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正文

怎样才能让大学生“动”起来?浙江各高校绞尽脑汁
2018-08-27 10:42:19 来源: 青年时报 记者 张晶 实习记者 邵凌锋 文 蔡郦 制图

  ☆开设高尔夫、曲棍球、攀岩、防身术等个性课程,浙大今秋开学后还将推出“功守道”

  ☆提高体育必修学分,能不能毕业体育成绩也有“绝对发言权”

  新学期即将到来,对于不爱运动的浙江大学本科生来说,有个“坏”消息——学校已经确定,从2019级新生开始进一步加大体育教育:本科一二年级上课日第十节原则上不排文化课,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本科三四年级开设短学期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0.5个学分,使本科生体育教学必修学分由原来的4+1个增加至4+2个,即总分6分,这是目前全国高校中体育必修分最高的。

  给体育加学分,这种做法不只浙大有。记者调查发现,这在浙江高校中似乎成了一种趋势。浙江财经大学也将体育课的必修学分从4个加至了5个,要求大三学生也要上体育课。

  为何要做这样的改革?不少高校的体育老师说,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爱运动,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为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让体育艺术文化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现在的大学生爱运动吗

  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就是不想动

  记者对20名杭州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范围调查,接受调查男女各10人,其中大二大三的学生最多,18人。

  对于“上大学了,是不是最害怕体育课?为什么?”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有些犹豫,但大多数人还是说“不害怕”,因为“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20人中,仅有3人表示害怕上体育课,其中2人是女生,害怕的原因是“跑步太折腾、太累”。

  对“在大学体育课选择的项目是什么”问题,除了个别同学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外,其余毫无例外地选择了瑜珈、太极拳等听起来相对属于“安静”的体育项目。浙江一所高校的女生小温更是表示:“我选择去大操场‘浑水摸鱼’走一圈。”有学生则一脸憧憬地说,到了大三大四就不用再上体育课了,想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学生小丁说这才是想象中大学应该有的样子。

  杭州某高校一位学生曾在微信朋友圈调侃自己读的是“钱塘江边的跑步学校”,原因是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跑步。

  测试显示女生体能比男生强

  说起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杭多所高校的体育老师都会尴尬一笑。有老师说,尽管每年省里都会对省内生源的大一学生进行体测,并以得分对他们的高中母校进行排名,不过效果不是很大,“顶多算是督促吧,让一些高中不会因为高三而剥夺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近5年来,浙大每年都会对有资格参与竺可桢学院(荣誉学院)选拔的新生进行一次体能测试,测试成绩计入总分,作为选拔的重要参考之一。今年8月18日,479名今年争抢竺可桢学院名额的学生就参与了体能测试。

  体能测试项目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包括身高和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50米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7个项目,结果也和往年差不多——引体向上难度最大,超半数人得零分。而在1000米跑步项目中,部分同学发生呕吐、缺氧等现象。

  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告诉记者,测试成绩显示,仅1.05%达到优秀标准,良好的有17.68%,及格的有70.74%,总体合格率为89.47%,较前几年有所提升。让他意外的是,女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男生略高,其中有5名女生成绩达到优秀,合格率达95.12%。

  为让大学生“动”起来,浙江高校拼了

  体育课上教高尔夫、曲棍球、防身术等

  为了改变大学生不爱运动的状况,不少高校的体育老师想尽方法吸引大家主动“动”起来。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杭州某高校负责体育课程设置的老师说,曾经好几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在一起开会探讨,为何国外高校学生普遍热衷于体育运动,而国内高校学生却把体育运动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我们那时也检讨过,是不是我们的体育运动项目太单调了,没有从学生们喜新、随潮流的特性出发。运动更多的时候不是流多少汗,而是发自内心的放松性愉悦的行为,养成习惯才更重要。”

  作为在高校工作了几十年的资深体育老师,吴叶海也想过这一点。为此,从2015年开始,浙大力争每学年都推出新的体育课程,至今已陆续新增了10门公共体育课程,包括攀岩、皮艇球、桨板瑜伽、舞龙舞狮等。

  “主要是满足学生对体育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共设置专项课程38门,涉及大球、小球、拓展、民传、水上、形体等6个教学团队,进行初、中、高三级教学。”吴叶海说,从课程设置数量上来说,浙大不仅在全省领先,在全国都属于最多的高校之一,“我们立足江南水乡特色,开设了多门水上运动项目课程,数量上是全国高校之最,再加上请奥运冠军执教、参加国外高校邀请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较快。”

  以皮划艇为例,这门课每学期可容纳的学生从最初的30人增加至60人,依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报名的学生每学期都超过300人,谁能上课要靠电脑随机选。”

  高尔夫、曲棍球、野外拓展、攀岩、防身术等深受国外大学生欢迎的明星类体育项目,也陆续走入浙江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而且深受学生欢迎。浙大今年9月开学后,还会推出新的体育项目——功守道。吴叶海说:“功守道由太极推手演变而来,保留了刚柔并济的理念及太极推手的精华,这个项目学生应该会喜欢。”

