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阳市志》记载,东阳建筑业萌芽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南宋以来,东阳的工匠经历了“老师班”、“东阳帮”、建筑作坊、营造厂等阶段后,由散兵游勇式的四处“觅食”,发展为有施工能力的组织,开展共同协作经营,在吴越大地、江南水乡、京城官府,创造了无数的精品佳作。
《南岑吴氏宗谱》记载了明朝洪武年间,南岑世祖吴宗祥(1371—1435)曾率千余东阳人赴南京营造明军官舍。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皇宫曾两次下诏,征召东阳木匠、雕花匠共400余人参加北京故宫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建筑业走上了一条集体化发展的道路,传统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东阳建筑企业先后参加了故宫修缮、葛洲坝兴建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维修。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东阳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
建筑业迎来发展良机
改革开放40年间是东阳市建筑业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东阳建筑业走上了管理现代化,创精品、质量兴企之路。经过多年发展,东阳建筑业稳固了产业的支柱地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支劲旅。
1985年3月,东阳市召开第一次建筑业工作会议,并提出建设“建筑师之乡”的口号,并把发展建筑业列为振兴东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东阳市狠抓智力投资,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努力把建筑业的“苦力型”变为“智力型”,将“经验型”上升为“知识型”。
同年7月,东阳市成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纳入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1986年4月,东阳进一步理顺了建筑业管理体制,做出多项管理体制规定,建筑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东阳市以“一局、一中心、一联盟”为依托,着力解决建筑业发展问题,建立良好的建筑业发展机制,推动东阳从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转变,全面提高东阳建筑业的经济实力、技术素质、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建筑业总产值实现
全国县级市“十连冠”
2001年东阳完成建安产值106.4亿元,成为省内首个产值超百亿元县级市;2010年完成建安产值1017.9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县级市;2018年,东阳建筑业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县级市第一……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所有“东阳建筑人”的努力之外,背后离不开东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别是2015年以来,建筑行业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东阳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建筑业加以重视和扶持,坚持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加强引导和服务,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的原则,锐意改革创新,强化政策倾斜,精准服务企业,不断健全完善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机制。
在政府扶持层面,东阳创下国内行业多个“第一”,包括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业专项转贷基金;成立了第一个建筑产业发展联盟;设立了目前仍是唯一的建筑行业“店小二”服务中心;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行业公检法联动维权机构,暨建筑业巡回法庭、建筑业检察事务所、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其中,成立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的做法引起了国内全行业较多的共鸣。
建筑业转型升级
业界持续领先
“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东阳在国内建筑行业的领先地位。”东阳市建管局局长葛德中说。
去年,东阳持续开展建筑业招商和“营改增”,首次成立建筑产业党建联盟,整合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健全“一季一主题”例会制度,完善难题交办、合作交流、考核评议等运行机制,助力建筑企业翻越“市场、融资、转型”三座大山。
为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整合行业优势,东阳利用“互联网+”,积极吸纳高端科研中介机构入驻,建立BIM技术咨询工作站、诚信信息服务系统、建材集采平台等,将客户端延伸到每家建筑企业,让建筑企业“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城”。
建筑业“店小二”服务更加高效优质,有力推动了建筑企业回归。建筑企业转贷基金自2015年设立至今,已为110多家次企业累计转贷超过50亿元;成立“建筑房产企业帮扶办公室”,制定了《建筑企业互保联保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名录》,为建筑企业实施精准指导帮扶。
为引领建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风向,东阳加快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实施步伐,新开工政府投资1万平方米以上项目100%实施装配式建造;竣工项目100%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新建项目100%通过绿色一星级评定。
去年,入驻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的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和建筑业巡回法庭,不断健全完善联动办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提升了建筑企业法务保障。
东阳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阳市志》记载,东阳建筑业萌芽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南宋以来,东阳的工匠经历了“老师班”、“东阳帮”、建筑作坊、营造厂等阶段后,由散兵游勇式的四处“觅食”,发展为有施工能力的组织,开展共同协作经营,在吴越大地、江南水乡、京城官府,创造了无数的精品佳作。
《南岑吴氏宗谱》记载了明朝洪武年间,南岑世祖吴宗祥(1371—1435)曾率千余东阳人赴南京营造明军官舍。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皇宫曾两次下诏,征召东阳木匠、雕花匠共400余人参加北京故宫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建筑业走上了一条集体化发展的道路,传统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东阳建筑企业先后参加了故宫修缮、葛洲坝兴建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维修。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东阳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
建筑业迎来发展良机
改革开放40年间是东阳市建筑业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东阳建筑业走上了管理现代化,创精品、质量兴企之路。经过多年发展,东阳建筑业稳固了产业的支柱地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支劲旅。
1985年3月,东阳市召开第一次建筑业工作会议,并提出建设“建筑师之乡”的口号,并把发展建筑业列为振兴东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东阳市狠抓智力投资,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努力把建筑业的“苦力型”变为“智力型”,将“经验型”上升为“知识型”。
同年7月,东阳市成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纳入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1986年4月,东阳进一步理顺了建筑业管理体制,做出多项管理体制规定,建筑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东阳市以“一局、一中心、一联盟”为依托,着力解决建筑业发展问题,建立良好的建筑业发展机制,推动东阳从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转变,全面提高东阳建筑业的经济实力、技术素质、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建筑业总产值实现
全国县级市“十连冠”
2001年东阳完成建安产值106.4亿元,成为省内首个产值超百亿元县级市;2010年完成建安产值1017.9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县级市;2018年,东阳建筑业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县级市第一……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所有“东阳建筑人”的努力之外,背后离不开东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别是2015年以来,建筑行业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东阳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建筑业加以重视和扶持,坚持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加强引导和服务,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的原则,锐意改革创新,强化政策倾斜,精准服务企业,不断健全完善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机制。
在政府扶持层面,东阳创下国内行业多个“第一”,包括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业专项转贷基金;成立了第一个建筑产业发展联盟;设立了目前仍是唯一的建筑行业“店小二”服务中心;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行业公检法联动维权机构,暨建筑业巡回法庭、建筑业检察事务所、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其中,成立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的做法引起了国内全行业较多的共鸣。
建筑业转型升级
业界持续领先
“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东阳在国内建筑行业的领先地位。”东阳市建管局局长葛德中说。
去年,东阳持续开展建筑业招商和“营改增”,首次成立建筑产业党建联盟,整合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健全“一季一主题”例会制度,完善难题交办、合作交流、考核评议等运行机制,助力建筑企业翻越“市场、融资、转型”三座大山。
为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整合行业优势,东阳利用“互联网+”,积极吸纳高端科研中介机构入驻,建立BIM技术咨询工作站、诚信信息服务系统、建材集采平台等,将客户端延伸到每家建筑企业,让建筑企业“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城”。
建筑业“店小二”服务更加高效优质,有力推动了建筑企业回归。建筑企业转贷基金自2015年设立至今,已为110多家次企业累计转贷超过50亿元;成立“建筑房产企业帮扶办公室”,制定了《建筑企业互保联保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名录》,为建筑企业实施精准指导帮扶。
为引领建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风向,东阳加快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实施步伐,新开工政府投资1万平方米以上项目100%实施装配式建造;竣工项目100%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新建项目100%通过绿色一星级评定。
去年,入驻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的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和建筑业巡回法庭,不断健全完善联动办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提升了建筑企业法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