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一封信 一个故事 一次重生
婺城检察院“蔷薇工作室”去年已帮教62个涉罪少年
2019-01-10 10:28:28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张黎明 通讯员 张一诺

  “谢谢你们的帮助,以后我会越来越好。我没有读过书,写的字不好,希望你们不要介意。”昨天,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信上的字与其说写更像是“画”出来的,通篇没有标点符号,但有4个大大的爱心和一个咧嘴笑的小孩。

  这封信是涉罪少年小孟(化名)写的,他把信交给检察官时腼腆地说,3个月前检察官将他从看守所带出,和司法社工一起为他安顿住宿、寻找工作,那会他就想写感谢信,可写到最近才完成,因为信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在观护帮教期间现学的。

  承办检察官周春梅读完信,欣慰地说:“他是我帮教的孩子中身世最苦的一个,很庆幸在他人生的转折点上,我们能帮他找到前进的方向。”

  去年3月,16岁的小孟跟着“华哥”溜进一个高档小区,比他大3岁的“华哥”说要“干票大的”。

  看“华哥”撬开别人家的门,小孟跟了进去。“华哥”把从室内偷出的金银首饰等财物交给小孟,两人刚出小区,就被警察抓个正着。

  在检察官提审时,小孟总低着头不说话,因为他从小与人交流很少。

  他是个孤儿,虽说有养父母,但年迈的养父母有自己的孩子,无力精心养育小孟。他只上过两天学,不识字,大部分时间都在放牛、种菜。

  16周岁时,村里一个叔叔带他到外地打工。小孟在建筑工地扛过钢筋,在塑料厂做过包装胶带,在饭店当过传菜员。但因年纪小,没一处会让他长期干。去年年初,小孟来到金华,没找到工作,之前打零工赚的钱已经花光,这才有了跟“华哥”入户盗窃的事。

  未成年人做了违法犯罪的事,除了接受法律惩处,本还应由其监护人加强管教。但不论是小孟的养父母还是带他出来的叔叔,一听说小孟犯了事儿,都表示没能力再管教他,更不愿拿出钱代为赔偿给被害人。

  “小孟,你愿意通过劳动,赚钱赔偿被害人吗?”听到检察官问话,小孟突然抬起头说:“愿意!”

  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是因为检察官在社会调查中,听到小孟的叔叔以及看守所管教都说小孟能吃苦、肯干事,之前打工他不怕苦,在监室里也乐于帮别人干活。“他只是从小缺少关爱,又缺少文化,初入社会接触了不良青年才被带坏。”检察官说,小孟是个知错能改、值得引导的孩子。

  后来,婺城区检察院“蔷薇工作室”的检察官为小孟实施了“补爱计划”,但为实现教惩并举,小孟盗窃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3000元损失还是要他自己来还,一方面是让他知道犯了错就要承担,另一方面也帮他树立靠正当劳动可以挣钱的信心。

  经被害人同意,检察官对小孟变更了强制措施。小孟出看守所后,检察官当起他的“临时监护人”,组建了观护帮教团,和司法社工一起给他添置衣物、安顿住宿,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带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抽空还教他识字写字,最难的还是为他找份合适的工作。几经波折,终于,一家爱心饭店的厨师长愿意接收小孟为学徒。“这孩子能吃苦,抢着干活,也好学,不到3天就把厨房里各种调料标签上的字都认全了。”厨师长说。

  小孟涉案的事,除了厨师长其他人都不知道,为了不给小孟造成负面影响,检察官每次都以食客身份到小孟打工的饭店吃饭,趁点菜时朝厨房张望,默默关注他的表现。3个月里,这样的观护回访已有7次。

  今年元旦前夕,小孟给检察官打来电话,开心地说自己攒齐了3000元钱,想尽早赔偿给被害人。经检察官安排,小孟终于用自己赚来的钱完成了赔偿,并真诚地向对方表示了歉意。

  昨天,小孟的观护帮教期结束,检察机关对其宣布不起诉决定,他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新生”。小孟说,要用存起来的钱买点年货,回乡感谢养他长大的人,年后继续踏踏实实工作生活。

  小孟是2018年婺城检察院“蔷薇工作室”帮教的第46个涉罪少年,去年该工作室共帮教62个涉罪未成年人。该院自启动“春苗计划”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项目以来,引入专业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创设因人施策的“五堂帮教”(道德学堂、法律讲堂、爱心益堂、学业习堂、知情礼堂)模式,利用社会资源共筑观护帮教基地,对帮教对象开展行为矫治、心理干预、技能培训、帮教考察,助其顺利复归社会,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全方位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效。

  线索提供:丁夏维

标签: 未成年人;检察官;帮教;婺城区;爱心;感谢信;人民检察院;养父母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