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年味潘家浜 领略别样民俗
2019-02-12 09:41:03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付梦婕

  照片由潘家浜村委会提供

  春节对所有人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记忆和期盼。

  2018年的首届年味潘家浜,春潮涌动,7天5.8万人次,可见人们追寻年味的热切。

  2019年,记忆中的年味在第二届年味潘家浜继续发酵回味。正月初一到初六,潘家浜村举行以民俗特色、传统手工艺文化、特色商品展销、农家乐和民宿预订为主的年味乡村民俗活动,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潘家浜的民俗文化,领略别样的民俗,体味不一样的年味。 

  舌尖上的盛宴

  走进潘家浜村,仿佛来到了热闹的赶年集现场。鼻尖萦绕的是各色美食的香味,耳畔听着的是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一路下来,且走且停,且看且尝,且玩且闹。

  作为江南传统美食的典型代表,嘉兴菜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蒸缸羊肉、打年糕、特色烧饼、特制桑叶面……潘家浜村奉上的“年味大集”不禁让人食指大动。

  “过年的味道就在这‘吃’上面了,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么多鸡鸭鱼肉,一年里最开心的就是这几天了。”56岁的王先生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等在父母身边,只为第一个吃上刚出锅的羊肉时的场景,那个味道一直记到了现在,“那叫一个香啊,吃上一口心里无比满足。”

  在特制桑叶面的现场,村民们把刚采摘下来的桑叶放在罐头里捣成泥,将碧绿的汁水混入面粉中,和面、醒面、擀面条,一根根宽细均匀、翠绿的面条下入烧开的锅里,两三分钟后捞起,佐以调料,入口爽滑又不失弹性,桑叶的清香在口腔中漾开,让人久久回味。

  “这个面条好漂亮,味道也好。”候在锅旁的小朋友一看到面条出锅,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一碗,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呲溜呲溜”地吃了起来。

  “在这里吃饭的游客都是年前就预订好的,不然可没有机会吃上农家乐。”牛棚餐馆的店主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用味蕾去感受浓浓的新年味道,潘家浜村还为游客奉上了一台“曲苑杂坛”。年初一到年初六,每天下午,在知青馆门口的戏台上,《红楼梦》、《碧玉簪》、《梁祝》……一出出好戏等着游客细细品味。  

  千年桑梓千年情

  来到潘家浜,不可错过的就是那棵有着1200多年树龄的千年梓树。远远望去,梓树像一个威武挺拔的将军,笔直地矗立在旺梓亭旁,守护着潘家浜村。

  粗壮的树干,繁盛的枝叶,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悬挂。“千年银杏很常见,千年梓树在全国都少有。”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自豪地对记者说,潘家浜村这棵梓树保存完好,树形美观,这为潘家浜村打造“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了解,“梓”有“桑梓故里,回家乡、记住乡愁”的含义,对父母和家乡的怀念,是故乡的代称。刘迎在《题刘德文戏彩堂》提到:“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同时,梓树又是一棵风水树,传说只要祈福人围绕它顺时针转三圈就会生子,逆时针转三圈就会生女。

  “我们特地趁春节赶过来看看这传说中的千年梓树,果然名不虚传啊!”家住南湖区的侯先生一家正在梓树下拍照留念,“这树给人的感觉很大气、很壮观,历经千年,肯定发生了很多故事,我回去要好好了解一下。”

  “站在这棵梓树下面感觉自己好渺小,我们一辈子也就百来年,这棵树竟然活了一千多年,真是让人震撼!”59岁的沈先生感慨地对记者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趁着身体还行,抓紧时间多出去看看。”

  别样风景蚕扁画

  除了全国难得一见的千年梓树,展现农村风景、描绘农民生活的蚕扁画也是潘家浜一绝。

  在年俗节现场,蚕扁画的老师正在作画,白墙青瓦、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旁,桃红柳绿倒映在粼粼的水波中,点点水渍在留白处晕染开来,一幅早春乡蚕图便跃然“扁”上,栩栩如生。“在蚕扁上作画还蛮有新意的,孩子平时在课堂上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类型的画画方式。”郭女士正陪着儿子在蚕扁上画一朵盛开的牡丹,“我正打算下学期让他学画画,这次机会难得,先让他感受一下。”

  “现在村里基本上不养蚕了,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通过蚕扁画的方式来宣传蚕桑文化,让小辈们知道村里的传统特色,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村民吴大爷也是蚕扁画的“民间高手”,他笑着对记者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章何兵告诉记者,当初村里想到在蚕扁上作画装扮美丽乡村,还和当地农业生产有关。据悉,潘家浜村是传统种桑养蚕的村落,通过这些古朴的蚕扁画,将桑蚕文化和美丽乡村剪影打造成潘家浜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既美化了村庄,又传承了文化,一举两得。

  

标签: 梓树;桑梓;面条;村委会;盛宴;春节;桑叶;作画;舌尖;美丽乡村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