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助力杭州打造“世界遗产群落” 良渚遗址申遗 步步推进
2018-12-18 09:08:43 来源: 杭州网 记者 应丹

  杭州,于隋朝时定名,于唐朝时扬名。这个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之为“天城”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文丰赡。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当下,“双世遗”综合带动效应下的杭州正在争取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主任刘斌为我们揭开了“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的神秘面纱,并畅谈改革开放40年来良渚遗址考古的认识与发展。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 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600余处。良渚文化具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物种类主要有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除农业外还饲养猪、狗等家畜。从墓葬看,良渚社会等级分化明显,贵族墓一般随葬大量的玉器,主要种类有琮、钺、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璜等,代表了不同的性别和职能分工。其中玉琮代表神权,钺代表王权,主要以玉器为载体的神徽图像在良渚文化范围内高度统一,反映了良渚先民具有统一的宗教信仰。良渚古城和良渚墓葬的等级反映了良渚文化已进入古王国阶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良渚文化存在的时期,正是古埃及、苏美尔、哈帕拉等世界早期文明兴盛的年代。

  刘斌告诉我们,良渚文化考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1936年就拉开了序幕。改革开放的40年,良渚遗址考古也在不断地刷新认识。在莫角山遗址发现以后,当时考古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座规模巨大的土台,本身就构成了外高内平的防卫性质,具有城防的概念,那么良渚遗址是否有城墙?

  2006年,随着莫角山西南部的葡萄畈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们对这个答案非常地肯定。从2007年至今,刘斌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发现了良渚古城中心的宫殿区、城墙和外郭依次降低,成了三重同心结构,中国历史时期都城的宫城、王城、外郭三重结构的滥觞。良渚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都城所在,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郭城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和贵族墓地,其中位于中心位置的宫殿台基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约10—16米。这一发现,是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重大突破。

  2009—2015 年,经过调查和发掘,考古专家们还确认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分布着11条水坝组成的治水体系。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2.4平方公里的储水面,蓄水量达到6000万余平方米。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坝系统。

  由于现代以来疑古思潮的冲击和国外学者的质疑,曾经作为常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似乎变得底气不足。“而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如果我们要谈中华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遗址能拿得出来,这一时期是神权和军权并重的神王之国的国家形态,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独特实证。”刘斌说。

  此外,他还表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而且,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和大运河相继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处均集中于杭州。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那么杭州在打造“世界遗产群落”之路上将迈进一大步。


标签: 良渚古城;良渚文化;遗址;杭州;良渚遗址;中华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良渚;考古;成功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