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金华剪纸有了洋徒弟 一把剪刀牵起中非师生情
2018-08-25 09:07:31 来源: 金华日报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窗花是中国剪纸最常见的作品”“我们剪的这个喜字,是中国婚庆礼仪中的重要元素”“窗花里有很多蝙蝠、铜钱,它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代表着福气和财富”……在浙师大国际交流中心的教室里,韩晓明将带来的剪纸作品、工具、以及周边产品精致陈列,就像是一场小型的剪纸文化展。这是他第三次给非洲留学生上公益剪纸课。

  “他们兴趣浓厚,从窗花入手,学得挺快。我把最基本的几种步骤、技法教一下,有的学生就能剪出很不错的作品,而大部分的学生对我的剪纸作品更感兴趣,讲解其中的民间故事、文化寓意也是剪纸课的重要内容。”韩晓明和这些非洲学生结缘始于一场偶遇。

  三个多月前,他的剪纸作品在市区满堂书院进行展览。一群来金参加中国文化夏令营的非洲大学生夜游八咏楼时逛到了这里,看着这些巧夺天工的纸上作品,不由地停下了脚步。有朋自远方来,正在书院里创作作品的韩晓明不仅有问必答,还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展示。“剪纸很有趣,能请你给我们来上课吗?”非洲朋友们的意犹未尽,让韩晓明无法拒绝。

  3堂公益课,让韩晓明结识了60多名非洲朋友,很多人虽然回国了,还在微信上和他保持着联系。“你看这个叫辛迪的女孩,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懂中文,专业学的是中医,学剪纸也非常认真。回到南非后,隔几天就会把剪纸作品发给我看,我会给她一些建议和指导。这是她上周发过来的作品,进步已经很大了。”韩晓明指着微信聊天记录里的照片说,“她是第二次课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学中医而且懂中文的。那次课我请了一个跟我学了多年剪纸的外语系大学生当助教,沟通比较顺利,不少非洲学生到现在还和我保持着联系,他们对剪纸有兴趣,我也很乐意倾囊相授。”

  一颗匠心创新古老民间技艺

  说起剪纸艺术家,一般人联想到的都是中老年人,毕竟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能对着一张红纸剪上十天半个月的年轻人确实不多。韩晓明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还不到30周岁的他,已经有20多年的剪纸艺龄了。他说,外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剪纸达人,从小他就在老人身边把红纸和剪刀当玩具,不知不觉就能剪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也许是因为从小接触传统剪纸,现在的韩晓明希望另辟蹊径,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风格。他把中国画和剪纸技艺相融合,让山水花鸟画中的大写意画风和精雕细琢的纸上功夫擦出了火花。他把工笔画中的白描手法运用到剪纸线条中,赋予作品更多的精美度和流畅性。他还把绘画中的丰富色彩渲染到剪纸作品上,改变了剪纸色彩单一的传统面貌,呈现出更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2016年G20峰会时,韩晓明的《白蛇传》《和谐》等5件剪纸作品就摆进了西泠印社,迎来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参观品评。和他一起参加这次展览的,全国一共有21名传统文化艺术家。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还鼓励他把西湖十景创作出来,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这让韩晓明增加了信心,他开始着手创作《清明上河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等古代名画的剪纸版本。与类似作品不同的是,他的创作只用剪刀,不用刻刀,依然保持了作品线条的匀称流畅。最近,他的新作《兰亭序》也剪出来了,是按照拓本1∶1创作的。“书法剪纸的难度不小,尤其是行书。笔墨的枯湿浓淡,运笔的起承转合用剪纸技法来表现是比较困难的。这幅作品我剪了半年,给自己打90分,在色调上还是不满意,接下来得想想攻克的法子。”

  韩晓明的另一个身份是兰溪市糖画技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会以糖作画,和中国画也打了20多年的交道。此外,对泥塑、米塑、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也有所涉猎。年纪轻轻的他在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把浮躁打磨成从容。他说,希望在传承和发展间,让剪纸这门民间艺术融合更多元素,剪出文化自信,剪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标签: 剪纸;韩晓明;剪纸作品;非洲;作品;窗花;传统文化;技艺;浙师大国际交流中心;非洲留学生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