诸多外号——“王帮办”“治安能手”“拼命三郎”“亲人民警”……

  这位两鬓斑白,形象够“土”的社区民警就是王绍龙。他这么多外号是怎么得到的呢?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并不是每一个岗位都能轰轰烈烈,并不是每项任务都要赴汤蹈火。更多的可能只是沉淀于家长里短的平凡,存在于街坊邻里的简单!”

  年纪不大却两鬓斑白,办事像“拼命三郎”

  打击犯罪、治安巡逻、矛盾调处、解难救困、入户走访、防范宣传……这是江北公安分局庄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绍龙的日常工作。早已两鬓斑白的他,指着自己逐渐“消失”的发际线笑着说,如果光看外表,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虚岁才47岁。

  显然,作为社区民警,真要做出一番成绩,无疑要把功夫花下去,是一件极其耗费心力的活。尤其是王绍龙负责的广厦社区,这是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人员结构、治安状况都不简单。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莫过于给居民安全感。”王绍龙说,刚来这里的头三年,事情多而又杂,让他压力非常大。事情没解决,他就觉得不安心,夜里睡觉也不踏实。他深知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每周除去参与所里值班备勤工作,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社区工作中,“24小时不下班”是他向群众做出的承诺。

  以身作则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寻找平安“良方”:他多次上门找物业,说动他们安装门禁和加强巡逻,让小区的安全性提升了一个级别;他又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由民警、社工、物业保安、业委会成员等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分为日常巡逻、调解纠纷、为民服务等类别,常态化开展服务。

  王绍龙的这套“组合拳”给广厦社区注入了活力,群众参与平安共建的积极性高涨。

  2015年,附近的君御湾小区工地发生一起被盗案,犯罪嫌疑人潜入工地,以“蚂蚁搬家式”的方式将金属扣件绑于腰间携带出去。本来这事和王绍龙不怎么搭界,因为他是社区民警,侦查破案不是他的主责。但在部队养成的作风令他放不下,因为这事算起来是发生在他的辖区。

  王绍龙是辖区“百事通”,对这里的71幢房屋、280个墙门、2350户住户基本情况了然于心,有他加入,破案如虎添翼。果然如此,很快就有居民给他提供线索了,嫌疑人疑似将盗窃物品藏于广厦怡庭南区东门外。后来,经过逐步深挖、持续跟踪,嫌疑人的销赃点逐步暴露出来……

  “小事”不小,侧面反映出的是王绍龙默默扎根基层,这些年来的奉献赢得了群众肯定,因此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警11年多,在群众的帮助下,王绍龙收集有效案件线索近120条,破获案件20余起,处理违法人员20余人。他管辖的社区治安状况逐年好转,整个社区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

  “亲人民警”不白叫,已成功调解纠纷600余起

  社区工作,常常是家长里短,纷繁琐碎。对此,王绍龙有着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只要矛盾纠纷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那社区就稳定了一大半!”因此,邻里之间纠纷,他知道后立即上门调解;孤寡老人生病了,会上门探望;夫妻俩闹矛盾,也会上门说和;甚至有人违规占用公共用地,他也会“多管闲事”,跑上门说理……

  永不关机的电话,永不停歇的警务室,处事公正又待人热情,王绍龙因此赢得了“亲人民警”的外号。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截至目前,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累计已有600余起,辖区群众满意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2011年,广厦怡庭小区发生一起房产纠纷。当事人小柳瞒着父母将房屋出售了,直到新房东上门,家里老人才知道这件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柳父母始终没有搬出这套房子。几年后,这套房又转手卖给了小郭。因为在搬离问题上一直谈不拢,为了拿到自己的房产,小郭隔三岔五上门吵闹,激化了彼此的矛盾。

  就这样,事情拖到了2016年。王绍龙得知此事后,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半个月后,双方终于和解,小柳父母也搬出了小区。重获安宁的老人家专程拿着锦旗来到庄桥派出所,向王绍龙表达感谢。

  将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样的事在王绍龙身边数不胜数。王绍龙长期结对照顾辖区内的高龄孤寡老人姚基源,以“亲人”身份陪伴在老人左右,为他过生日、贺佳节。2013年夏季,为帮助姚基源老人办理现住房屋相关产权证书,他冒着酷暑,不厌其烦地往返于相关政府部门,历时2个月替老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亲人民警”的外号,还有着另外一层解释。当年那起发生在这里的绑架案,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是王绍龙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受害人。

  2015年3月20日,江北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广厦怡庭北区发生绑架案,嫌疑人劫持了3名女子,手里有刀、枪、煤气瓶及炸弹,楼道上有很浓的煤气味。这样的案件很危险,但作为退役老兵的王绍龙主动请缨与犯罪嫌疑人对话,因为他熟悉这里的人员与环境,又恰好与嫌疑人是老乡。

  在此期间,他两次孤身一人深入现场,与嫌疑人聊天交流,一方面努力平复他激动的情绪,规劝其放弃犯罪活动;另一方面仔细观察案发现场布局,并视情解救。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令嫌疑人逐渐卸下心理防备,王绍龙瞅准时机,突然上前,与增援警力合力将嫌疑人制服,成功解救3名女人质……

