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三亚过冬的老年人组了个乐队自娱自乐 王荣贵 摄
为了缓解老伴的“三高”,考虑了气候、医疗和物价等因素,13年前,浙江工业大学退休教授张鸣华选择在海口买房,过起了候鸟般的生活;除了海南,这几年每年有超过80万人迁徙到广西北海过冬,超过了北海当地居民一半以上;还有人,和几个老伙伴选择一起搭伙互助养老……
这些养老方式,都有一些共性,如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和共享经济占边,可称为“共享式养老”吗?它和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有什么不同?
三亚的房子可以租出去共享
在三亚,每天早上5点多,王荣贵就起床了,穿上长袖,背上相机,去海边拍日出、朝霞,或是捕捉趣味瞬间。一棵歪脖子树上的椰子掉进水里、母子惬意玩耍、大学生们看到海兴奋跳跃、本地渔民赶海剪影、老外在海边的有趣瞬间……
王荣贵今年73岁,9年前,已经退休的王荣贵夫妇,受妻子哥哥的邀请去其三亚新居玩。看见椰林婆娑、沙滩金黄、海水蓝蓝,王荣贵的妻子一下子爱上了那里。得知哥哥每年都来此度假,他的妻子有些心动。
王荣贵和妻子在三亚
见妻子喜欢,第二年,王荣贵下定决心,花了100多万元,在三亚某度假酒店购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公寓。此后,他们也过起了半年在三亚,半年在杭州的生活。其实,王荣贵也可以选择把三亚的房子共享出去,这样他每年可在该酒店免费住一个月,并获得1万元租金,但他暂时没有这么做。
在三亚房子所在的小区里,王荣贵夫妇还交了一些朋友。邻居也会串门,熟悉以后,还会相约出游。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80岁的裴奶奶,她开朗爱跳舞,跟王荣贵的妻子性情相投,大家相处得很愉快。
老伙伴组团当“候鸟”
2017年12月25日晚上7点多,徐冬芝刚从海南文昌的海边散步回来。“广场上都是人,跳舞锻炼身体的,真热闹,我跟在后面跳都觉得热。”眼下,杭州最低温度接近冰点,但在文昌,最低温度也有20℃。76岁的徐冬芝和老伴,目前定居在杭州朝晖,这是他们第三次来文昌。冬天来温暖的地方避寒,夏天去清凉的地方避暑,已经成为他们多年以来的生活方式。
这次,徐冬芝夫妇和相识多年的旅友共19个家庭30余人一道,自发组团,半年前就开始谋划冬天去哪里“猫冬”。最终在去年9月,大家共同商定选择文昌某酒店作为度假地,包括和酒店方谈价格、商议各类细节,均是集体的智慧。
徐冬芝(左二)和老朋友们在海边
徐冬芝夫妇这次住的房间约40平方米,电视、衣柜、洗手间、小厨房等一应俱全。每月租金3500元,用水80吨、用电100度之内均免费。每天中餐,两人在楼下餐厅吃,餐费36元,早晚餐自己解决。算下来,两个人一个月的总费用约五六千元。
“2004年,我们在文昌租房,每月只需1000多元,现在已经涨了几倍。”徐冬芝感叹,多亏团体提前预订,要不然可订不到这样优惠的价格。不过,她对这次行程安排还是很满意,环境好,酒店条件不错,出门就有不少小吃店、超市,购物也方便。
每天吃过早饭后,他们和旅友结伴去各个景区玩,中午累了就打个三轮车回来吃饭。午休后,再去找地方聊聊天,傍晚回来做晚饭。“这里处处是景,生活惬意,我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徐冬芝感慨道。
“共享式养老”来了吗
这些可以称为“共享式养老”吗?它和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有什么不同?记者采访了浙江省老年学会副会长王先益。
目前,“共享式养老”在业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相比而言,王先益更愿意分开来表述。在他看来,候鸟式养老,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属于旅居养老。“因为气候的原因,特别是东北人,会考虑去温暖的地方过冬,就像杭州人夏天去临安避暑一样,这些地方并不是一个终身养老地,只是一种阶段性的选择。而如果是一种模式,则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在三亚养老的大妈们喜欢戴“脸基尼” 王荣贵 摄
对于市场上有些养老机构推出的会员式养老服务,通过其在全国各地拥有的旅游资源,让入住老人可享受“候鸟式度假”,王先益认为,这只是养老机构推出的延伸服务,是短时间的,老人长期居住在养老机构的事实并没有变。
相对而言,王先益认为抱团式养老可以称作养老模式,虽然目前数量较少。“不过,即便是几位好友在乡间买了房,彼此互助,也要看其是否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因为他们的联结可能是松散的。并且,如果只有七八位年龄相仿的老人,有些服务无法通过他们自身来实现,也就无法长期持续。”
就是说,到了一定阶段,老人的身体情况不佳,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这种养老模式难以持续。但同时,王先益也提到,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有20年,甚至更长,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关心、情感支持和少量的服务。这时,候鸟式养老、抱团养老、众筹养老等,也许就成了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追求更佳精神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对于许多老人通过媒体想征集同住伙伴,或是想抱团式养老,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的林尧律师说,法律上对此并没有禁止。但在生活中,可能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如何了解对方的家庭或身体情况,生活支出该如何分担,如不合适该如何解除“同居”关系,双方子女是否同意等。总的来说,“同居”前应多考虑可能出现的利弊,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