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新闻深1℃ > 我们的节日 > 征文 正文

访古追年

2018-03-16 16:25:51 来源: 浙江在线 张锦红

  年是什么味道?在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中,古人的年是热闹的,喜庆的,这样的年,让身处越来越多钢筋水泥的我们越来越向往。“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除夕当天,当父亲掌起灯烛,摆上祭品的时候,我恍惚感觉到了唐诗中描绘过除夕时的浓浓年味。

  祭先祖 继往开来

  在我的老家,除夕祭天,初一祭祖,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故除夕当天从早到晚,是不眠之夜。因为上午起祭天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除夕当晚得守岁,到了子时,旧时的鞭炮如今换成了漫天的烟花,不过随着近些年的雾霾,政府陆续出台了禁燃令,老家的烟花估计也是放一年少一年了。但初一的祭祖倒是家家户户都兴的,除了祭祖,如今又延伸到了上寺庙,祈求一年平安顺利。

  作为最大的传统风俗,没有什么可以大过年。不论你身居庙堂,还是偏居乡野,年是大家都要过的。但大浪淘沙,逝水流年,如今我们大人的年味已经由儿时屋檐下挂着的腊肉,火红的春联年画,父亲的老坛黄酒,母亲张罗的年夜饭,热闹不息的鞭炮,换成了微信的红包,支付宝的扫福。如果说儿时的年始终带着一缕纯香,如今的年,则添了更多快餐式的简便及商业味道。于是旅游过年,到农村过年,成了一种新习俗。

  品婺剧抚今追昔

  我的老家身处金华汤溪地区,过年一直有做大戏的习俗,请剧团做大戏,不仅图个热闹,更图的是凝聚人气。儿时的正月初一开始,端上自家小板凳,叫上小伙伴,口袋装满瓜子糖果,在戏台下打闹,成为一种最美好的回忆。如今剧团走乡村更加科技化,配上音响和LED大屏幕,场面更加华丽,但看上几出传统婺剧,仍然可以感受追古思今的味道,不论是开场必演的《文武八仙》、《花头台》还是正本的《五世请缨》、《醉打金枝》或者《赵氏孤儿》,当各类角色登台亮相,婺剧唱腔响起之时,似乎心中关于过年的味道便会如水中波澜,洋溢而出。这个年,没有出远门,安安心心看了几场婺剧,台上六七人雄兵百万,出门三四步走遍天下,当史书中读过的典故,在戏台上上演时,颇感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逛庙会 穿越千年

  古往今来,年味传承,如今虽然我们心中的年味淡了,但不论如何演变,关于追求传统年味、年俗的心未变。这不,东阳的横店就依托即有的影视城硬件条件,做起了传统庙会的文章。在秦王宫感受秦汉遗风、在明清宫苑赏一场花灯出游,看一场校场马战,均可让你眼前一亮。而在梦幻谷江南水乡庙会,在徽派建筑中,处处张灯结彩,小小戏台上,上演着杂技小品,登上游船,浏览江南的小桥流水,在人挤人的古街上,糖葫芦、捏糖人等仿古京城的各色小吃,一时间真有穿越之感,让人颇感流连忘返。

  泱泱中华,过年的传统风俗虽穿越了几千年,但风俗一脉相承,虽然内容和形式在变,但关于追求幸福美好、期盼崭新面貌的愿望没有变。如今,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年味淡了,但今年这个年,我在小小戏台追古思今,在热闹的戏曲声中,静忆儿时的浓浓的年味,在庙会中穿越古今,体验民俗,年味渐淡,但内心深处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眷恋。

标签:年味 祭先祖
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