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敢为天下先 杭州打造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
2019-09-18 08:02:12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首席记者 毛长久 记者 李忠

  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是杭州的一道美丽风景

  武林大妈平安巡防队

  杭州城市大脑发布

  破治理之难,解基层之困,谋平安之局。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围绕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杭州一直在努力。

  从活跃于杭州各个层面的多类型“和事佬”,到“武林大妈”、“湖滨晴雨”工作室、“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等基层治理创新典范的涌现,一系列“枫桥经验”升级版使杭州的平安基础坚如磐石。

  从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到“四个平台”建设纵深推进,再到如今开展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不断夯实的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为全市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提供样板。

  从蓝本到实施,从1.0版到2.0版到综合版,一项项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上线的杭州城市大脑“解锁”,社会治理创新获得了新的路径,为全世界城市治理现代化输出“杭州方案”。

  敢为天下先,勇向涛头立。一条有杭州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之路,走得更加深远宽广;一个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夯实平安杭州的基石。

  社会力量合作治理 密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网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历史的目光聚焦到诸暨枫桥始,基层治理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几十年来,杭州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现源头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早上6点,61岁的俞翠英套上红马夹,穿上运动鞋,从思敬里小区急匆匆走出来。每天这个点,她都会沿着孩儿巷、长寿路,一路走走看看,遇到熟人也会停下来聊个家长里短。她是杭州响当当的基层志愿者队伍“武林大妈”中的一员。杭州的老百姓喜欢用一句充满敬意的话形容她们,“北有朝阳群众,南有武林大妈”。

  “武林大妈”的队伍最开始只有18个人,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已经扩充到了4.2万余人,还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加入,她们已成为邻里互助员、文明劝导员、民情收集员、安全巡防员、平安宣传员和纠纷调解员,成为杭州基层社会管理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迅速走红的“武林大妈”,只是杭州众多草根巡防队伍的一个缩影。在杭城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善于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聪明智慧化解纠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和事佬”。为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杭州首创“和事佬”协会自治组织,百姓的矛盾纠纷、居民的生活诉求、邻里的大小事情,多由“和事佬”收集、协调和解决。

  “湖滨晴雨”工作室、“西湖红袖章”、“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鲍大妈聊天室”……随着多主体的参与,杭州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六和塔”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主要依靠社会力量,通过民间“和事佬”、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化解了基层近60%的矛盾纠纷,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促进“枫桥经验”与时俱进,进一步织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不断提高大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资源整合平台治理 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早在2012年8月,杭州市就着力整合基层公共行政服务资源,统一设立了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如今,杭州持续整合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资源,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和县(市、区)110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形成覆盖到户、触角灵敏、反馈有力的社区服务工作网络。

  2015年3月4日,全省行政体制和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四个平台”概念首次提出。为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创新,杭州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纵深推进,主动对接百姓的民生诉求,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5号文件精神,今年5月,我市以桐庐、下城、上城等三区县为试点,先行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桐庐,分水镇率先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设立全省首个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占道经营、油烟污染、食品安全等23个方面513项违法现象,都可以由两名执法局人员一次性处理解决;

  在下城,长庆街道试点新建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增39项审批和服务事项,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承接首批320项、涉及14个领域的执法权力事项,引进杭州首台24小时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

  在上城,以南星街道为试点,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无缝对接,着力深化“全科网格”“全能社工”整体建设,认真谋划平台智慧应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不断拓宽着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杭州各试点区县,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杭州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和平安中国示范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本,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数据驱动智慧治理 贡献社会治理现代化“杭州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与其他城市一样,在享受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经历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传统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治理城市的路径,已难以为继。

  2016年,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

  “把城市大脑写进市委市政府文件的,杭州是第一个。”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博士,在多个场合都反复提到了这个“第一”。

  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杭州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并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城市大脑2.0发布,它已成长为新的基础设施,管辖范围更广。

