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负责人查看铁皮石斛长势。(陈朝霞 摄)
大棚内的铁皮石斛。
四明山麓,山谷中、竹林下,云蒸雾绕,泉水叮咚。60多个大棚内,一株株铁皮石斛充满生机地挺立着枝条。在海曙区横街镇雷莊村雷峰路口,百臻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近百亩铁皮石斛基地让人眼前一亮。
“别看现在枝条粗壮,刚种下的时候只有火柴棍粗细,这是历经8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合作社负责人陈海波感慨道,民间有“铁皮石斛一年是草,三年成药,五年成仙草”的说法,8年来,合作社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遵循其自然生长规律,种出了最接近野生品质的铁皮石斛。
长年打交道下来,陈海波对铁皮石斛的习性了如指掌。他介绍,唐代以来,铁皮石斛便被列为贡品,道家经典《道藏》更将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有“北人参南石斛”之说。全世界有约1000个石斛品种,中国有76种,其中铁皮石斛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弱,强阴,久服厚肠胃”。
说起和铁皮石斛的结缘,曾经经营企业的陈海波回忆,2000年以前,铁皮石斛产量少、价格高,每当公司欲以“物以稀为贵”的铁皮石斛作为礼品时,总是采购不到。“何不自己引种铁皮石斛?”陈海波和几个经营企业的朋友商议,大家一拍即合。经过多方考察,最后选址雷莊村,欲打造一个铁皮石斛基地。
“这里地处浙东大竹海,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灌溉用的山泉水无污染,是极佳的铁皮石斛种植地。”2011年,陈海波和“伙伴们”开启了种植有机铁皮石斛的探索之旅。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菲特’台风袭来,冲垮了附近的小水库,压坏了大棚,淹没基地三分之一面积,当年损失达100万元。”陈海波记忆犹新,“还有不良商家嗅到了铁皮石斛的市场潜力,大量施加促生长化肥,人工老化石斛鲜条,8个月便产出外观与3年老条无异的石斛鲜条,而成本不足规范种植的十分之一。”
面对“看天吃饭”的艰辛和“有利可图”的诱惑,合作社坚持初心,“要用严格的标准,种出最原生态的铁皮石斛。”陈海波介绍,铁皮石斛根系对空气需求量大,他们把它种在树皮和石子间;对水的要求高,他们严把控水关;春天,蜗牛爱吃石斛长出的嫩芽,他们坚持手工捉虫;秋天石斛吸引蝗虫,就用辣椒水驱赶;施肥时,用的是羊粪、菜籽饼等天然肥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种三年后,基地有了第一批收获,并让周边体弱多病的乡亲试用,获得很好的反响。至今,基地铁皮石斛鲜条每年亩产量只有50公斤。不过,由于质量可靠,鲜条市场价每公斤可卖1600元,铁皮枫斗每克可卖7.8元,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位客户慕名认养,还有不少固定的“回头”客户。
合作社至今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分别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还和浙江大学生物系合作,开发出石斛花茶、铁皮枫斗、铁皮石斛酒、石斛面膜等一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条铁皮石斛产业链,并注册了“松声斋”商标,产品在香港上市。
陈海波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打算重点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每年四五月横街毛笋上市和6月铁皮石斛开花季,都是采摘游的好时节。未来我们将以铁皮石斛种植为主,辅以果蔬采摘,林木、花卉观光,餐饮娱乐等项目,同时开展保健养生、石斛等农特产品认养、乡土教育等活动,形成集生产、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