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7日讯(浙江在线应忠彭 钱飞琴)东海之滨,瓯江之畔,诗画洞头,于万顷波涛中书写着海上传奇。
“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洞头要主动接轨好温州!”15年前省委主要领导的殷切叮嘱犹在耳畔。
美丽“海上花园”中的打水鞍新村 杨海贵 摄
“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洞头人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个生机勃勃的“海上花园”正呼之欲出。
海岛通途驾乘欢
5月暖风,轻轻拂过。络绎不绝的车流往返洞头,330国道在海上蜿蜒延伸,道路已经变宽变平变美,驾乘感觉舒适惬意。
一桥连通陆地,岛屿发展进入快车道 张锦显 摄
沙滩海岸,石屋小院,游人如织。漫步庭院,花香四溢,在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处能够找到“诗和远方”。
可谁曾想过,素有“百岛之县”美誉的洞头,在五桥连岛和半岛工程建成以前,各个岛屿就像散落的一颗颗珍珠,在瓯江口外的东海万顷波涛中遥遥守望,隔绝于世。岛上居民往返大陆已经极其不便,更别提游客的到来。
时光回溯15年前,洞头全境国、省道穿境为零,高速公路为零。天堑变通途,海上写传奇,历史总在某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凝固。2002年,五岛连桥通车结束了岛际之间无路相通的历史;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改变了“东海明珠”孤悬于海的状态,洞头昂首迈进 “半岛时代”;2013年,环岛公路通车形成了15分钟的“浪漫环岛”;2016年,洞头大门大桥开始试通车,大门岛、小门岛也结束了与陆地隔海相望的历史;现今,330国道已经成为洞头对外交通的“主动脉”。
向东,向东,再向东。俯瞰地理版图,唯有主动向东海要空间,才是温州的出路所在。
2015年7月23日,踏着时代的节拍,洞头又迎来全新的历史节点——国务院批复同意洞头撤县设区。“看镜头,都笑一笑,摆个好看的造型。”在撤县设区授牌的前几天里,洞头机关大院门口成了一个新景点,咔咔咔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众多当地居民争先与“县”合影,见证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洞头加入市辖区,使温州市区版图往东延伸50公里。随着市区一体化,洞头逐步共享同城待遇。如今的洞头,正逐渐成为城市向东的主平台。
情系百姓惠民生
洞头人不会忘记曾经从井里打水的苦日子,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过的干旱无水的“渴”求。尤其是2003年5月,持续200多天干旱,县域淡水资源储备急速下降,一度需要用船县外调水。
“为彻底解决水资源对海岛社会经济的发展‘瓶颈’制约,必须抓紧实施洞头从大陆引水工程。”面对海岛群众的期盼,洞头区领导下定决心。
2009年6月,洞头陆域引水(一期)工程主体部分完工并正式通水,珊溪水库清澈甘甜的清水流到海岛,彻底解决了洞头人民吃用水难的问题。“终于可以喝上干净的珊溪水,以后不愁没水喝了!”从靠天蓄水、挖井找水到大陆引水、管网改造,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改写了洞头长期缺水的历史。
水通的同时,电也通了。15年来,洞头电网规模实现翻天覆地的新跨越,累计完成电网投资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公用变电站各1座。2006年,电灯在洞头最后的无电岛——大瞿岛、南策岛点亮,实现浙江全省“户户通电”,为浙江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圆满画上句号。
海岛振兴开启百岛发展新篇章 曾志芬 摄
2015年,洞头首座110千伏百岛变电站建设完成,新增全国特长的14.5公里跨海大堤电缆,标志着浙江省实现110千伏输电网对全省县级行政区的全覆盖。220千伏大门输变电工程经过大门大桥,是国内首次做到“水、电、路一桥三通”,过桥管线规模创造新纪录。
水电是民生基础,平安更是万家幸福的根本。洞头已经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2017年3月捧回全省首批平安金鼎,连续两次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平安”已经成为洞头的一张“金名片”。
改革惠民生,创新激活力。洞头有302个岛屿,大部分岛与本岛相距甚远,其中大门镇和鹿西乡常住居民人数达3.3万人,去本岛办理审批事项免不了舟车劳顿。现如今,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动下,“渔小二”代办服务让各个离岛的居民办事不出岛。洞头实施的“12345”五步法,更是加快优化区域内营商环境。
小民生,大情怀。在洞头,还有一项工作值得一提——具有海岛特色的花园厕所。该区以打造样板的模式先行实施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花园厕所样板项目,优先建设海霞公园水闸旁、九厅屿仔自然村、双垅村、半屏山冷清岙、连城大道邮储银行旁、二轻商场旁6座花园厕所。3年新改建公厕350座,改造户厕1650户。2018年预计投资2900万元,新改建公厕173座(其中花园厕所20座),改造户厕700户。
一串串数字印证15年的发展变迁。2003年洞头地区生产总值为13.99亿元,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11亿元,为2003年的6.4倍。
百岛洞头成花园
海岛人来人往,村里的石头小屋,成了许多游客的驻足之地。
望海楼默默见证着“海上花园”的建设历程 陈裕法 摄
五一假期,东岙沙滩上,许多人光着脚丫,奔跑、嬉戏,一旁的渔家民俗正热闹上演。眼看着这个曾经艰辛地以渔为生的海岛村庄一片红火,村党支部书记林振平满脸喜悦:“游客数量又创新高,好多民宿都客满,这样的情形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和许多乡村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岙村的环境不如人意,污水直排、垃圾遍地、赤潮频现。随着美丽乡村、“千万工程”推进,尤其是2016年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后,海洋生态修复提上日程。东岙沙滩,历时5个多月,投入850多万元,终于恢复了原貌,引来了人气。