  去年10月29日,城市大脑正式启动了“百日攻坚”行动,由数据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单位及区县组成的17个专班、100多位常驻人员,搬进了云栖小镇。2个月后,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正式上线,推出了包括交通全域应用、优驾自动容错、重车全程严管等在内的9项惠民举措。这意味着,杭州城市大脑从此有了一个中枢系统,并从此前单一的交通领域扩展至城管、卫健、旅游、环保、警务等领域,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运行3年多的城市大脑来说,正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大脑能够自动发现110种警情,且从发现至报警平均用时仅10秒钟;能够实时分析各项交通指标,杭州从全国“堵城”第3降到第30……城市大脑让日常产生的数据有了价值,帮助城市作思考、作决策。

  城市大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市版,是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主抓手。今年,杭州要向主城区社区和市县城镇社区延伸,真正实现由治堵向治城转变,并重点打造20个以上的应用场景。根据《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到2022年,杭州要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各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要让城市大脑成为杭州贡献给世界的礼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曾多个场合这样说道。如今,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决策和城市治理,城市大脑已经开始全面、深度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记者手记 为城市美好生活夯实基础

  初秋的阳光醇厚柔润,在高楼大厦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人潮里涌动着爱与笑意。

  从秀美的西子湖畔到壮阔的钱塘江边,杭州这座湖光山色的城市,处处都彰显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感、归属感、获得感息息相关,完善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不断夯实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步入新时代,社会在转型,矛盾在转变,观念在激荡,杭州把社会治理摆在更高位置去谋划和实施,从基层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基层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也一定会让更多的社会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大事记

  2008年

  下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和事佬”协会

  2010年

  全国首个街道(社区)层面民主促民生平台——“湖滨晴雨”工作室成立

  2012年

  杭州市统一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平台

  2014年

  上城区先行试点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2016年10月

  杭州向全球宣布启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2018年5月

  杭州正式对外发布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2018年12月29日

  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上线

  2019年5月

  杭州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

标签:治理;大脑;平安;城市;基层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创新敢为天下先 杭州打造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
2019-09-18 08:02:12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首席记者 毛长久 记者 李忠

  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是杭州的一道美丽风景

  武林大妈平安巡防队

  杭州城市大脑发布

  破治理之难,解基层之困,谋平安之局。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围绕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杭州一直在努力。

  从活跃于杭州各个层面的多类型“和事佬”,到“武林大妈”、“湖滨晴雨”工作室、“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等基层治理创新典范的涌现,一系列“枫桥经验”升级版使杭州的平安基础坚如磐石。

  从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到“四个平台”建设纵深推进,再到如今开展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不断夯实的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为全市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提供样板。

  从蓝本到实施,从1.0版到2.0版到综合版,一项项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上线的杭州城市大脑“解锁”,社会治理创新获得了新的路径,为全世界城市治理现代化输出“杭州方案”。

  敢为天下先,勇向涛头立。一条有杭州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之路,走得更加深远宽广;一个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夯实平安杭州的基石。

  社会力量合作治理 密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网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历史的目光聚焦到诸暨枫桥始,基层治理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几十年来,杭州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现源头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早上6点,61岁的俞翠英套上红马夹,穿上运动鞋,从思敬里小区急匆匆走出来。每天这个点,她都会沿着孩儿巷、长寿路,一路走走看看,遇到熟人也会停下来聊个家长里短。她是杭州响当当的基层志愿者队伍“武林大妈”中的一员。杭州的老百姓喜欢用一句充满敬意的话形容她们,“北有朝阳群众,南有武林大妈”。

  “武林大妈”的队伍最开始只有18个人,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已经扩充到了4.2万余人,还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加入,她们已成为邻里互助员、文明劝导员、民情收集员、安全巡防员、平安宣传员和纠纷调解员,成为杭州基层社会管理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迅速走红的“武林大妈”,只是杭州众多草根巡防队伍的一个缩影。在杭城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善于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聪明智慧化解纠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和事佬”。为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杭州首创“和事佬”协会自治组织,百姓的矛盾纠纷、居民的生活诉求、邻里的大小事情,多由“和事佬”收集、协调和解决。

