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国茶圣节”启动
禅茶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
径山寺(潘劲草 摄)
秋染径山(应召平 摄)
径山书院
图由余杭区径山镇提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时节,喝茶品茗之习,自古流传。
4月20日,谷雨日。在余杭区径山镇,一期一会的“中国茶圣节”如约而至,采茶、制茶的深度体验和民俗工艺、非遗表演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径山,古道江南,茗茶古寺,驰名一方。古有茶圣陆羽在此著成传世佳作《茶经》,茶香悠然,更引得文化入胜。径山寺、径山茶宴,在江南亦很有名气,禅、茶相渗相融的人文内涵渐长渐丰。
当前,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而禅茶文化与真山真水交相辉映的径山,坐拥“低丘缓坡、山古茶园”的独特生态资源,亦不负诗与远方。
无论是杭长高速径山出口的茶山景观、入城口、山水见公园、径山花海,还是小古城遗址展示馆、径山客历史名人馆、径山禅寺,或是沿线村庄的立面整治、庭院美化及名扬内外的“禅茶第一村”……随着区域景点及配套环境的提档升级,一个众人向往的“富美径山”显现。
如今,向着国家4A景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稳步迈进,径山镇布局“一核两带五景区”,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示范、全域旅游目的地和众人向往的美丽“大花园”,真正成为富有文化、生态、活力的余杭文旅新地标。
文化注入,为特色集镇“鼓”与“歌”
双溪小城镇整治效果图
有人说,一座小城镇能令人留恋的,往往是无形中的有形,有形中的无形。可以是穿越千年,时间流淌而过留下的斑驳痕迹;可以是驻足于此,不经意间一瞥的迷人风景;也可以是当地老百姓的风俗风貌,吴侬软语……归根溯源,都源于当地原有文化基因的传承与给养。
走进径山镇双溪路125号,石库门、风火墙、木结构、雕花窗……一幢典型的徽派建筑,依稀能在乌瓦粉墙的细缝中窥见它当年的恢弘。这里是双溪标志性古建筑——张家台门古宅。
虽不及径山寺、陆羽泉这般蜚声在外,但建于清代中期的张家台门古宅,在余杭西部地区仍是赫赫有名。它不仅是古镇历史风貌的见证,更是百余年来双溪人文荟萃的场地。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家台门已少人问津,大部分房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双溪小城镇项目部负责人郑翠芬说,在这次的双溪小城镇改造中,抢救修缮张家台门就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到今年6月,张家台门古宅会焕发新颜,成为一个展示名人诗词作品、双溪史书及红色双溪革命史迹与乡愁记忆民俗文化的双溪古镇文化陈列馆。”
“这次还将借机还原排埠商贸景象。”郑翠芬说,双溪流域将重现夹堰放排规矩与排工号子民歌,可以看到宁绍会馆、陈小狗歇夜店、二毛客栈等双溪特色的驿站茶馆,让大家重回当年听大书、饮早茶的惬意时光。
行至今日,我们愈发明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是大而概之粗糙地“除旧迎新”,而是“历史”与“将来”的并行。在这点上,双溪集镇很值得点赞。
从张家台门古宅的“修旧如旧”,再到双溪路老街建筑、振兴园庙的修缮,这些熟悉这方水土的建设者们,一一打捞起历史里积存的瑰宝,仔细着笔,精心勾画出一个“活”着的、别有一番悠然韵味的特色集镇。
随着双溪集镇综合整治的完成,径山镇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将谢幕。正如当地百姓所见,综合农贸市场、集镇停车场、雨污分流等民生工程相继完成,村落景区、美丽公路等项目有序开展,补上乡容镇貌的短板,与余杭推进“全域美丽”相匹配。
未来,一座座小城镇的气质,将借由总体风貌、街道肌理、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多维度地散发出来。径山,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古朴而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根植生活,全域旅游进入“村”时代
“径山有一种‘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的气势,是一个发展文旅的好地方。”这是中国著名导演张纪中眼中的径山。
在余杭,要论山水风光,北苕溪、四岭水库、双溪漂流都在这里;想看人文禅意,1270多年前开山所建的径山寺,造就了江南“五山十刹”之首。
2019年春节期间,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径山寺景区占了一半,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也达到15%以上。
眼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把乡村变成景区,径山镇不断加大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扶持力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全域景区化”建设变得更加完美。
