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宁海县“审批法庭”机制实现民生事项改革2.0版
2018-09-12 09:24:01 来源: 浙江在线 徐旦亚 潘海英 朱凤娟

  浙江在线9月12日讯(浙江在线 徐旦亚 潘海英 朱凤娟)宁海县委、县政府紧抓“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初心,将民生关键事作为改革主要内容,创设“审批法庭”工作机制。在每个部门内部梳理出“一件事”的基础上,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民生关键事中的每个事项进行串联,通过法治化统筹精简前置、标准化再造最优流程、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形成民生关键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一件事”办理的更高版本,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政府公信力。

  全省首创“审批法庭”

  法治化打通“中梗阻”

  去年下半年,宁海县府办(法制办)主任葛仁元多了一个新“职务”——宁海县“审批法庭”“庭长”。事实上,这并非一个司法法庭。“我们只是借鉴司法庭审‘面对面’充分辩论的模式,创设的一种运用法治手段对审批权力进行监督和裁决的工作机制。”这位早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庭长”说。

  针对部分民生事项审批前置多、部门“踢球”、多头审批、自我削权难等问题,宁海县委、县政府把民生关键事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组建专业架构,成立县委、县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工作部(以下简称县跑改部),在县跑改部内专门设立民生事项前置清理组,全省首创“审批法庭”。“审批法庭”由县法制办牵头,组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等形成,借鉴司法庭审模式,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标准,强化“四个一律”,凡法律、法规、规章设定以外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对民生关键事审批的前置条件和申请材料是否以法理为据,进行“刀刃向内”的审查清理,彻底解决民生事项办理“理而不清、法理不足”的“中梗阻”现象。

  “把跑改部设在作为综合协调部门的县政府办公室内,能实质性提升改革执行力。”宁海县主要领导表示。独立于利益相关部门的“审批法庭”就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

  目前,“审批法庭”已开庭21次,共对38个部门的963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裁决”,清理取消了287项事项中的前置条件376条,清理423项事项的申请材料1576份,取消兼并审批事项46项。清理的前置和申请材料中,涉及民生事项比例达70%以上。

  因需研发精准方案

  标准化整合“一件事”

  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在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突破——宁海一直在路上。

  宁海从打造整体政府的概念出发,紧紧围绕群众办事需求,核心聚焦涉及多部门多个环节的民生事项,将民生涉及的办事机构和环节作统盘设计,拉长“一件事”整合的长度,并通过标准化引领权力运行业务流整合优化,对民生事项办理各关键环节均要求达到极致:与群众的距离要最短;“减事项”的标准要最严;“减材料”的要求要最高;再造流程的环节要最少;告知的内容要最精;响应诉求的速度要最快;网上办事的事项要最全;联合办事的部门要最齐;政府内部运行的效率要最佳。

  尤其对“影响面广、社会反响大、存在问题多”的部门进行蹲点式清理,对民生领域所有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概念表述,对每个事项的材料、流程100%进行标准化管理,面向民众的办事须知100%提供书面“一口清”,杜绝一切口头说明、模糊概念和兜底条款,办理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图表、告知书等全部设置成标准化样本,做到唯一性、精准性和必要性,创新推出宁海版“零跑”模式。

  “审批法庭”不是简单的“一砍了之”,更重要的是撬动县级部门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深层次变革。如何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件件落地见效?“法院有执行局,‘审批法庭’也一样。”宁海县跑改部前置清理组工作人员张吉颂说。

  为了强化“审批法庭”工作落地,宁海县跑改部加强监督,对审批部门不自觉清除于法无据的事项,不执行“审批法庭”裁决决定的,纪检部门按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追究责任;实施人大代表监测“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周邀请人大代表通过“12345”政务热线平台,对办事事项开展电话回访,确保每个部门每月至少抽到一次,推进“审批法庭”标准化再造后事项办理的监督落实。

  平台使用“扩容增量”

  信息化助推“马上办”

  宁海人真正意识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最新应用上,建立开放和共享意识,提升政府的现代化技术运用和治理理念。技术应用倒逼理念革新。其实质是变金字塔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分头办理为同时办理,每个部门成为整个链条上的珠子,让所有权力都在网上运行、数据留痕,提高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又可加强绩效管理监督,倒逼各部门工作作风理念发生质的变化。

  将政务钉钉应用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进行开发,目前已启动民生事项微应用开发,该系统运行后,数据传输将由钉钉群改为系统内实时传送。以“亲人身后事”办理为例,通过微应用开发,相关数据将在民政、公安、人社、残联等部门间流转,全程无纸化、信息化,实现死者殡葬火化、户籍注销和停发补助等。为实现村级民生事务的“最后一公里”对接,利用钉钉平台开发“宁海村民e点通”,重点组建由联村干部、网格员、民警等8大核心人员构成的服务团队,群众可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在线咨询或投诉各类事项,实现家门口就能享受“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

  “宁海村民e点通”6月份试点推行以来,截至7月底已注册14519人,处理民情548件。目前宁海政务钉钉运用主要指标位居宁波市第一全省前列。另外,扩大“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功能,在承接咨询和投诉举报的两大功能上,以部分民生关键事为试点,话务员在钉钉工作群中填报基本情况上传,开创出热线受理、部门办理的互动新平台,截至2018年7月11日已办理民生事项1608件。全省首创“视频工作站”、二维码“码”上办、微信预审批等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民生事项办理提供高效精准的办事咨询服务。拟将打造集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线上政务服务品牌——宁海政府网,为民生事项办理提供权威、全面的政务信息和优质的政务服务,达到“宁海政务信息一网全知道”“宁海政务服务一网全办理”效果。

  专家点评

  宁海县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运用系统思维从改革方案设计、执行、督办和考核全过程入手,创造出宁海民生改革的“139”模式:“一庭(审批法庭)”、“三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九最(民生事项办理各关键环节必须达到的九大要求)”,尤其在全省首创了独立于改革各利益相关部门之上的“审批法庭”,在运用法治手段对审批权力进行监督裁决的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从制度上避免各部门随意扩张行政许可、滥设前置的行为,以及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多部门多环节事项的协同处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可复制和可推广价值。

  蔡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民生;审批;法庭;最多跑一次;标准化;办理;改革;信息化;工作机制;法治化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