  “我选择了高尔夫球,对以后工作社交也有帮助。”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小高说,准备新学期再去选修防身术,“同样都是要运动,实用比较重要。”

  推出减肥班帮助学生“甩”脂肪

  让学生动起来,除了从体育运动项目上做文章外,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还专门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开设了课程。

  以浙江大学为例,2012年就面向在校学生开设了体质健康提高班。吴叶海说,每年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长跑五个项目的体质测试,有学生不达标,学校就会发短信提醒他进行锻炼。此外,评奖、评优和最后能否毕业都会和体质测试成绩挂钩,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参与锻炼。

  为了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2015年浙大成立了体质监测实验室,引进的主要仪器设备包含骨密度分析仪、平衡仪、人体成分分析仪、功率单车、运动平板与运动心肺测试仪等,对学生开展体质健康实验测试工作。

  体质健康提高班不少学生为体重超重群体,体育老师根据他们的身体特质不同,设置了深蹲跳、长跑等多个减肥项目,并给出饮食上的建议。据了解,参加过提高班的学生,在之后的体质测试中合格率达百分之百,有学员在经过1个学期的锻炼后,体重整整减轻了15公斤。

  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小郭告诉记者,入校时就知道学校有一项规定,体育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开始时还以为是玩笑,入校后看到那些学霸真的都花时间在锻炼,就连已经去实习的学姐晚上回校后也要去操场跑步时才知道这是真的。”

  据吴叶海介绍,截至2017年,浙大已开设48个免费体质提高班,主动参与的学生达3047人。2017年,480名学生体重平均减轻5公斤,最多减轻12公斤;肺活量平均提高330毫升;立定跳远平均提高8厘米,最多提高30厘米;引体向上平均提高3次;仰卧起坐平均提高6个;50米平均提高0.35秒;800/1000米平均快15秒。

  花了心思,学生体测成绩真的在提升

  这几年为开设新的体育项目,吴叶海与同事们要协调场地、师资、教材等,累是累了点,但他们说值得,“不仅身体素质条件差的学生健康有改善,其他同学的身体素质也在提升。”

  据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浙大已连续4年稳定在95%以上,提前7年实现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目标,合格率较2010年的78%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自2014年浙江省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通报制度起,浙大连续4年体质健康抽测成绩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二,仅次于浙江警察学院。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吴叶海说,比如,这几年每堂体育课都至少进行30%的身体素质锻炼;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力量、速度等弱势项目,在身体素质测试中,将原来12分钟跑考试占30%比重降为20%,春夏学期50米考试、秋冬学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考试则增加至10%。

  吴叶海拿出了一组数据:

  12分钟跑考试,平均成绩在70~85分。总体来说,2015-2017各学年各学期学生的耐力素质在逐渐上升,表明学生的心肺功能提升;

  50米平均成绩,大部分学生在73~83分;

  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平均成绩,大部分学生在40~75分,尤其是男生班因引体向上成绩较差而导致平均分偏低。

  “从身体素质得分可见,学生耐力与速度素质得分较均衡,而力量素质得分偏低且差异较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上肢力量及腰腹力量的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均衡发展。”吴叶海说,这几年新增的水上项目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身体素质中的不足。

  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浙江高校升级锻炼目标

  浙大

  能否准时毕业,体育成绩也有发言权

  与全省其他高校相比,浙大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关注度很高,高到甚至被学生称为“变态”。根据学校规定,无论哪个年级都要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体测,班级和个人的评优、能否准时毕业都与体育成绩挂钩,并且要严格执行到位。

  也就是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浙大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在提高。根据抽样调查,2015年共有23345名浙大一二年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刷卡平台打卡,人均打卡48次/学期。其中2015年春夏学期,共有11392名一二年级学生参与打卡,平均每人刷卡47.024次;秋冬学期,共有11953名一二年级学生参与打卡,平均每人打卡49.041次,基本达到每周锻炼3次的要求。而到了2017年春夏学期,平均每人打卡已达到50.2次。

  2019级本科新生体育必修学分增至6分

  “课外锻炼分数平均在73~81,课外自觉锻炼程度相对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吴叶海透露,学校还准备“升级”现有的政策,从2019级新生开始进一步加大体育教育:本科一二年级上课日第十节原则上不排文化课,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本科三四年级开设短学期(即春学期和秋学期)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0.5个学分,使本科生体育教学必修学分由4+1个增加至4+2个,即总分6分。与此同时,增设体育场馆与新课程。

  “体育运动带给人的效果是直观的,只要付出就有成效。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一样,只要动起来就一定会好。”吴叶海说。

  浙财大

  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会游泳

  浙江财经大学对学生的体育要求也在不断升级。体军部主任黄建华介绍,学校除了大三也设置体育课,还强调各年级的课外自主锻炼,要求每学期早操不能少于12次、锻炼不少于24次,用校园一卡通或手机App来进行监督,“我们的每个毕业生都要会游泳,这个体育教学特色也不会改变。”

标签: 学生;学期;高校;课程;身体素质;体育课;锻炼;攀岩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