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女士这几天有点发愁,她想给女儿找一个育儿嫂,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我想找一个年轻一些、学历高一点的育儿嫂,最好既能给宝宝讲故事,也会做饭的,可是跑了一圈家政市场,没有找到满意的。”
无独有偶,付先生的父母年事已高,他为老人家找的几个保姆都不合适。要么做的饭菜不合老宁波的口味,要么就是护理技巧不过关。
案例
一个月换几个阿姨 就是没有满意的
钱女士本月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上,从过完春节开始,她就在物色合适的育儿嫂。“上班后主要是婆婆在家带孩子,上了年纪体力难免力不从心,所以要找个育儿嫂替他分担分担。”目前,中介公司已经介绍了三位育儿嫂过来试用,都不太满意。
1981年出生的小孙是安徽人,在宁波从事家政有6年了。“年轻保姆出手是快,不过有些不太细心。她擦过的厨房,我婆婆总得再擦一遍,否则还是油腻腻的。我家宝宝容易红屁股,和她交代了要勤换尿不湿,可她就是记不住。”
这个月初来的俞阿姨是宁波本地人,老家咸祥,63岁。年纪是不小了,不过做的饭菜很地道,钱女士一家人都爱吃。可在育儿方面,俞阿姨搬出了老一套。为了让宝宝快点睡觉,她就唱着儿歌抱着宝宝摇摇晃晃哄睡。“我家宝宝原来睡眠习惯还可以,就是睡前会稍微闹一会儿,哄哄就可以了。阿姨喜欢抱着睡,我担心孩子以后改不过来。”
钱女士的婆婆认为,既然花了钱,就尽量找到大家都满意的。一个不行,就多试几个。不过,钱女士从多家中介机构了解到,在高新区的阿姨比较少,在鄞州中心区的阿姨数量虽大,不过都不愿意到高新区来服务,因为路上花得时间太多了。
破局
打破家政固有理念 开拓多元需求市场
宁波市家庭服务协会会长莫小芬说:“如今,大众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限于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家政服务领域趋向多元化、专业化,而目前从业人员大多还停留在打扫卫生的阶段,双方需求供给不对称,成为家政市场供不应求的主因。”
高素质家政人员配置不够显而易见。记者在宁波安健护理有限公司的业务手册上看到,除了钟点工、月嫂等基本款业务,公司还提供不少“进阶版”业务,例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如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护理成了一块‘大蛋糕’。所以我们通过理论培训、医院实操以及师徒制实习等方式,培养一批相对专业的护理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安健护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益平说。
在养老和育小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寻求家政服务。市场呈现多元需求的同时,政府、企业等也积极为家政从业人员搭建素质提升平台。2月22日至23日,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妇联主办的宁波市家政技能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对接会暨第四届女性家庭服务人才就业创业交流会举行,通过搭建优质平台,为家政从业人员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就业、创业的一站式服务。
延伸
相互理解 营造良性生态圈
家政服务业作为以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行业,从业人员相对以中老年妇女、学历不高且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差的人群为主。虽然社会有大量需求,但“低人一等”的旧观念还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
“我擦玻璃窗也有4年了,基本上看到的家政工都是和我一样,从外地来宁波打拼的,会的东西不多,所以选择了做家政。”保洁员刘春芬说。
除了传统观念有待改善以外,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低也成了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除少数大型的家政服务企业建有培训机构外,多数企业是老员工带新员工进行几次现场实习,就直接上岗了。因为缺少监管,家政服务业存在正规军少、专业人员少等问题,良莠不齐的服务也导致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时常产生矛盾。此外,在家政行业中,中介的形式较为普遍,许多家政人员游离在劳动合同之外,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如何促进家政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莫小芬认为,社会对家政人员多一些包容最为重要,“希望社会能给予家政人员多一些尊重,认可他们的付出与价值。”同时,家政人员也要认识到提升自我是市场所需,有学习新技能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