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永康老人传承技艺 醉心竹编五十载 丝丝细腻在指尖
——访金华市级“竹编”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施广中
2018-12-27 10:37:12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胡凯迪

6.jpg

  竹子作为南方特产,利用竹子制作的手工艺品很多。其中,竹编就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永康,启笼、凉笼、栲栳便是最基础的竹编款式。永康市唐先镇上新屋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采用传统工艺,依靠自己娴熟的技艺,别出心裁地将“囍”“福”“龙凤呈祥”“福禄满堂”编织到传统的永康启笼、凉笼、栲栳上,让传统的永康启笼、凉笼、栲栳绽放出新的光彩。他就是金华市级“竹编”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施广中。

  传统竹编“变身”竹编艺术

  削竹、劈篾、构思、设计、编织,非遗项目“竹编”金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0岁的施广中,是现在少有的能独立将一根竹子变成一件竹编成品的人。在施广中家中,你可以看到满地的竹丝、竹子,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制作,所有的竹制工艺品都是他编制而成。他的竹编工作室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精致的竹篮子、寓意平安喜乐的四字福禄竹笼……施广中从16岁开始编织实用竹器,尽管大部分竹器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但是5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竹编这门手艺,而且一边摸索一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说起当初拜师学艺的经历,施广中直言并不一帆风顺。“刚开始,所有的学徒都是从修补箩筐开始,俗话说‘三年修筐,三年半做,三年辅手,九年出师’。”施广中表示,单单是将竹子加工成竹丝、竹片,就是一个很讲究的制作过程,学了一半中途放弃的人很多。老一辈手工艺人有着固守技艺的传统观念,像守护“祖传秘方”一样死守着看家本事。施广中说,自己是一步步地学习、探索的。

  编制的启笼、凉笼、栲栳受到大家欢迎,施广中还在竹编上“玩起了花样”,别具匠心地将“囍”“福”“龙凤呈祥”“福禄满堂”等字编进去。这样一来,它们不仅样子更好看、分量更重,也更经久耐用。三屉启盒、八角启笼、大启笼、小启笼、麻孔篮、水果篮、饭篮……见这样的工艺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不少同行纷纷效仿,但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他这样的一手功夫,还真编不出这些独具特色的工艺品。

  愿更多的人爱上竹编

  尽管当今竹编很受欢迎,但施广中仍有一些担心。担心什么?担心后继无人。在琳琅满目、薄利多销的流水线商品充斥市场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正受到日益严重的负面冲击。但对很多人而言,得到“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品”,仍是他们的诉求。“民族传统工艺品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存活下去”。

  对于醉心竹编五十载的施广中来说,有更多的人爱好竹编是他最大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坚持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更希望有人能将这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施广中说,只要有人诚心诚意地想要学习这门技艺,他愿意手把手地教。在2016年9月22日,竹编这项“非遗项目”正式进入校园,施广中作为竹编老师“进驻”校园,为祖国花朵带去精致的竹编艺术。

  “传统手工艺品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挖掘更多文化元素。”施广中说,创新就是赋予传统手工艺品更多的艺术价值。只有这样,这门工艺才能传承得更久远。 (图片由施广中本人提供)

标签: 工艺品;竹子;编织;栲栳;篾片;历史底蕴;手工艺品;技艺;毛竹;永康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