  “王帮办”又上门,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王绍龙还有一个外号叫“王帮办”,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2018年全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王绍龙也在自己的警务室里设立意见征求簿,实时记录群众对公安行政服务所提意见或建议,协助派出所户籍窗口全力改进服务质量。今年,江北公安分局又创新提出“警官帮办”工作机制,王绍龙主动领受了全区首个警官帮办户籍业务的工作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王帮办”业务自开展以来,已接受咨询60余人次,帮助36户家庭共计55人次完成户籍业务办理,实现群众办事“零次跑”。他的团队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公安移动办证窗口”。而通过短信问卷调查,广厦广庭警务站警官帮办户籍业务工作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均达到100%。

  其实,“王帮办”业务对于王绍龙来说很平常,因为这些事就是他平常在干的,而且不局限于公安业务。2012年,王绍龙在社区巡逻,遇到了广厦怡庭小区居民忻阿姨。忻阿姨正在苦恼该如何取回老伴新办理的身份证,因为从广厦怡庭到庄桥派出所,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而去程的公交站点离小区有一公里。老人家来回一趟并不轻松,王绍龙便主动提出帮助忻阿姨取回身份证。第二天,王绍龙将忻阿姨老伴的身份证送到了她的手里,忻阿姨握着王绍龙的手连声感谢。

  还有今年3月,“王帮办”又帮助孤寡老人姚基源申请了“81890”老年人一键通电话机。在紧急联系人姓名一栏上,正是王绍龙的名字。只要老人稍一移动电话机,王绍龙的电话就会响起,随时接受老人求助,防止意外的发生。

  人物小名片

  ■王绍龙:

  1990年参军开启军旅生涯,从军期间因工作突出共获嘉奖5次。

  在当战士期间,他于1992年度因全年出色完成部队运输保障任务被评为优秀士兵。1995年军校毕业分配至某部队后,他历任汽车连排长、副指导员、副营职和正营职参谋。2006年,又因全军驻点观摩大型活动组织计划周密、保障有力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2007年12月,退役离开部队,后转业至江北公安分局。从警11年多,他先后获得“省万名好党员”“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省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人民警察”“市人民满意社区民警”“市最美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共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

标签:王绍龙;帮办;嫌疑人;外号;公安部门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宁波:“王帮办”上门服务,11年收20多面锦旗
2019-05-27 15:16:43 来源: 宁波日报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杨熙谨 林俊

  王绍龙的工作就是与基层群众打交道 (照片由公安部门提供)

  他是一位从军17年的老兵,在军旅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转业至公安部门后,他依然牢记自己“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践行初心,11年多时间收到群众的感谢锦旗就有20多面、感谢信10余封,还获得了诸多外号——“王帮办”“治安能手”“拼命三郎”“亲人民警”……

  这位两鬓斑白,形象够“土”的社区民警就是王绍龙。他这么多外号是怎么得到的呢?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并不是每一个岗位都能轰轰烈烈,并不是每项任务都要赴汤蹈火。更多的可能只是沉淀于家长里短的平凡,存在于街坊邻里的简单!”

  年纪不大却两鬓斑白,办事像“拼命三郎”

  打击犯罪、治安巡逻、矛盾调处、解难救困、入户走访、防范宣传……这是江北公安分局庄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绍龙的日常工作。早已两鬓斑白的他,指着自己逐渐“消失”的发际线笑着说,如果光看外表,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虚岁才47岁。

  显然,作为社区民警,真要做出一番成绩,无疑要把功夫花下去,是一件极其耗费心力的活。尤其是王绍龙负责的广厦社区,这是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人员结构、治安状况都不简单。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莫过于给居民安全感。”王绍龙说,刚来这里的头三年,事情多而又杂,让他压力非常大。事情没解决,他就觉得不安心,夜里睡觉也不踏实。他深知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每周除去参与所里值班备勤工作,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社区工作中,“24小时不下班”是他向群众做出的承诺。

  以身作则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寻找平安“良方”:他多次上门找物业,说动他们安装门禁和加强巡逻,让小区的安全性提升了一个级别;他又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由民警、社工、物业保安、业委会成员等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分为日常巡逻、调解纠纷、为民服务等类别,常态化开展服务。

  王绍龙的这套“组合拳”给广厦社区注入了活力,群众参与平安共建的积极性高涨。

  2015年,附近的君御湾小区工地发生一起被盗案,犯罪嫌疑人潜入工地,以“蚂蚁搬家式”的方式将金属扣件绑于腰间携带出去。本来这事和王绍龙不怎么搭界,因为他是社区民警,侦查破案不是他的主责。但在部队养成的作风令他放不下,因为这事算起来是发生在他的辖区。

  王绍龙是辖区“百事通”,对这里的71幢房屋、280个墙门、2350户住户基本情况了然于心,有他加入,破案如虎添翼。果然如此,很快就有居民给他提供线索了,嫌疑人疑似将盗窃物品藏于广厦怡庭南区东门外。后来,经过逐步深挖、持续跟踪,嫌疑人的销赃点逐步暴露出来……

