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 湖州矿山治理巧用“生态加减法”
2019-04-11 14:09:27
来源: 湖州晚报 记者 吴昊

  满山苍翠欲滴,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儿随着春风摇曳……昨天,记者来到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钱家岭废弃矿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这里曾经到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当地投入600多万元开展治理,为4.5万平方米山坡盖上“绿被”。

  钱家岭废弃矿山复绿,是湖州矿山治理的精彩缩影。作为长三角建筑石料最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矿山开采曾是湖州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早些年部分矿企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偏差,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野蛮粗放的开采方式让山体满目疮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陆续关停30多家环境污染大、技术设备落后的矿山企业。为了不让废弃矿基地留下难看的“疤痕”,我市巧用“生态加减法”,使一座座被破坏的青山得到修复,重现层层新绿。

  走进原陈湾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现场,不断刷新建设进度的太湖龙之梦项目让记者眼前一亮。这座位于长兴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的矿山,曾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关闭后留下的裸露山体、陡峭边坡、崎岖宕底和深潭一度让周边环境遭到破坏。

  “我们按照因矿施策原则,对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包括山体复绿、矿地复垦、矿坑修成碧水潭等。 ”工作人员介绍,生态治理后的山水自然环境,吸引了龙之梦项目入驻,打造综合“吃、住、行、游、购、娱、养、育、展”等功能的旅游集聚区。

  除了“变身”旅游综合体,我市废弃矿山还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等原则,有的被改成公园,有的复垦出良田,还有的建起工业制造产业园。通过矿山环境修复和生态涵养,不仅换来生态家园的美丽,还为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我们不仅在矿山修复上‘做加法’,还通过节能降耗、减少扬尘等方式‘做减法’,推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生态矿区遍布湖州,绿色开采成为自觉行动,一座座绿色矿山改变了人们对采矿企业的传统印象。

  在吴兴区妙西镇湖州通元石料有限公司,通过对矿区进行全封闭改造,所有生产步骤都在“防尘罩”保护下完成,石料输送带穿过大半个矿区直达码头,解决粉尘、废水、噪声三大问题,取得节能降耗、杜绝运输扬尘、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三重收益。

  除了在密封环境里完成生产工序,通元石料公司还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将石料冲洗产生的废水统一回收处理,让生产用水自上而下多次循环利用,既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企业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又实现污水零排放,杜绝生产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通元石料公司的绿色开采模式,是湖州矿山治理转型升级的生动一幕。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我市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山企业纷纷走上绿色生态路。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矿山都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42家矿山完成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入库工作,占全省21%。“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总结自身经验,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走出一条‘两山引领、政府主导,生态集聚、科学布局,标准先行、全域推进,矿地融合、产业衔接’特色鲜明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该负责人说。

标签:废弃矿山;绿色矿山;矿山;石料;湖州;生态环境;矿区;山体;太湖;开采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湖州  正文

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 湖州矿山治理巧用“生态加减法”
2019-04-11 14:09:27 来源: 湖州晚报 记者 吴昊

  满山苍翠欲滴,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儿随着春风摇曳……昨天,记者来到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钱家岭废弃矿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这里曾经到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当地投入600多万元开展治理,为4.5万平方米山坡盖上“绿被”。

  钱家岭废弃矿山复绿,是湖州矿山治理的精彩缩影。作为长三角建筑石料最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矿山开采曾是湖州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早些年部分矿企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偏差,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野蛮粗放的开采方式让山体满目疮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陆续关停30多家环境污染大、技术设备落后的矿山企业。为了不让废弃矿基地留下难看的“疤痕”,我市巧用“生态加减法”,使一座座被破坏的青山得到修复,重现层层新绿。

  走进原陈湾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现场,不断刷新建设进度的太湖龙之梦项目让记者眼前一亮。这座位于长兴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的矿山,曾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关闭后留下的裸露山体、陡峭边坡、崎岖宕底和深潭一度让周边环境遭到破坏。

  “我们按照因矿施策原则,对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包括山体复绿、矿地复垦、矿坑修成碧水潭等。 ”工作人员介绍,生态治理后的山水自然环境,吸引了龙之梦项目入驻,打造综合“吃、住、行、游、购、娱、养、育、展”等功能的旅游集聚区。

  除了“变身”旅游综合体,我市废弃矿山还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等原则,有的被改成公园,有的复垦出良田,还有的建起工业制造产业园。通过矿山环境修复和生态涵养,不仅换来生态家园的美丽,还为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我们不仅在矿山修复上‘做加法’,还通过节能降耗、减少扬尘等方式‘做减法’,推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生态矿区遍布湖州,绿色开采成为自觉行动,一座座绿色矿山改变了人们对采矿企业的传统印象。

  在吴兴区妙西镇湖州通元石料有限公司,通过对矿区进行全封闭改造,所有生产步骤都在“防尘罩”保护下完成,石料输送带穿过大半个矿区直达码头,解决粉尘、废水、噪声三大问题,取得节能降耗、杜绝运输扬尘、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三重收益。

  除了在密封环境里完成生产工序,通元石料公司还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将石料冲洗产生的废水统一回收处理,让生产用水自上而下多次循环利用,既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企业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又实现污水零排放,杜绝生产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通元石料公司的绿色开采模式,是湖州矿山治理转型升级的生动一幕。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我市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山企业纷纷走上绿色生态路。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矿山都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42家矿山完成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入库工作,占全省21%。“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总结自身经验,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走出一条‘两山引领、政府主导,生态集聚、科学布局,标准先行、全域推进,矿地融合、产业衔接’特色鲜明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该负责人说。

标签: 废弃矿山;绿色矿山;矿山;石料;湖州;生态环境;矿区;山体;太湖;开采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