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不断“加码”,为了让老小区“由内而外”变更美,这段时间,解放街道凌塘社区党委书记徐惠琴带领社区干部们,一起对老旧小区内部建设进行详细排摸,并与居民进行整改方案协商,为接下来的提升工作打好扎实基础。
安装150多个摄像头、69个楼道灯,维修2个小区围墙,重铺2个小区路面,增加停车位183个,安装减速带2条,化解矛盾纠纷300多起,长期帮扶17户困难家庭……一组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是居民群众意愿的体现,真实记录着凌塘社区实实在在的民生变化。
如今,走进凌塘社区,这里的几栋楼仍老旧,但绝不破败,相反让人感到欣欣向荣;如果和居民接触,更能感受到大伙儿满满的幸福感。
凌塘社区如何从当年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拆迁安置房多、居民涣散的“问题社区”,转变成了如今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新社区?能准确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社区书记徐惠琴。
这些年来,在徐惠琴带领下,社区不断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攻坚克难,以“三治”建设、“三社”联动、民主协商,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共筹的全新社区管理模式。
为筑牢党建引领“红堡垒”,将“三治融合”建设嵌入党群一线服务之中,徐惠琴通过社区党委的“主心骨”地位,建立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适应的“1+4+N”党组织网格架构,汇聚起离退休党员和各类社区社团组织合力,集结成一支服务平安巡逻、“红色”代办、垃圾分类等活动的“主力军”,不仅为社区离退休党员、居民骨干搭建起了一个服务社区的大舞台,还炼就了“一支红色党群队带动基层党建治理创新”的新模式。
同时,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更带头转方式,吹响服务群众“集结号”。利用手机微信“点辐射、点裂变”优势,编织了一张全天候、全覆盖的移动党员服务“经纬网”,建立以党员为联络员的27个微信群,吸引了1800多名居民入群,畅通了诉求表达渠道,拉近了党群“心距离”。
在徐惠琴手机上、笔记本上,都储存着大量社区居民和党员的电话号码,同样她也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大家,让居民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找到她。社区居民魏师傅夫妇都是70多岁的空巢残疾人,他们在出国旅游亲属一栏里写上了徐惠琴的名字。去年盛夏的一天,魏师傅发了一条短信给徐惠琴,说爱人肚子疼得很厉害。收到短信后,徐惠琴立马打了120,并赶到医院,像女儿一样守在病房。
社区还创新开展了社区成人协商与青少年红领巾“凌”听会相结合的协商模式,吸纳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组建爱心车队、舌尖护卫队、老干部帮忙团等特色团队,发动居民群众“当家作主”,其做法被誉为小区自治“凌塘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