  “小事”不小,侧面反映出的是王绍龙默默扎根基层,这些年来的奉献赢得了群众肯定,因此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警11年多,在群众的帮助下,王绍龙收集有效案件线索近120条,破获案件20余起,处理违法人员20余人。他管辖的社区治安状况逐年好转,整个社区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

  “亲人民警”不白叫,已成功调解纠纷600余起

  社区工作,常常是家长里短,纷繁琐碎。对此,王绍龙有着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只要矛盾纠纷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那社区就稳定了一大半!”因此,邻里之间纠纷,他知道后立即上门调解;孤寡老人生病了,会上门探望;夫妻俩闹矛盾,也会上门说和;甚至有人违规占用公共用地,他也会“多管闲事”,跑上门说理……

  永不关机的电话,永不停歇的警务室,处事公正又待人热情,王绍龙因此赢得了“亲人民警”的外号。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截至目前,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累计已有600余起,辖区群众满意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2011年,广厦怡庭小区发生一起房产纠纷。当事人小柳瞒着父母将房屋出售了,直到新房东上门,家里老人才知道这件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柳父母始终没有搬出这套房子。几年后,这套房又转手卖给了小郭。因为在搬离问题上一直谈不拢,为了拿到自己的房产,小郭隔三岔五上门吵闹,激化了彼此的矛盾。

  就这样,事情拖到了2016年。王绍龙得知此事后,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半个月后,双方终于和解,小柳父母也搬出了小区。重获安宁的老人家专程拿着锦旗来到庄桥派出所,向王绍龙表达感谢。

  将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样的事在王绍龙身边数不胜数。王绍龙长期结对照顾辖区内的高龄孤寡老人姚基源,以“亲人”身份陪伴在老人左右,为他过生日、贺佳节。2013年夏季,为帮助姚基源老人办理现住房屋相关产权证书,他冒着酷暑,不厌其烦地往返于相关政府部门,历时2个月替老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亲人民警”的外号,还有着另外一层解释。当年那起发生在这里的绑架案,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是王绍龙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受害人。

  2015年3月20日,江北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广厦怡庭北区发生绑架案,嫌疑人劫持了3名女子,手里有刀、枪、煤气瓶及炸弹,楼道上有很浓的煤气味。这样的案件很危险,但作为退役老兵的王绍龙主动请缨与犯罪嫌疑人对话,因为他熟悉这里的人员与环境,又恰好与嫌疑人是老乡。

  在此期间,他两次孤身一人深入现场,与嫌疑人聊天交流,一方面努力平复他激动的情绪,规劝其放弃犯罪活动;另一方面仔细观察案发现场布局,并视情解救。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令嫌疑人逐渐卸下心理防备,王绍龙瞅准时机,突然上前,与增援警力合力将嫌疑人制服,成功解救3名女人质……

  “王帮办”又上门,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王绍龙还有一个外号叫“王帮办”,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2018年全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王绍龙也在自己的警务室里设立意见征求簿,实时记录群众对公安行政服务所提意见或建议,协助派出所户籍窗口全力改进服务质量。今年,江北公安分局又创新提出“警官帮办”工作机制,王绍龙主动领受了全区首个警官帮办户籍业务的工作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王帮办”业务自开展以来,已接受咨询60余人次,帮助36户家庭共计55人次完成户籍业务办理,实现群众办事“零次跑”。他的团队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公安移动办证窗口”。而通过短信问卷调查,广厦广庭警务站警官帮办户籍业务工作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均达到100%。

  其实,“王帮办”业务对于王绍龙来说很平常,因为这些事就是他平常在干的,而且不局限于公安业务。2012年,王绍龙在社区巡逻,遇到了广厦怡庭小区居民忻阿姨。忻阿姨正在苦恼该如何取回老伴新办理的身份证,因为从广厦怡庭到庄桥派出所,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而去程的公交站点离小区有一公里。老人家来回一趟并不轻松,王绍龙便主动提出帮助忻阿姨取回身份证。第二天,王绍龙将忻阿姨老伴的身份证送到了她的手里,忻阿姨握着王绍龙的手连声感谢。

  还有今年3月,“王帮办”又帮助孤寡老人姚基源申请了“81890”老年人一键通电话机。在紧急联系人姓名一栏上,正是王绍龙的名字。只要老人稍一移动电话机,王绍龙的电话就会响起,随时接受老人求助,防止意外的发生。

  人物小名片

  ■王绍龙:

  1990年参军开启军旅生涯,从军期间因工作突出共获嘉奖5次。

  在当战士期间,他于1992年度因全年出色完成部队运输保障任务被评为优秀士兵。1995年军校毕业分配至某部队后,他历任汽车连排长、副指导员、副营职和正营职参谋。2006年,又因全军驻点观摩大型活动组织计划周密、保障有力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2007年12月,退役离开部队,后转业至江北公安分局。从警11年多,他先后获得“省万名好党员”“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省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人民警察”“市人民满意社区民警”“市最美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共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

标签: 王绍龙;帮办;嫌疑人;外号;公安部门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