下了杭长高速径山出口,沿着207省道往西行,再转至长径线向北直行,就能直达山顶。老底子,这是唯一通往径山寺的路线。如今,沿线经过外立面改造的民房,一水的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浙派民居”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是平山村,长径线穿村而过,青山绿水间移步换景,人文历史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渐渐凝结出独有的风情。其中,径山书院应是一大“网红”景点。
以径山文化为点,径山书院建造展览馆以陈列展示当地传统手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与禅院进行深度合作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并计划与村民合作,共同开发当地特色旅游。
在乡村景区化的推进过程中,各种资本、技术助力文、农、旅相结合,输入乡村振兴源动力。
国家级生态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小古城村,10多年时间里,环村公路变成了景观大道,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村民收入增长了4倍之多。
余杭首个创新实施全村土地流转村庄绿景村,先后落成绿景堂生态园、西子农林现代生态园等五大生态农业园区,形成了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
可以说,发展全域旅游,径山已迈入“村”时代。
根植于生活,径山镇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把农村作为一个大花园来建设,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
“旅游不一定是去景点,而是放眼望去都是景,所经之处皆能游。”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从村到镇再到区,全域旅游图景已渐次铺陈开来,余杭要以乡村景区化来做基本支点,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全面建成“诗画余杭”最佳之地。
内外兼修,构建文旅融合新方向
暮春之际,悠然漫步于茶山之上,打磨一碗芬香的新茶,坐观云海,体会禅茶一味的自在心意,应是当下最具文艺气息的度假方式了。
延承至今已是第十八载,“中国茶圣节”依旧在径山之上,静候着八方茶客莅临。本次茶圣节发布了禅茶、禅香、禅服、护肤品、禅意家具、茶具等六款径山禅茶文化创意产品,并在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径山客禅文化创意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径山文旅融合的成果。
如今,“茶圣节”这项充满了人文自然魅力的风情之作,不止是为了追寻前人身影,也是为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有调查数据为证,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还在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从浅层观光到深度文化体验,从简单看风景到感受厚重历史,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也期待着“诗”与“远方”融合得更紧密。
在这样的期待中,径山镇把景区的产业链延长,把传统的“门票经济”改为“体验经济”、“服务经济”,让真正的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渗透到文旅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中。
今年,围绕特色旅游风情主题,径山镇打造了“春茶、夏漂、秋采、冬禅”四季活动:春日来一场茶道茶礼交流活动,盛夏参加双溪漂流水上狂欢节等多类型主题活动,秋收采摘杨梅、樱桃、葡萄、猕猴桃,隆冬踏上“禅意修心之旅”体验禅茶一味的超然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径山禅茶文化活动将贯穿全年。在即将来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国国际动漫分会场活动将在径山花海隆重推出,“玫瑰有约”玫瑰节也即将启幕,径山茶宴、茶汤会活动还原非遗文化精髓,第三届禅宗祖庭文化论坛将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还有径山茶炒制、南宋抹茶制作、茶山慢谷市民游、稻田开镰节、禅茶第一村文化周、径山庙会、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都在翘首以盼游客的光临。
当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要有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要有更舒适、便利、安全的文明旅游环境。
围绕4A级景区创建,径山镇全力提速旅游项目建设,9个停车场和13个旅游接待中心完工,18座星级厕所新建、改造完成,同步实施垃圾分类,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特色景观小件布置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用心之处。
此外,“化城壹处”、“千岱山居”、“沉古民宿”……一个个创意民宿项目已完美开启;径山“千花里”花海、径山古道、18公里长的骑行绿道、小古城慢谷阳光农场的名声渐起,以及绿景美诺酒店、径山山顶禅意酒店、浙商银行金融小镇等,都为这份期待加上了诸多砝码。
如今来径山,休闲度假两相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将会是余杭乡村振兴全国样板示范、全域旅游目的地和众人向往的美丽“大花园”。
