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小城市”成长进行时
2019-05-13 14:24:31
来源: 台州日报 严 鹰

  2.png

  老区名片:东方中(小)学革命史纪念馆坐落于楚门镇南浦社区(谷水村),该社区属楚门城区范围。

  1939年2月,抗日战争时期,楚门当地爱国人士陈愚亭、耿舜钦等人筹办东方中学,以“东方”为名,寄寓“日出东方,希望在东方”之意。

  东方中学是玉环县地下党发动和领导抗日救亡的重要据点,是隐蔽和培养共产党干部的基地,是玉环县地下党领导机关所在地,被誉为“红色堡垒”。

  1944年12月30日凌晨,日军侵犯楚门,枪杀了一名青年和一个孩子。这是楚门第一次沦陷。5个月后,楚门又第二次沦陷。

  这段历史几乎是楚门最为残忍血腥的过去,但历史也将证明:楚门是一片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土地。

  1939年,抗日战争战况胶着,楚门当地有识之士陈愚亭、耿舜钦等联合创办玉环县第一所中学——楚门私立东方中学,学校把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1939年夏秋间,楚门第一个党支部在学校建立。此后,楚门成为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

  如今,使命更替。2010年12月,楚门被列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同时,作为玉环港北崛起的战略支点,楚门承载了厚重的希望。发展的力量,一直酝酿在每一个楚门人的心中,生长在楚门每一个角落。

  老城突围

  东方中(小)学革命纪念馆就建在东方中(小)学旧址上。

  这座两层小楼里陈列着许多图片和史料,展示了东方中学的创办历史,以及抗战时期中共党组织以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革命斗争史。

  如果参观者对记载在册的历史仍不满足,纪念馆“一墙之隔”就是楚门老十字街——在这里,获得鲜活而具体的故事并非难事。

  老街里仍住着不少老人。记者向满头白发的老人打听,他们还能说起七八十年前的过往旧事。谢赛珍老人记得,儿时的邻居曾为了躲过日军的搜捕,捂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人的故事就是城的故事。住在北大街的郭浩庆,用粉笔头在石板上画下一横一竖,又在外面画了一个圈。寥寥数笔,完成了楚门老城的雏形:十字街,环水。

  在十字街与纪念馆之间,曾阻隔着一道卫所城墙。600年前,朱元璋为抗倭而在楚门设置的屏障,在和平年代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存在——这座有形的围城,阻碍着人口不断聚集的楚门往外扩展。

  城墙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不留痕迹,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59岁的十字街面馆老板虞衷信,记得小时候倚过东城门洞的墙根。在他脑海里,楚门面貌真正大变样,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楚门人不再满足于老街的世界,开始不断外出。虞衷信的父亲成为第一批走出去的人。有一次,他带着5斤虾皮赶往上海做生意。

  在此之后,带回财富的楚门人为改善住所,将老房子推倒重建。1984年,谢赛珍的老宅被改成四层楼高的排屋。在老街,这个时间已经不算早了。

  虞衷信至今没有拆掉自己在东大街的老房子。“老的有味道,窄窄的街道,一眼看到自己的面店。”他习惯老街的味道,一横一竖,在这街里的不同角落,演绎着这个老城的美好与更替。 

  超前尝试

  与东方中学隔水相对的是楚洲文化城。楚洲是座小岛,老城跨过桥就是岛,这里曾是这座城的文化中心。

  2013年,楚门启动楚洲文化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老城边上最为特殊的一点,楚洲文化城的改造提升其实是整个楚门老城改造战役的第一响。当年7月,楚门以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工组织,天宜社工服务社入驻修缮一新的楚洲文化城。

  青山隐隐,绿水依依,一场看不见的革命,发生在这座十余亩小岛上。当时,“天宜”是台州首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整个浙江乃至全国也是超前的,鲜有前人经验可供参考。

  漫步岛上,记者注意到,这里为民众提供歌唱、舞蹈、乐器等艺术培训,并通过预缴押金课程结束退还来保证效率。文化城不仅保留了原有文化中心功能,并大力改善楚门老城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社区文化服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于是楚门镇将文化服务和社会工作一起购买,借文化城这个圆点,以社工为半径,画成一个完整的圆。