  “湖滨晴雨”工作室、“西湖红袖章”、“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鲍大妈聊天室”……随着多主体的参与,杭州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六和塔”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主要依靠社会力量,通过民间“和事佬”、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化解了基层近60%的矛盾纠纷,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促进“枫桥经验”与时俱进,进一步织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不断提高大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资源整合平台治理 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早在2012年8月,杭州市就着力整合基层公共行政服务资源,统一设立了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如今,杭州持续整合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资源,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和县(市、区)110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形成覆盖到户、触角灵敏、反馈有力的社区服务工作网络。

  2015年3月4日,全省行政体制和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四个平台”概念首次提出。为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创新,杭州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纵深推进,主动对接百姓的民生诉求,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5号文件精神,今年5月,我市以桐庐、下城、上城等三区县为试点,先行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桐庐,分水镇率先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设立全省首个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占道经营、油烟污染、食品安全等23个方面513项违法现象,都可以由两名执法局人员一次性处理解决;

  在下城,长庆街道试点新建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增39项审批和服务事项,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承接首批320项、涉及14个领域的执法权力事项,引进杭州首台24小时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

  在上城,以南星街道为试点,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无缝对接,着力深化“全科网格”“全能社工”整体建设,认真谋划平台智慧应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不断拓宽着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杭州各试点区县,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杭州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和平安中国示范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本,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数据驱动智慧治理 贡献社会治理现代化“杭州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与其他城市一样,在享受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经历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传统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治理城市的路径,已难以为继。

  2016年,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

  “把城市大脑写进市委市政府文件的,杭州是第一个。”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博士,在多个场合都反复提到了这个“第一”。

  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杭州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并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城市大脑2.0发布,它已成长为新的基础设施,管辖范围更广。

  去年10月29日,城市大脑正式启动了“百日攻坚”行动,由数据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单位及区县组成的17个专班、100多位常驻人员,搬进了云栖小镇。2个月后,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正式上线,推出了包括交通全域应用、优驾自动容错、重车全程严管等在内的9项惠民举措。这意味着,杭州城市大脑从此有了一个中枢系统,并从此前单一的交通领域扩展至城管、卫健、旅游、环保、警务等领域,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运行3年多的城市大脑来说,正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大脑能够自动发现110种警情,且从发现至报警平均用时仅10秒钟;能够实时分析各项交通指标,杭州从全国“堵城”第3降到第30……城市大脑让日常产生的数据有了价值,帮助城市作思考、作决策。

  城市大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市版,是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主抓手。今年,杭州要向主城区社区和市县城镇社区延伸,真正实现由治堵向治城转变,并重点打造20个以上的应用场景。根据《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到2022年,杭州要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各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要让城市大脑成为杭州贡献给世界的礼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曾多个场合这样说道。如今,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决策和城市治理,城市大脑已经开始全面、深度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记者手记 为城市美好生活夯实基础

  初秋的阳光醇厚柔润,在高楼大厦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人潮里涌动着爱与笑意。

  从秀美的西子湖畔到壮阔的钱塘江边,杭州这座湖光山色的城市,处处都彰显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感、归属感、获得感息息相关,完善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不断夯实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步入新时代,社会在转型,矛盾在转变,观念在激荡,杭州把社会治理摆在更高位置去谋划和实施,从基层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基层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也一定会让更多的社会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大事记

  2008年

  下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和事佬”协会

  2010年

  全国首个街道(社区)层面民主促民生平台——“湖滨晴雨”工作室成立

  2012年

  杭州市统一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平台

  2014年

  上城区先行试点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2016年10月

  杭州向全球宣布启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2018年5月

  杭州正式对外发布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2018年12月29日

  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上线

  2019年5月

  杭州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

标签: 治理;大脑;平安;城市;基层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