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义县针对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主动适应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完善“以房管人”措施,探索居住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有效解决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为强化村居(社区)管控、服务打击破案夯实了基础。
以政府为依托
深入调研 牵头推动
武义县结合县域实际,将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工作上升到建设“平安武义”的重要抓手来抓。制定出台《武义县推行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公安局设办公室。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村组、单位、物业小区开展走访调查。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五个达标”为目标,按照“5+N”的建设标准推行“农村居住出租房屋、社区居住出租房屋、集中规模住宿点”三种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设置“旅馆总台”,由村居(社区)干部担任“旅馆总台经理”,全力推行出租房智能门禁系统建设。
改革试点单位桐琴派出所选取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众多的桐琴镇果园社区先行试点,将143户725间出租房屋信息全部录入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有1398名流动人口办理了入住登记手续。试点工作开展后,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并召开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将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作为社会创新治理工作重要板块在全县推广。
以规范为引领
搭建平台 大力推广
为让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适应环境、落地生根,武义县从规范化入手,抓细节、抓落实。
充分利用社区走访、警民恳谈、张贴告示、“武义公安”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宣传方式,将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引入群众视线,让村居、房东、租客了解该模式的工作思路及优势,同时吸收各类意见和建议。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出租房电子档案,对每户的房东信息、出租房概况、消防评定、承租人员信息等情况建立台账资料,并通过远程申报、“二维码”、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不同途径及时上传管理系统。坚持“四必封”原则,对不符合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环境整洁等条件的房源予以查封取缔,符合条件的按照租房的软硬件设施标注“星级”,实施“四色管理”并推送至“房管通”平台,使管理人、承租人对租房情况一目了然,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在村居(社区)或流动人口宿舍等人员集中地方建立“旅馆总台”,配套安装管理软件,实时登记或注销流动人口信息,做到“即住即采、即离即销”。由村居(社区)干部担任“旅馆总台经理”负责对“旅馆总台”的基础建设、日常运行、人员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将系统与公安身份核查系统联通,同步完成租房人员居住登记、身份信息核查业务,一旦发现在逃人员和违法犯罪前科人员,直接报送派出所适情采取关注、管控或抓捕措施,全力破解居住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短板。
以结果为导向
力求完善 成效初显
通过梳理和总结试点经验,针对推行难、检查标准不统一等情况,武义县出台了《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整治“七个一律”》《全县居住出租房十条严管措施通告》《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标准》《出租房消防安全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文件,为该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全县共有24个村居开展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极大提高了房东的自主管理意识,使得租房、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加及时有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负担,提升了基础工作信息化水平。
通过租房准入、星级管理来倒逼房东改善出租房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了承租人居住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发现隐患8231处,整改各类租房安全隐患5159处,腾空不符合出租条件的租户127户229间,疏散租客532人,基础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以桐琴镇果园社区为例,经过2个多月的试点,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2.56%,实施“旅馆式”管理的7个村(居)发案率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未发生一起租房案件,预警前科人员11人次,查获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吸毒人员1名,治安状况大为改善,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