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为古村“把脉” 全省首个传统村落区域研究中心落户金华
省内专家学者走进古村“把脉问诊”,为保护发展出谋划策
2019-01-03 10:55:44 来源: 金华日报 楼盼

  记忆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打小生活过的农村模样。只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变了模样,乡愁也渐渐淡化。这些年,经过保护与开发,我市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中国传统村落53个、省级传统村落117个、市级传统村落139个。不过,相较我市数以千计的村庄数量而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上月26日,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浙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中心在我市揭牌成立,省内专家学者走进部分古村“把脉问诊”,为浙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出谋划策。

  寺平村:

  如何把古村招牌擦得更亮

  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有600多年历史,留存至今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千余间,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10年7月,该村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审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时光回溯到2002年,寺平村还是一个穷山村。时任村主任戴维平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在本村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戴维平和村两委一班人,日夜走家访户,动员村民腾出住宅进行修缮,当年就腾出6000平方米古建筑。村两委把村庄整治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在古建筑群内采用本地溪滩石镶铺石子路,古宅、古巷挂满红灯笼,再现古村落风貌。

  数据显示,2007年,寺平村接待游客2万人次,门票收入5万元;到2017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2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2000万元。在寺平村乡村旅游崛起的过程中,党员发挥巨大作用。没有农家乐,党员来办。党员丰素娟投资建造了大型农家乐,可同时接待游客300人。没有特色美食,党员来做。党员戴志华开办了特色小吃店,专卖自家做的千层糕、乌饭,一年纯收入20万元。没有巡逻队,党员来干。15名青壮年党员每天义务巡逻,10多年来,古建筑没丢过一条牛腿……

  发展到了这一步,村党支部书记戴维平依然有困惑:“我们村在省内有点名气了,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提档改造,让寺平走向全国呢?”

  上阳村:

  如何找到开发保护的平衡点

  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位于浙婺西南山区,四面环山,南邻丽水遂昌,西接衢州龙游。“上阳由于地理位置关系,自古商业、交通发达。因为地处山区,避开了改朝换代的战火,木结构的明清婺派民居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整。”上阳村支书项忠新说。

  据了解,上阳村共有33处、5803平方米古建筑,是婺城区现存保留最大的婺派民居。2015年,上阳村被列为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这些古建筑多为两进式住宅,中带天井,两旁厢房,中堂后壁。一走进村,就能看到不少老宅砖雕、马头墙、飞檐翅角、雕梁画栋,上有祥兽龙腾虎跃栩栩如生。

  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古建筑大多有一定破损。对此,塔石乡政府非常重视,与村里一起进行项目申报,2016年9月启动古建筑修缮工作,2017年底所有古建筑修缮完工。

  “与寺平村相比,我们村开发的步伐走得不快。我们也想向专家学者讨教,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如何掌握一个平衡点,为今后发展指明方向。”项忠新说。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金华实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大力推行古村落保护政府专项资金保障和民间社会化相结合模式、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模式以及古村落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等模式,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迈入良性持续发展道路。

  2015年11月,我市启动传统村落保护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数据库和后台管理系统等,搭建一个传统村落保护成果展示、信息发布、公众交流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的综合平台,在市、县两级逐步形成“数据一个库、管理一个网”的传统村落保护系统。2016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金华市区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华市传统村落名录申报认定办法》和评价标准等,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认定和传统村落保护立法调研,不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有望本月出台。截至目前,我市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超过100个,列全省第二,传统村落保护走在全省前列。

  在传统村落开发利用方面,我市也颇有建树。除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常规思路,我市还以大型活动为载体,推动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比如,2015年6月,金华启动“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截至2018年12月共举办了6期,吸引了36个国家的274名海外学子参加。

  这项活动不仅向世界展示了金华传统村落的良好形象、拓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视野,还首创“家+”模式,即政府引导,村民自发参与、自主经营,村集体组织管理的新型民宿体验方式。该模式利用闲余劳动力和房屋资源,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在不改变原有农户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让游客“关上房门是星级酒店,打开房门是温馨家庭,走出家门是乡野生活”,在观光休闲的同时体验民俗文化。这种新模式因其多功能、多样化、多途径的特点,被世界各地的学子所喜爱并广泛的认同,同时也逐渐被当地村民所熟悉。在第二期活动中,直接为当地村民创收500多万元。

  让更多人走进古村落记住乡愁

  “上阳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要弄明白目的是什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建忠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为了延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鼓励外来资本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但绝不能离开本村村民这个主体。当前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用力过猛,不少地方出现偏差,造成了建设性破坏。他认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要把握好“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要义,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化、差异性与特色化、整体搬迁与整体改造、乡土风貌与文化挖掘、乡村旅游与村民生活、社区营造与资本植入”六大关系,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

  “我觉得金华创造的‘家+’模式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浙江省村镇研究会秘书长厉兴表示,金华“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创造的“家+”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产物,是对民宿的整合发展,在促进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同时,很好地保留改造了原有传统建筑,保留延续了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既体现村落的原汁原味,又改善村落的造血功能,必将创造出新的价值。

  据悉,为了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金华实践复制推广到更多农村,我市积极向省建设厅申请成立“浙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中心”,为浙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搭建了一个新型平台。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充分挖掘和发挥婺派建筑艺术等传统村落资源价值,推动历史遗存、村落景观与现代文明、当代生活共融共生,让更多人走进传统村落记住乡愁。

标签: 村落;金华;乡村旅游;中国传统;古建筑;保护;乡愁;生活;村民;古村落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