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跃飞仔细检查每一条刻痕,鹅蛋的平均厚度只有0.3毫米,无论是雕刻还是拿捏,稍有不慎,蛋壳就会破碎。
在农贸市场,万跃飞通过手机灯光的照射仔细挑选鹅蛋。“蛋要表面光滑,厚度均匀,内部没有斑点,长度在9至10厘米左右……”万跃飞说。
在鹅蛋一头用刻刀掏一小洞,把自制的气吹塞进小洞,轻轻挤压气囊往蛋里打气,蛋液就流出来了。
在家人的支持下,万跃飞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小工坊。夏夜没风的时候,阳台上闷热难耐。
圆规变换着角度在蛋壳表面画出32个同心圆,高速旋转的刀头在0.3毫米厚的蛋壳上划出道道曲线。
万跃飞应邀参加一场手工艺展示活动,他的蛋雕作品吸引了现场不少小朋友,儿子豪豪自告奋勇地当起了讲解员。
万跃飞家的客厅陈列着他的得意之作。随着他技艺的不断进步,这些作品也会时不时地更新一下。
夏末的一个夜晚,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闷热的气息。
在海盐县城一小区单元房的自家阳台上,万跃飞已经坐了3个多小时了。一手轻轻托住鹅蛋,一手紧握牙机手柄,高速旋转的刀头在0.3毫米厚的蛋壳上划出一道道曲线……几天前,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嘉兴红色文化产品创意大赛。
“要把红船精神融入到我的蛋雕作品里。”万跃飞述说着自己对参赛作品的构思。
蛋雕,一种在飞禽类蛋壳上雕刻成画的民间手工艺,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在蛋壳上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于是一些商贩以此为业,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蛋雕工艺有两种,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
万跃飞的专长是在鹅蛋上进行镂空雕刻。
5年前的一天,万跃飞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蛋雕的新闻。“太奇妙了!这么薄的蛋壳上竟然能刻画出如此生动的画面。”万跃飞回忆着当时的心情。第二天,他便买来新的刻刀,用冰箱里的鸡蛋开始了尝试。从事厨师十多年,万跃飞练就了一手“食品雕刻”绝活,但在蛋壳上一动刀,他就发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雕刻的时候只要稍不留神,蛋壳就会破碎,甚至有时候都快完工了,自己的一个手抖就前功尽弃了。”万跃飞说,“蛋壳又薄又脆,要掌握好力度很不容易,但也正是因为这种高难度的挑战激起了我的兴趣。”
白天炒菜,晚上刻蛋,成了万跃飞的生活规律。由于要用各种工具在蛋壳上雕刻打磨,所以粉尘很大,在家人的支持下,万跃飞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小工坊。
空闲的时候,万跃飞会在网上寻找蛋雕爱好者交流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上海著名蛋雕大师李亚非,并成为他的弟子。有了大师的指点,万跃飞更有劲了,在反复的练习中进步飞快。
学习蛋雕,为万跃飞带来了“成长的快乐”,但他的妻子和儿子却陷入了“烦恼”。“每天吃蛋,实在是受不了了。”妻子向他抱怨。万跃飞每次去农贸市场买鹅蛋,一买就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为了不浪费取出来的蛋液,万跃飞穷尽自己职业厨师的手艺,“水蒸蛋、炒鹅蛋、虾仁跑蛋、滑蛋牛肉……各种我所知的跟蛋有关的菜肴基本都做了一遍,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就买来面粉,每天早上给儿子摊鸡蛋饼吃。”万跃飞说,“我还把新鲜的蛋液拿去送给邻居,一开始邻居很高兴,但是我天天送蛋液去,邻居也吃得受不了了。”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万跃飞会时不时去网上购买一些已经洗净掏空的鹅蛋壳,以缓解家人对吃蛋的“恐惧”。
蛋雕是相对小众的艺术,在全国范围内技艺娴熟的蛋雕艺术家也不超过40位。“师傅告诉我,蛋雕落刀无悔,要么是100%,要么就是0,是一门‘脆弱’的艺术。我热爱这门艺术,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万跃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