  2019年3月30日,央视《新闻调查》以四十分钟的篇幅报道了“天宜”。六年里,政府工作报告里“社会工作”频繁被提起,以及国家级媒体的关注,终于让楚门这场超前尝试呈现出足够多的经验。

  城市版图

  红照路安卧在楚门镇北面,横穿直塘片的9个乡村,连接枝枝蔓蔓的小道、支路、新路和老路。双向八车道,时速80公里——对于楚门人而言,红照路不是一条普通的路。

  1993年,它第一次出现在楚门镇总体规划中。2013年,通车使用。建成之日起,红照路就取代成为楚门的主干道,“像人的脊梁骨一样,其他道路都是小道”。

  红照路开辟了楚门的新版图,在这块新版图上,楚门聚拢起新的业态,小镇三产向“城市”靠拢。

  在红照路与昌业路的中间地带,这几年,全新的镇政府大楼、星级酒店、4D影院、印象广场陆续落座……在这里,肯德基进驻装修的广告挂上了商场外墙体;沿街随便访问一个路人,都能说上几句这里的变化。

  环亚4D电影城,虽然是镇一级的影院,但配备却十分大胆,有6个国际标准厅以及1个进口国际4D厅。这段时间上映的国际大片,在这里排片同样是最满的。

  一开始的人流量并不多。“我们一开始没有考虑盈利,你看看楚门的城市设施都在跟上,当地人的观影需求一定不会少。”影院负责人表示。对于楚门未来的规划和消费力,投资方并不担心。

  胡纪斌,清港人,几年前投入80万元在环保中路租了四个店面,开了楚门第一家正规婚庆公司。对于婚庆,楚门人还只是停留在“仪式”这个概念,很少有新人会提出主见。

  这几年,胡纪斌的客人已经遍布楚门,每单价格三四万元。每单结束后,新人家长赞赏一片。但相比成熟的婚庆公司,胡纪斌的公司还比较青涩,如同他所面对的客户一般。

  “楚门正处于城市的起步阶段,有很大潜力。”一位商户表示。在他商铺的背后,越来越多高端建筑崛起,摆出了城市的姿态。


标签:东方;楚门镇;老城;文化城;版图;门人;中学;城区范围
编辑:方涛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图说浙城  正文

楚门:“小城市”成长进行时
2019-05-13 14:24:31 来源: 台州日报 严 鹰

  2.png

  老区名片:东方中(小)学革命史纪念馆坐落于楚门镇南浦社区(谷水村),该社区属楚门城区范围。

  1939年2月,抗日战争时期,楚门当地爱国人士陈愚亭、耿舜钦等人筹办东方中学,以“东方”为名,寄寓“日出东方,希望在东方”之意。

  东方中学是玉环县地下党发动和领导抗日救亡的重要据点,是隐蔽和培养共产党干部的基地,是玉环县地下党领导机关所在地,被誉为“红色堡垒”。

  1944年12月30日凌晨,日军侵犯楚门,枪杀了一名青年和一个孩子。这是楚门第一次沦陷。5个月后,楚门又第二次沦陷。

  这段历史几乎是楚门最为残忍血腥的过去,但历史也将证明:楚门是一片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土地。

  1939年,抗日战争战况胶着,楚门当地有识之士陈愚亭、耿舜钦等联合创办玉环县第一所中学——楚门私立东方中学,学校把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1939年夏秋间,楚门第一个党支部在学校建立。此后,楚门成为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

  如今,使命更替。2010年12月,楚门被列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同时,作为玉环港北崛起的战略支点,楚门承载了厚重的希望。发展的力量,一直酝酿在每一个楚门人的心中,生长在楚门每一个角落。

  老城突围

  东方中(小)学革命纪念馆就建在东方中(小)学旧址上。

  这座两层小楼里陈列着许多图片和史料,展示了东方中学的创办历史,以及抗战时期中共党组织以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革命斗争史。

  如果参观者对记载在册的历史仍不满足,纪念馆“一墙之隔”就是楚门老十字街——在这里,获得鲜活而具体的故事并非难事。

  老街里仍住着不少老人。记者向满头白发的老人打听,他们还能说起七八十年前的过往旧事。谢赛珍老人记得,儿时的邻居曾为了躲过日军的搜捕,捂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人的故事就是城的故事。住在北大街的郭浩庆,用粉笔头在石板上画下一横一竖,又在外面画了一个圈。寥寥数笔,完成了楚门老城的雏形:十字街,环水。

