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唐先,‘十一’假期,在朋友圈,我看你们堵车、看你们出游、看你们玩乐,看你们晒幸福;在家里,9个工程全部不停工,我看着他们改造道路、看管线整治、看外墙粉刷,看我家大变样。”这段以“唐先”为名、充满情趣拟人化的文字,描写的正是永康市唐先镇干部群众加班加点,全面冲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情景。
“现在各镇都进入了冲刺阶段。”永康市小城镇整治办负责人舒朝建介绍,与唐先镇一样开足马力的,还有古山、龙山、石柱、芝英、象珠、前仓、西溪等列入今年达标计划的镇,大家都在按下“快进键”,全力确保在年底前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大拆大整大治
同心攻坚敢啃“硬骨头”
10月17日,西溪镇召开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第16次例会。该镇决定对3个集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集镇由1名主要领导牵头,2名领导班子分别任组长及副组长,若干镇、村干部任网格员。共划分22个网格,网格员共计68名,负责对网格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摸排、攻坚及监管。
“全镇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要全面清理问题、全面提升要求、全面加强措施、全面统筹改变,用更加奋进的姿态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西溪镇党委书记应四勇说。
为加强镇干部、村干部、村党员群众三支队伍的管理,西溪镇对存在需要整治问题的村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发放整改通知单,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大大加快整治进度。自再动员行动以来,西溪镇平均每天安排挖机8台、拖拉机26辆、工人80名、全镇机关干部65名、村党员干部120名下村整治,在短短一周内累计清运堆放垃圾1200多吨,平整闲置地块3200平方米,清理露天水缸50口,拆除乱搭乱建24起,集镇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在象珠镇清渭街村升平路,沿线的店面、房屋已统一搭建了保护架。在百米长的大街上,施工人员忙着粉刷立面;路面上,一批批施工人员忙着路面的白改黑、街角小品创建等工作。
今年,象珠镇率先引进EPC模式扮靓城镇,该项工程总投资7000多万元,涉及20个子项目,涵盖道路交通整治、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建筑外立面整治及园林绿化整治等方面内容。除EPC模式涵盖的工程稳步推进外,象珠镇31个重点项目的大工程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届时将彻底改善象珠一至四村、清渭街等10多个村的村容村貌。
龙山镇紧紧围绕整治工作82项考核标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村域“脏乱差”整治为主线,同步推进“低散乱危”整治、卫生乡镇创建、餐饮业整治、街面秩序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各镇都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干部群众齐上阵,形成了以大拆大整大治为抓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治危拆违等工作齐上阵,你追我赶、加快推进的强劲势头。”舒朝建说。
“六个一”火力全开
整治工作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永康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优雅城市、大美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底,永康市全面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绘就3年发展蓝图,计划在原有美丽乡村建设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再追加投入不少于5亿元改善集镇面貌。
永康市紧紧围绕“六个一”(一个集镇规划、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集镇中心、一条美丽大街、一个现代农贸市场、一条最美河流),做好“项目、生财、出彩、做强、和谐”文章,立足“五大行动”彰显“一镇一品一特色”,为实现“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补齐短板。
每天一次带队巡查,每天一份整改清单,每天一次碰头会议,以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治不到位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开展集中攻坚。在花街镇党委书记陈伟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时刻记录着他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着力增强全镇机关干部及各村干部群众对小城镇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党员干部的行动力和执行力。”陈伟强介绍,围绕“十里花街、休闲小镇”的规划定位,花街通过建立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好“拆、搬、整、配、建、管、控、治”八字方针,实现综合整治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
芝英镇在综合整治中侧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坚持“一拆二整三提升”,以拆破局,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镇半面街区块的整治是一个重点区域,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力攻坚,共拆除危旧房9户,店铺14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根据芝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要求,半面街拆除后,将在原址上进行复古重建,破而后立,为打造芝英古镇商旅名街夯实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进度,让千年古镇早日焕发新生机。”芝英镇副镇长陈文蔚说。
据悉,在永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推动下,去年永康市提前实现金华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的目标,11个镇的整治规划已全面完成,其中舟山镇成功创建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花街镇成功通过省级验收。今年,永康有8个镇全部列入2018年度考核验收名单。
“更高质量整治、更有特色提升、更可持续发展。”永康市委书记金政对小城镇整治提出要求,要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按特色实施规划,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充分挖掘各种要素,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强化担当,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改善小城镇环境,推动城镇面貌、品质、功能实现新的提升,给百姓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