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遂昌柘岱口乡的创富之路 一根番薯条撬动千万大产业
2018-09-10 16:36:2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胡昕然 县委报道组 刘鸯鸯

zjrb2018091000010v01b006.jpg

遂昌柘岱口乡五星村的番薯“新品试验基地”。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县委报道组 刘鸯鸯)秋日清晨的一场急雨,落在距遂昌县城百余公里的柘岱口乡五星村岙头自然村,打在山头一垅垅鲜绿的番薯藤上,也牵动着乡党委书记陈林军的心。顾不得越下越大的雨,陈林军打着伞走进“新品试验基地”,一边查看番薯长势,一边在本子上仔细记录生长情况,裤腿满是泥巴。

  五星村平均海拔760米,掩于群山环抱中。如今,家家户户的田地里都种满了番薯,村民们忙碌穿行于山林之间,精心呵护着各自的番薯田。陈林军查看的这片田地,乍看与其他农户家无异。走近细瞧,每个田垅都插上了写着“光降解白膜”“光降解黑膜”“透明膜”等字样的牌子。

  就在几年前,五星村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常住人口700余人,一半以上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妇孺留守村中。“交通不便,农产品卖不出去,村民把大部分的新鲜番薯都拿来喂猪了。”陈林军说,这一切,直到2013年,遂昌赶街公司走进深山,为全乡村民开展第一期电商业务培训后才开始改变。过去无人问津的小番薯,经过精心制作和包装后变成番薯条,在一根网线的连接下走上城市餐桌。

  从那时起,村民叶松旺尝试开出柘岱口乡第一家网店,成了年收入10多万元的销售达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打工仔”变身“大掌柜”,全村人开出100多家农特产网店,让一根番薯条撬动了1100万元大产值,种植户人均增收达1.6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番薯村。与此同时,柘岱口乡的番薯种植面积也从2011年的1350亩发展到今年的2100多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

  销路打开了,番薯品质也要进一步提升。今年年初,柘岱口乡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校乡合作,由农林大学每月派出薯类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面对面的种植指导。最近,浙江农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陆国权教授,还把试验基地搬到五星村,进行甘薯鲜食与加工新品种试验。据介绍,基地今年引入18个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并开展田间覆膜试验、土地消毒等20项试验。

  “我地里原来有几株苗特别小,还不长番薯,经过教授指导,才知道要给番薯苗盖上薄膜。”早在5月初,村民周银彩听取了陆国权教授建议,给3亩番薯苗覆回了薄膜。现在,不仅番薯藤长势良好,其中的杂草也少了许多。

  日渐壮大的番薯产业,让曾经的空心村不断吸引着年轻力量加入。村民周安民曾长期在温州做生意,嗅到商机的他回到老家,着手制起番薯条,还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将产品远销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看到番薯条的广阔前景,陈林军和其他干部们也开始主动谋划,让这个价值上千万元的产业不断增值:村里通过制定“行规”,不断提升番薯条品质;乡里出台“购置电加热式烘干机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引导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当地还利用“产业协会+基地+低收入农户”的“一站式服务”帮扶模式,打消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夜幕降临,本应沉寂的小山村却刮起一场热闹的“头脑风暴”。在陈林军邀请下,记者来到村民周世平家中,旁听了一场“番薯夜会”。由全乡十几户村民组成的“番薯代表”围坐在一起,针对连续多年种植产生的连作障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提需求、讲经验。从品种培育到种植、推广、加工、上市,代表们各抒己见,一聊就忘记了时间。

  “未来,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浙西南的番薯核心区,让小番薯种出乡村振兴大梦想。”夜已深,忙了一整天的“番薯书记”陈林军却丝毫没有疲态,跟记者谈及未来柘岱口乡番薯产业的发展,愈发神采奕奕。


标签: 番薯;林军;柘岱口乡;五星村;试验基地;村民;乡党委书记;生长情况;种植;裤腿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