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神奇的“黑匣子”。
装上一个“黑匣子”,普通的窨井盖能防盗、会报警,还能监测水位、监控温度。比如,窨井盖一旦发生移位、破损、被盗,就会实时告警,“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将井盖复位,以避免发生可怕的窨井吞人事件。
最近,江北区洪塘街道装上了这样14套智能窨井盖设备。而其背后的“黑科技”,就是物联网。一大波物联网设施设备正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能、更人性、更安全。
井盖装上“黑匣子”
移位破损会告警
通信,供电供气,雨水污水……各种窨井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出于各种原因,这些窨井的盖子不时会发生移位、破损、被盗,如果不能及时将井盖复位,就可能发生窨井吞人事件。
江北洪塘街道最近装上的智能窨井盖,奥秘就在一个“黑匣子”里。
这个“黑匣子”,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模块,是利用电信物联网、云平台和指挥中心建起的一个“智慧井盖系统”。使用这个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对井盖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打开APP,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倾斜角度、设备状态等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一系统可及时发现井盖移位倾斜、井下液位超标、异常开启等特殊情况。
“有了这个实时监控系统,一旦井盖移位或者丢失,井盖背后的‘黑匣子’就会报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复位,以避免发生窨井吞人。”洪塘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井盖异常情况发生,到附近的工作人员获知告警信息,整个过程一般只需几十秒。告警信息包括点位位置、设备编号、状态等内容。
据了解,这个“黑匣子”耐热耐寒,可在-40℃至80℃的环境下运行作业,一次电池续航可达5年。据悉,洪塘片区共有2000余个窨井盖,下一步将根据试用效果,确定“黑匣子”的推广方式。
“数据小屋”监控污水处理
“智能河小二”监测水质
事实上,物联网智能设施设备的运用近两年在我市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物联网窨井盖只是其中之一。
去年底,江北区庄桥街道洪家村的污水处理场地上多了一个“数据小屋”,通过小屋中的物联网设备,巡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该点位的设备以及污水处理等情况。今年起,江北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远程监控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首期项目以慈城镇、庄桥街道为主,共建设33个站点,并在洪家村设置1个示范站点,在常规工况监控的基础上,增加水质在线监测等功能。
此外,早在2017年底,江北区和慈溪市的部分河道上就投入了一款名为“智能河小二”的工业物联网治水应用试点项目。江北裘市大河的街道级河长陈晓东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上安装的“智能河小二”软件,实时查看裘市大河的水质情况。手机软件的另一端,连着漂浮在河上的太阳能水质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将探测到的水质情况每两分钟存储一次,上传至后台大数据平台和手机终端。“智能河小二”高密度部署在排水口、河道交汇处等水体关键节点,不受取样次数、时间、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对于夜间偷排现象和无人监管的盲区河道也可以做到实时监管,真正做到“全天候无死角”对河道水质进行“体检”。
■新闻背景
物联网,正让我们的城市更智能
据了解,宁波自2010年在全国率先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以来,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获得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示范领先城市”、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卓越奖”等荣誉。
2016年10月,中移物联网联合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与宁波市经信委共同签署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合作协议。截至去年6月底,其物联网用户已经突破800万,超过宁波市常住人口及宁波移动近800万的通话用户数,在本地实现“物超人”。
目前,借助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我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快速推进。以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为依托,形成“上连省厅、下至乡镇”的四级联动综合服务体系,可受理办事服务事项达7.4万项。
“预计到明年,我市的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将得到全面提升。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逐步成为智能经济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城市生态、社区管理等领域实现普遍应用。”市经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处处长聂聪迪说。
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最新统计显示,宁波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今年底前超过300亿元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物联网产业拥有企业超过350家,涌现出柯力传感、中车时代传感、诺可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宁波正逐步成为国内物联网器件和设备生产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