十八届“中国茶圣节”启动
禅茶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
径山寺(潘劲草 摄)
秋染径山(应召平 摄)
径山书院
图由余杭区径山镇提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时节,喝茶品茗之习,自古流传。
4月20日,谷雨日。在余杭区径山镇,一期一会的“中国茶圣节”如约而至,采茶、制茶的深度体验和民俗工艺、非遗表演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径山,古道江南,茗茶古寺,驰名一方。古有茶圣陆羽在此著成传世佳作《茶经》,茶香悠然,更引得文化入胜。径山寺、径山茶宴,在江南亦很有名气,禅、茶相渗相融的人文内涵渐长渐丰。
当前,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而禅茶文化与真山真水交相辉映的径山,坐拥“低丘缓坡、山古茶园”的独特生态资源,亦不负诗与远方。
无论是杭长高速径山出口的茶山景观、入城口、山水见公园、径山花海,还是小古城遗址展示馆、径山客历史名人馆、径山禅寺,或是沿线村庄的立面整治、庭院美化及名扬内外的“禅茶第一村”……随着区域景点及配套环境的提档升级,一个众人向往的“富美径山”显现。
如今,向着国家4A景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稳步迈进,径山镇布局“一核两带五景区”,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示范、全域旅游目的地和众人向往的美丽“大花园”,真正成为富有文化、生态、活力的余杭文旅新地标。
文化注入,为特色集镇“鼓”与“歌”
双溪小城镇整治效果图
有人说,一座小城镇能令人留恋的,往往是无形中的有形,有形中的无形。可以是穿越千年,时间流淌而过留下的斑驳痕迹;可以是驻足于此,不经意间一瞥的迷人风景;也可以是当地老百姓的风俗风貌,吴侬软语……归根溯源,都源于当地原有文化基因的传承与给养。
走进径山镇双溪路125号,石库门、风火墙、木结构、雕花窗……一幢典型的徽派建筑,依稀能在乌瓦粉墙的细缝中窥见它当年的恢弘。这里是双溪标志性古建筑——张家台门古宅。
虽不及径山寺、陆羽泉这般蜚声在外,但建于清代中期的张家台门古宅,在余杭西部地区仍是赫赫有名。它不仅是古镇历史风貌的见证,更是百余年来双溪人文荟萃的场地。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家台门已少人问津,大部分房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双溪小城镇项目部负责人郑翠芬说,在这次的双溪小城镇改造中,抢救修缮张家台门就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到今年6月,张家台门古宅会焕发新颜,成为一个展示名人诗词作品、双溪史书及红色双溪革命史迹与乡愁记忆民俗文化的双溪古镇文化陈列馆。”
“这次还将借机还原排埠商贸景象。”郑翠芬说,双溪流域将重现夹堰放排规矩与排工号子民歌,可以看到宁绍会馆、陈小狗歇夜店、二毛客栈等双溪特色的驿站茶馆,让大家重回当年听大书、饮早茶的惬意时光。
行至今日,我们愈发明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是大而概之粗糙地“除旧迎新”,而是“历史”与“将来”的并行。在这点上,双溪集镇很值得点赞。
从张家台门古宅的“修旧如旧”,再到双溪路老街建筑、振兴园庙的修缮,这些熟悉这方水土的建设者们,一一打捞起历史里积存的瑰宝,仔细着笔,精心勾画出一个“活”着的、别有一番悠然韵味的特色集镇。
随着双溪集镇综合整治的完成,径山镇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将谢幕。正如当地百姓所见,综合农贸市场、集镇停车场、雨污分流等民生工程相继完成,村落景区、美丽公路等项目有序开展,补上乡容镇貌的短板,与余杭推进“全域美丽”相匹配。
未来,一座座小城镇的气质,将借由总体风貌、街道肌理、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多维度地散发出来。径山,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古朴而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根植生活,全域旅游进入“村”时代
“径山有一种‘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的气势,是一个发展文旅的好地方。”这是中国著名导演张纪中眼中的径山。
在余杭,要论山水风光,北苕溪、四岭水库、双溪漂流都在这里;想看人文禅意,1270多年前开山所建的径山寺,造就了江南“五山十刹”之首。
2019年春节期间,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径山寺景区占了一半,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也达到15%以上。
眼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把乡村变成景区,径山镇不断加大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扶持力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全域景区化”建设变得更加完美。
下了杭长高速径山出口,沿着207省道往西行,再转至长径线向北直行,就能直达山顶。老底子,这是唯一通往径山寺的路线。如今,沿线经过外立面改造的民房,一水的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浙派民居”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是平山村,长径线穿村而过,青山绿水间移步换景,人文历史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渐渐凝结出独有的风情。其中,径山书院应是一大“网红”景点。
