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类丢垃圾积分,我已经在‘礼品兑换机’换了好几样生活用品了。”家住建设街道中山名都小区的费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中山名都的每户居民均配有一张IC卡,投放垃圾时仅需对垃圾进行分类包装,通过APP二维码扫码、或者刷IC卡等方式完成身份识别,并按照提示引导正确投放垃圾,设备就将自动完成称重并计算“积分”计入居民账户,居民可以使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去年10月底,南湖区首个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落户中山名都小区。该小区共设置了6个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点,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上用文字、图案对各类垃圾进行明确标识,让居民一目了然。“该垃圾分类系统还建立了一户一码实名制,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使居民们感觉到了便利,也提高了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建设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不够高。因此,建设街道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将各社区的居民小组长以及城管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联合起来组建成垃圾分类劝导员、志愿者队伍。该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中山名都小区中,如果有居民将垃圾丢错了垃圾箱,经过智能垃圾桶识别后,会有劝导员上门指导居民。”目前,该劝导员、志愿服务队已有队员160余人,是各社区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建设街道共制作了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栏316块,把宣传工作覆盖到辖区各个范围内,并制作社区指导手册,让居民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建设街道还邀请了嘉兴市科普讲师团的王成贤讲师,到各社区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专题讲座。同时,建设街道下辖的6个社区相继建起了垃圾分类收集亭51个,每个垃圾分类亭设有三类垃圾桶。
此外,建设街道还设置了两条垃圾分类示范街——勤俭路、建国路实行定时定点收运垃圾。前期,街道全面摸底两条路段的实际商家数量及实际使用面积,按照相应数量的商家及实际面积制定大小合适的垃圾分类垃圾桶,每户商家均配有一个40L脚踏式分体垃圾桶,可回收、有害垃圾由环卫处每周上门收集两次。据了解,今年建设街道还将新增4条垃圾分类示范街。
同时,建设街道还开展了“垃圾分类宣教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围绕“关爱地球,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主题内容向在校师生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向师生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材料以及垃圾分类用品让在校师生增加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引导树立学生们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建设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不仅效果明显,还能带动身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