生态撬动、产业激活,类似东岙村的故事,在洞头越来越多的地方发生:瓦蓝的天空下,置身于海岛的山间小岙,行走九曲木桥,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一幢幢“虎皮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房屋旁错落着绿油油的农家田野,抬头是一望无垠的大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如此。
北岙街道凸垄底村,一个曾经的空壳村,如今成为旅游网红村。改变是从2015年开始的。土生土长的凸垄底人叶建新,曾在杭州从事多年建筑设计工作,他最先自掏腰包拿出130万元投入凸垄底海洋特色村庄改造,之后4位投资人加入众筹合作开发,一期共投入2000万元,盘活村里闲置的“虎皮石”民居。
凸垄底海洋村庄改造项目以洞头岛西片山脉自然景观为基础,以保存完整、特色鲜明的古村落石屋为依托,发挥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优势,结合现代精品民宿经营的全新理念,为洞头海岛游打造一处新亮点,开辟出了新天地。
近年来,洞头区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举全区之力建设“美丽海洋”,坚持做好保护、修复、提升三篇文章,创成20余张金名片,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县(区)、全国双拥模范县,入选国家海洋公园、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美丽国家海洋保护区、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率全市之先创成省无违建县、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通过生态的溢出效应,渔村变景区,海藻变宝贝,给海岛带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紫菜、羊栖菜养殖效益喜人,“白龙屿”“黄鱼岛”规模养殖效益可观。当地发展起来的诚意药业,以海洋医药、生物制药、中医药及新型制剂为主要开拓方向,致力于发展高端小品种“海洋绿色药物”以及“大病种用药”,已经成功上市。
洞头,曾经偏远的百岛之地,如今成为资本关注的宠儿。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洞头的渔民洗脚上岸尝到了甜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近200人回乡创业,近千人洗脚上岸创业,或者实现再就业。在美丽乡村、花园村庄等新兴旅游点的推动下,海洋空间广阔、海岛生态优美、海湾岸线众多、海鲜海产丰富、海霞文化深厚,百岛洞头“五海”优势正转换为百姓的美好生活。用洞头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话说就是:“换一种方式靠海吃海。”
牢记使命谱新篇
“我们要以海岛振兴‘五四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海岛振兴‘526’行动计划为抓手,把洞头区打造成海岛振兴的全国样板,让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洞头区委主要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日前,洞头区委发布1号文件,计划用三年时间,致力于打造“最均衡、最美丽、最文明、最平安、最幸福”的海岛振兴全国样板。通过实施产业兴旺行动,打造均衡样板。吸引100亿元社会资本下乡,推进“乡村+旅游”“乡村+文创”“乡村+互联网”等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镇、精品民宿、康养基地和体验项目。为此,该区设立了1亿元海岛振兴基金,实行以奖代补工作机制。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洞头将打造花园村庄视为建设“海上花园”的细胞工程和重要抓手,撬动了2.6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其中。“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花园村庄已经深入推进,接下来将持续开展花园洞头建设,计划建成海岛振兴示范带10条、花园村庄70个以上、A级景区村50个以上、花园厕所200座、花园庭院示范户1000户以上、海上美丽田园5000亩、生态河道10公里、美丽山塘4座,绿化美化精品村实现全覆盖。
洞头挖掘和保护古村、古屋、古树、古桥等,让海岛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海、记得住乡愁。该区全力创建国家蓝色海湾示范区,矢志成为全国具标杆意义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样板区。
新时代,新征程,洞头正以更大的雄心和行动,踏上“乡村振兴”“海洋强区”之路。该区积极发挥“五海”优势,深入实施“三区战略”,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计划至2020年初步实现海洋强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5431”行动目标。“5”——完成五大发展平台搭建;“4”——发展形成四大支柱产业;“3”——实施30个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1”——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规模。
诗画洞头扬美名,海上花园新征程。一座“产业兴、生态优、生活美”的“海上花园”,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