  在十字街与纪念馆之间,曾阻隔着一道卫所城墙。600年前,朱元璋为抗倭而在楚门设置的屏障,在和平年代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存在——这座有形的围城,阻碍着人口不断聚集的楚门往外扩展。

  城墙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不留痕迹,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59岁的十字街面馆老板虞衷信,记得小时候倚过东城门洞的墙根。在他脑海里,楚门面貌真正大变样,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楚门人不再满足于老街的世界,开始不断外出。虞衷信的父亲成为第一批走出去的人。有一次,他带着5斤虾皮赶往上海做生意。

  在此之后,带回财富的楚门人为改善住所,将老房子推倒重建。1984年,谢赛珍的老宅被改成四层楼高的排屋。在老街,这个时间已经不算早了。

  虞衷信至今没有拆掉自己在东大街的老房子。“老的有味道,窄窄的街道,一眼看到自己的面店。”他习惯老街的味道,一横一竖,在这街里的不同角落,演绎着这个老城的美好与更替。 

  超前尝试

  与东方中学隔水相对的是楚洲文化城。楚洲是座小岛,老城跨过桥就是岛,这里曾是这座城的文化中心。

  2013年,楚门启动楚洲文化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老城边上最为特殊的一点,楚洲文化城的改造提升其实是整个楚门老城改造战役的第一响。当年7月,楚门以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工组织,天宜社工服务社入驻修缮一新的楚洲文化城。

  青山隐隐,绿水依依,一场看不见的革命,发生在这座十余亩小岛上。当时,“天宜”是台州首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整个浙江乃至全国也是超前的,鲜有前人经验可供参考。

  漫步岛上,记者注意到,这里为民众提供歌唱、舞蹈、乐器等艺术培训,并通过预缴押金课程结束退还来保证效率。文化城不仅保留了原有文化中心功能,并大力改善楚门老城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社区文化服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于是楚门镇将文化服务和社会工作一起购买,借文化城这个圆点,以社工为半径,画成一个完整的圆。

  2019年3月30日,央视《新闻调查》以四十分钟的篇幅报道了“天宜”。六年里,政府工作报告里“社会工作”频繁被提起,以及国家级媒体的关注,终于让楚门这场超前尝试呈现出足够多的经验。

  城市版图

  红照路安卧在楚门镇北面,横穿直塘片的9个乡村,连接枝枝蔓蔓的小道、支路、新路和老路。双向八车道,时速80公里——对于楚门人而言,红照路不是一条普通的路。

  1993年,它第一次出现在楚门镇总体规划中。2013年,通车使用。建成之日起,红照路就取代成为楚门的主干道,“像人的脊梁骨一样,其他道路都是小道”。

  红照路开辟了楚门的新版图,在这块新版图上,楚门聚拢起新的业态,小镇三产向“城市”靠拢。

  在红照路与昌业路的中间地带,这几年,全新的镇政府大楼、星级酒店、4D影院、印象广场陆续落座……在这里,肯德基进驻装修的广告挂上了商场外墙体;沿街随便访问一个路人,都能说上几句这里的变化。

  环亚4D电影城,虽然是镇一级的影院,但配备却十分大胆,有6个国际标准厅以及1个进口国际4D厅。这段时间上映的国际大片,在这里排片同样是最满的。

  一开始的人流量并不多。“我们一开始没有考虑盈利,你看看楚门的城市设施都在跟上,当地人的观影需求一定不会少。”影院负责人表示。对于楚门未来的规划和消费力,投资方并不担心。

  胡纪斌,清港人,几年前投入80万元在环保中路租了四个店面,开了楚门第一家正规婚庆公司。对于婚庆,楚门人还只是停留在“仪式”这个概念,很少有新人会提出主见。

  这几年,胡纪斌的客人已经遍布楚门,每单价格三四万元。每单结束后,新人家长赞赏一片。但相比成熟的婚庆公司,胡纪斌的公司还比较青涩,如同他所面对的客户一般。

  “楚门正处于城市的起步阶段,有很大潜力。”一位商户表示。在他商铺的背后,越来越多高端建筑崛起,摆出了城市的姿态。


标签: 东方;楚门镇;老城;文化城;版图;门人;中学;城区范围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