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劈波前行逐浪高
2018-12-03 09:13:1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徐 佩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40年经济崛起大潮激荡,40年城乡巨变翻天覆地。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眸嘉兴发展,感受时代脉搏,引发无限感慨。

  40年前,乌镇还是个位置偏僻、破败萧条、没有名气的江南小镇。而如今,乌镇已蝶变为一个超级IP,区域品牌价值达300亿元,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已成为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网络型田园小城市、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窗口。

  乌镇这一千年古镇的精彩蝶变,是嘉兴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创造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嘉兴,4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支撑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所有县(市)均靠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嘉兴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嘉兴获评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一张张“金名片”、一组组精彩数据,清晰折射出嘉兴经济发展动力。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11月19日,嘉兴市委市政府以撤地建市以来的最大规模,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打响了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发令枪”——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不忘初心,劈波斩浪,砥砺前行!450万南湖儿女勇立潮头谱新篇的坚定决心,正是嘉兴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数读发展   

  40年来,嘉兴经济总量跨越发展。全市GDP由1978年的13.29亿元增至2017年的435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7%。

  40年来,嘉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9.8:33:17.2,调整为2017年的3.1:53.0:43.9,并呈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

  40年来,工业挺起嘉兴经济脊梁。全市工业增加值已由1978年的3.91亿元猛增到2017年的210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7%。

  时代回眸   

  冲破闸门,民营经济风云激荡

  40年前的嘉兴,是个农业大市。三次产业结构中,唱主角的是农业;体量极小的工业中,主导力量是集体企业。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个私经济在嘉禾大地破土而出,以顽强的生命力登上时代舞台。 

  1983年,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了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序幕,而这些集体企业在日后大多改制为民营企业。1984年,秀洲区洪合镇的陈阿金申领了嘉兴第一张民营企业执照,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嘉兴屡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从三次“海宁会议”到三次“许村会议”,思想解放的推动力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冲破体制机制的藩篱,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快速崛起的壮阔征途中,“承包”“下海”“改制”“个体户”“万元户”等等,一个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热词”,折射出嘉兴民营经济的无限活力。1997年,民营经济总量一举占领“半壁江山”,奠定了嘉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位。

  历经初创起步和快速发展,跨入新世纪的嘉兴民营经济,迎来了稳定巩固阶段。在这一时期,嘉兴民营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催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1年,天通股份成为国内首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2006年,桐昆集团成为全市首家百亿企业……

  伴随着2013年开启转型发展历程,嘉兴民营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步伐坚定,阔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大企业“顶天立地”,在2017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闻泰通讯名列其中;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榜上有名。

  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2017年,嘉兴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60%以上的GDP,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全市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嘉兴民营经济风云激荡的40年,是工业挺起嘉兴经济脊梁的40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7家。40年来,嘉兴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已由1978年的3.91亿元猛增到2017年的210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7%。工业占GDP比重更是不断攀升,由1978年的29.5%跃升至2017年的48.3%。

  凤凰涅槃,转型突围海阔天空

  伴随着嘉兴民营经济、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素质性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走出区域经济“成长的烦恼”,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面对新的时代问卷,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首先在思想上得到科学指导。“亩均论英雄”、“电商换市”、“机器换人”、“腾笼换鸟”、“退散进集”、能源“双控”……沿着“八八战略”、“两鸟理论”指引的方向,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工具箱里工具多”。

  一退一进,换了人间。仅2012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7.8万亩,累计腾出用能空间127.5万吨标准煤。这期间,全市腾退后新进工业项目832个,新增面积4.3万亩,亩均销售收入比原项目提高约8倍,亩均税收比原项目提高约10倍。我市以去产能为主要内容的“腾笼换鸟”工作,已连续5年被省转升办考核为先进。

  工业结构持续调优。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占比,已由1985年的67.2∶32.8调整为2017年的43.4∶56.6;大、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占比,已由1985年的7.2:7.9:84.9调整为2017年的22.8:25.7:51.5。

  新兴动能加速汇聚。进入新世纪以来,嘉兴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813.74亿元、622.49亿元、229.5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7.1%、36.0%和13.3%,分别高于全省同产业4.8个、9.6个和1.2个百分点,占比均居全省同产业第2位。

  企业股改上市,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抓手。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8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7。值得关注的是,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不到1%的工业类上市企业,贡献了嘉兴工业超过20%的主营收入和超过50%的利润。

  转型突围海阔天空。从2012年至2017年,嘉兴完成了六轮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六轮数据画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税收提高了61.4%、亩均工业增加值提高了53.2%、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提高了43.9%、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8.8%。

  勇立潮头,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嘉兴正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力将“会议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

  数字产业化好风正劲。特色集群初具规模、项目建设初见成效、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前沿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当前,在提升发展智能硬件、光伏电池、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嘉兴正加速布局培育柔性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VR/AR、北斗导航、新一代网络通信等一批数字经济前沿产业。

  产业数字化风起云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嘉兴的“底气”正越来越足。2017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4.83,列全省第三,增速列全省第一;工业应用指数达38.82,列全省第一;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的地级市。

  工业互联网颠覆力惊人,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工业走向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时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嘉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从全面推进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到连续9年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到连续10年举办“星耀南湖·精英峰会”,一座创新活力之城正加速崛起。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88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279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工业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为3546.32亿元,是1998年的104.8倍,新产品产值率为40.8%,是1998年的3.4倍。

  今天的嘉兴,已拥有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多张“国字号”新名片。今天的嘉兴,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无论是日前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还是日前出炉的《关于推动工业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都发出了嘉兴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起航。政企同心、聚力前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嘉兴经济必将创造更璀璨的明天!

标签: 嘉兴;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崛起;民营企业;回眸;乌镇;产业;产品产值;全市规模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