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乍浦镇环卫所所长朱慧钢来到杭州湾新经济园,为园区全体干部职工宣讲垃圾分类工作。自2017年嘉兴港区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以来,该区营造了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效果明显。
截至今年6月初,港区垃圾增长率为负1.99%,标志着港区垃圾增长进入“负”时代。目前,日收集处理易腐垃圾20吨,占去年日平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五分之一,同时可回收物收集量持续提高。
2017年,港区制订出台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组、垃圾处理组、执法督察组、宣传组,明确了各组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职责,吹响了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集结号。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乍浦镇村(社区)、镇社管办、镇爱卫办及主要部门负责人分别签订《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责任书》,落实了垃圾分类工作主体责任,强化了垃圾分类工作部门担当。同时,港区聘请了10名卫生监督员,并通过标语、广播、会议、新闻媒介等开展舆论宣传,在全区打响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战斗。
今年,港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列入了十大民生实事和年度重点担当项目,该镇提出了垃圾分类坚持“三高四全”工作理念,即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分类、高水平提升环境,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全流程、全处理,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垃圾增长率控制在3.5%,分类准确率75%(省标80%),参与率与满意率90%,建设定时定点回收小区一个。
为实现这一目标,港区从强化组织领导着手,在实行领导担当责任制分解制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工作实绩与绩效评定相挂钩;建立起港区党工委、管委会委领导联挂包片,各部门负责人协助指导,镇村干部直接参与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体系;强化村(社区)属地,提高考核基数,优化考核结构,激发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积极性。
港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建设垃圾收集点位,借鉴兄弟单位的做法,逐步提升智能收集比率。包括启动乍浦镇环卫所扩建工程,加快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有机生物垃圾处置项目、大件垃圾分拣处置项目、固废垃圾分拣处置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镇不断完善收运体系建设,增加收集车辆,优化收运模式,提高分类收集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为提高垃圾分类成效,港区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化运作,扩大收集面。同时,引进智能化设备建立二维码技术平台,推行垃圾袋智能发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等工作。港区大力发挥专业公司作用,依托乍浦镇环卫所、社区资源回收站(点)提供分类服务,把垃圾回收利用等作业与分类服务捆绑,根据回收利用的垃圾量给予补贴,充分调动第三方企业发掘逆向物流生产力的积极性。
如今,在乍浦镇垃圾分类推进重点小区,设置的智能可回收垃圾回收箱让居民可以就近放置可回收垃圾,回收箱需刷卡(或手机二维码)开锁,自动称重,进行积分。“这些回收箱每日集中收集一次,分类存放,集中处置,与区块内的商户建立了固定的回收联系,会进行上门定时回收。”乍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内的流动回收站值守回收与商户上门回收共同构成了回收作业链,保障了居民、商业企业及单位的回收便利性和及时性。
同时,乍浦镇还建立了“小区与环卫所”两级分拣机制,由分拣员在小区垃圾收集过程中对分类投放的垃圾就地进行二次分拣。分拣的垃圾转运到镇环卫所后进行再次分拣,重点分离废纸、塑料、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以及餐厨垃圾,为后续分类运输、处置奠定基础。
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下一步,将同步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商业示范街的建设;将省级示范小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复制,通过入户分类桶的发放、建立奖励体系、实现劝导督导常态化等方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工作联系制度,明确社区、物业、市场化公司三级责任主体,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实现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全力以赴实现2018年既定目标,确保垃圾全年负增长,为港区蓝天绿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