以径山文化为点,径山书院建造展览馆以陈列展示当地传统手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与禅院进行深度合作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并计划与村民合作,共同开发当地特色旅游。
在乡村景区化的推进过程中,各种资本、技术助力文、农、旅相结合,输入乡村振兴源动力。
国家级生态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小古城村,10多年时间里,环村公路变成了景观大道,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村民收入增长了4倍之多。
余杭首个创新实施全村土地流转村庄绿景村,先后落成绿景堂生态园、西子农林现代生态园等五大生态农业园区,形成了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
可以说,发展全域旅游,径山已迈入“村”时代。
根植于生活,径山镇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把农村作为一个大花园来建设,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
“旅游不一定是去景点,而是放眼望去都是景,所经之处皆能游。”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从村到镇再到区,全域旅游图景已渐次铺陈开来,余杭要以乡村景区化来做基本支点,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全面建成“诗画余杭”最佳之地。
内外兼修,构建文旅融合新方向
暮春之际,悠然漫步于茶山之上,打磨一碗芬香的新茶,坐观云海,体会禅茶一味的自在心意,应是当下最具文艺气息的度假方式了。
延承至今已是第十八载,“中国茶圣节”依旧在径山之上,静候着八方茶客莅临。本次茶圣节发布了禅茶、禅香、禅服、护肤品、禅意家具、茶具等六款径山禅茶文化创意产品,并在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径山客禅文化创意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径山文旅融合的成果。
如今,“茶圣节”这项充满了人文自然魅力的风情之作,不止是为了追寻前人身影,也是为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有调查数据为证,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还在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从浅层观光到深度文化体验,从简单看风景到感受厚重历史,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也期待着“诗”与“远方”融合得更紧密。
在这样的期待中,径山镇把景区的产业链延长,把传统的“门票经济”改为“体验经济”、“服务经济”,让真正的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渗透到文旅融合发展的全过程中。
今年,围绕特色旅游风情主题,径山镇打造了“春茶、夏漂、秋采、冬禅”四季活动:春日来一场茶道茶礼交流活动,盛夏参加双溪漂流水上狂欢节等多类型主题活动,秋收采摘杨梅、樱桃、葡萄、猕猴桃,隆冬踏上“禅意修心之旅”体验禅茶一味的超然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径山禅茶文化活动将贯穿全年。在即将来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国国际动漫分会场活动将在径山花海隆重推出,“玫瑰有约”玫瑰节也即将启幕,径山茶宴、茶汤会活动还原非遗文化精髓,第三届禅宗祖庭文化论坛将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还有径山茶炒制、南宋抹茶制作、茶山慢谷市民游、稻田开镰节、禅茶第一村文化周、径山庙会、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都在翘首以盼游客的光临。
当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要有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要有更舒适、便利、安全的文明旅游环境。
围绕4A级景区创建,径山镇全力提速旅游项目建设,9个停车场和13个旅游接待中心完工,18座星级厕所新建、改造完成,同步实施垃圾分类,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特色景观小件布置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用心之处。
此外,“化城壹处”、“千岱山居”、“沉古民宿”……一个个创意民宿项目已完美开启;径山“千花里”花海、径山古道、18公里长的骑行绿道、小古城慢谷阳光农场的名声渐起,以及绿景美诺酒店、径山山顶禅意酒店、浙商银行金融小镇等,都为这份期待加上了诸多砝码。
如今来径山,休闲度假两相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将会是余杭乡村振兴全国样板示范、全域旅游目的地和众人向往的美丽“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