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增强“校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2019-09-04 08:25:29
来源: 陈 强 王思一

  “校地融合”“学训融合”“产教融合”……日前,记者从海宁市有关方面了解到,该市近年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发挥统战部、工商联联系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界人士的统战优势,利用辖区内丰富的高校师资和专业人才优势,多举措推动本地非公企业与落户海宁的高校合作,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校企共赢、人才共育”校企合作模式,为海宁科技创新和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

  “校地融合”留高校型人才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落户海宁的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2010年,东方学院从杭州迁入海宁,经过近10年发展,现已成为占地上千亩、师生万余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为吸引更多人才为海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海宁市委统战部等相关方面努力办好海宁市领导论坛、海宁地方文化论坛、海宁企业家论坛“三大”宣讲论坛,经常邀请海宁市领导进东方学院作专题报告,全面解读和展望海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情况,请资深文化研究学者来校讲海宁文化历史,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讲座,让更多师生了解、感悟、融入海宁。

  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开展试点,接收学生实训,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开发教材与课程,商讨专业和行业相结合的课程、毕业实习方案。今年,海宁在东方学院开设海宁优秀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毕业生留在海宁工作,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

  “学训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海宁市委统战部等相关方面还积极牵线搭桥,让学生实习和就业与企业对接,为“海宁智造”提供人才支撑。

  有了这一“牵线”,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已与海宁绝大多数规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为海宁本土企业培养出中、高级技能人才近4万名,成为海宁市乃至嘉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生产线指导”加强实训互动性中,学校安排占学制近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实习锻炼,企业工程师定期为学院上课,学院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去企业锻炼进修。在技师学院尖山训练基地,企业以生产线上的新产品、新工艺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了理论、实践同步提高,学习接地气,上岗适应快。

  在海宁市委统战部等方面的多方协调下,海宁还通过“订单式培养”提高合作层次度,推动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企业与本土学校合作。法资企业佛吉亚落户海宁后,市工商联与技师学院共同为中法合作班毕业生进入公司就业做好对接,为企业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培养高知型人才

  享誉“中国布艺名镇”的海宁市许村镇是集设计研发、布料生产、成品制造、布料及成品销售、流行趋势发布、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纺面料生产基地”,但和众多的传统优势产业基地一样,海宁许村的家纺产业转型升级也急需人才资源的提升。

  近年来,在海宁市委统战部、海宁市工商联等方面的指导下,海宁市家纺协会、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成立“龙渡学堂”,通过论坛、讲座、研讨等形式研讨家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定位。一方面,海宁市工商联、许村镇政府、海宁家纺协会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纺织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形成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锁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许村镇、海宁家纺协会、家纺服装企业还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以培养更多适应家纺产业的人才。

  “我们还通过‘交互培养’创建现代学员制。”据介绍,在“校企合作”中,海宁还实施了联合交互式培养,学生在入校时与企业、高校签订三方协议,约定最低服务年限;建立“双元制”建班模式,合作方共同委派导师在岗培养,学员不脱岗完成学业,经过成人高考合格,颁发成人高考大专毕业证书,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标签:海宁;海宁市;人才;统战部;融合;产教融合;培养;校企合作;工商联;落户
编辑:方涛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海宁增强“校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2019-09-04 08:25:29 来源: 陈 强 王思一

  “校地融合”“学训融合”“产教融合”……日前,记者从海宁市有关方面了解到,该市近年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发挥统战部、工商联联系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界人士的统战优势,利用辖区内丰富的高校师资和专业人才优势,多举措推动本地非公企业与落户海宁的高校合作,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校企共赢、人才共育”校企合作模式,为海宁科技创新和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

  “校地融合”留高校型人才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落户海宁的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2010年,东方学院从杭州迁入海宁,经过近10年发展,现已成为占地上千亩、师生万余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为吸引更多人才为海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海宁市委统战部等相关方面努力办好海宁市领导论坛、海宁地方文化论坛、海宁企业家论坛“三大”宣讲论坛,经常邀请海宁市领导进东方学院作专题报告,全面解读和展望海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情况,请资深文化研究学者来校讲海宁文化历史,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讲座,让更多师生了解、感悟、融入海宁。

  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开展试点,接收学生实训,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开发教材与课程,商讨专业和行业相结合的课程、毕业实习方案。今年,海宁在东方学院开设海宁优秀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毕业生留在海宁工作,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

  “学训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海宁市委统战部等相关方面还积极牵线搭桥,让学生实习和就业与企业对接,为“海宁智造”提供人才支撑。

  有了这一“牵线”,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已与海宁绝大多数规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为海宁本土企业培养出中、高级技能人才近4万名,成为海宁市乃至嘉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生产线指导”加强实训互动性中,学校安排占学制近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实习锻炼,企业工程师定期为学院上课,学院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去企业锻炼进修。在技师学院尖山训练基地,企业以生产线上的新产品、新工艺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了理论、实践同步提高,学习接地气,上岗适应快。

  在海宁市委统战部等方面的多方协调下,海宁还通过“订单式培养”提高合作层次度,推动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企业与本土学校合作。法资企业佛吉亚落户海宁后,市工商联与技师学院共同为中法合作班毕业生进入公司就业做好对接,为企业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培养高知型人才

  享誉“中国布艺名镇”的海宁市许村镇是集设计研发、布料生产、成品制造、布料及成品销售、流行趋势发布、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纺面料生产基地”,但和众多的传统优势产业基地一样,海宁许村的家纺产业转型升级也急需人才资源的提升。

  近年来,在海宁市委统战部、海宁市工商联等方面的指导下,海宁市家纺协会、许村镇时尚产业新生代联合会成立“龙渡学堂”,通过论坛、讲座、研讨等形式研讨家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定位。一方面,海宁市工商联、许村镇政府、海宁家纺协会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纺织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形成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锁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许村镇、海宁家纺协会、家纺服装企业还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以培养更多适应家纺产业的人才。

  “我们还通过‘交互培养’创建现代学员制。”据介绍,在“校企合作”中,海宁还实施了联合交互式培养,学生在入校时与企业、高校签订三方协议,约定最低服务年限;建立“双元制”建班模式,合作方共同委派导师在岗培养,学员不脱岗完成学业,经过成人高考合格,颁发成人高考大专毕业证书,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标签: 海宁;海宁市;人才;统战部;融合;产教融合;培养;校企合作;工商联;落户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