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今年他94岁她98岁 75年“姐弟恋” 恩爱幸福一辈子

2017-12-10 09:41:27 来源: 南华晚报 记者 陈 强

  “这就是阿姐织的毛衣!”前些天,94岁的钱锦康坐在客厅的一把老藤椅上,指了指黑外衣下露出一角的浅灰色毛衣,平静而自豪地对记者说。

  他身边的另一把老藤椅上,坐着一位身着深灰色上衣、头戴浅灰色毛线帽的老奶奶。老奶奶微微低着头,正手执毛线和棒针,全神贯注地织着毛衣。老奶奶叫张珍宝,是钱锦康的老伴。

  张珍宝比钱锦康大4岁,他们从小以姐弟相称,双方父母给他们定了娃娃亲。自1942年结婚以来,他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互帮互助、非常恩爱,婚后75年从没吵过架。他们的爱情故事和长寿秘诀吸引了很多人。

  情投意合喜结连理

  钱锦康夫妇生活在海宁市区一间安静的老房子里。前些天的一个上午,记者敲开他们的家门时,钱锦康正在屋里散步,张珍宝则坐在屋里靠近阳台的一把老藤椅上边晒太阳边织毛衣。他们的身材都挺高大,年过九十仍脸色红润,衣着整洁,精神矍铄。

  钱锦康老人微笑着请记者入座,然后声音洪亮且思路清晰地向记者介绍:“我们都已90多岁了,但身体都蛮好,没有啥大毛病,我就是膝盖骨有点高磨损,不能出远门长时间走路,她从前年开始有些耳聋了。”

  钱锦康说,他们的老家都在如今的海宁市丁桥镇大缺口附近的海潮村,“我家到她家只有大约两公里路,小时候经常见面,但在过去,没结婚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不能随便说话,我们没结婚前,一直都没有说过什么话。”

  但即便如此,双方的长辈还是早早地就为他们定下了娃娃亲。钱锦康14岁从村里的“洋学堂”毕业,去了硖石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张珍宝读了两年私塾就呆在家里跟父母务农。平时一有时间,张珍宝的母亲就催着张珍宝去钱锦康家走动,今天送个米明天送个油,有时会碰到钱锦康回家,一来二去他们就比较熟悉了,“当时不说什么话,只知道有点亲戚关系,我要叫她阿姐。”

  钱锦康18岁那年,家人突然告诉他,张阿姐就是给他定的娃娃亲的新娘子。“当时讲不出什么感受,只知道既然是父母长辈做的决定,同不同意都要办好!”他于是给张珍宝写了一封信,说家人的这个决定让他很开心。张珍宝当时识字不多,也不知该怎么回,便暂时没有回信。没过多久,钱锦康又写了一封信,希望张珍宝能给他回信,张珍宝终于下定决心,给钱锦康回了一封信,信里流露出与钱锦康基本一致的想法。

  于是,他们在1942年冬天结婚了。那年,新郎官钱锦康19岁,新娘子张珍宝23岁。“当年家里非常穷,没有什么聘礼,没有什么金银首饰等定情信物,也没办多少酒席,但我的确是按当时的风俗,用花轿把她迎回家里的!”钱锦康笑呵呵地说这话时,张珍宝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但见大家笑得很开心,便也慈祥地露出微笑。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婚后,钱锦康回到了海宁硖石米厂工作,张珍宝则留在了丁桥农村的钱家,承担起各种各样的家务劳动。

  “结婚头几年非常苦,没什么礼物,婚后阿姐在家忙前忙后非常辛苦,让人心里不免遗憾!”钱锦康说,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婚后努力工作攒钱,后来终于买来上好绸缎,给妻子做了两件合身的旗袍。但张珍宝把这两件旗袍珍藏了几十年都舍不得穿,以至于如今看起来都像新的。

  后来,钱锦康调入海宁供电系统工作,张珍宝则一直在家中干农活、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各种农活的行家里手。

  1979年,钱锦康从海宁供电部门退休。考虑到妻子一直在乡下非常辛苦,他便于1980年用单位分配的小房子另加积蓄,购置了一套大房子,把老伴接到海宁城区,相互照顾,并一直生活到现在。

  有一年,张珍宝身体不好,住进了嘉兴市区的医院,钱锦康呆在家里非常担心,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老伴病情。那些天,他一定要听见老伴的声音才睡得着觉。好几次,他都独自一人默默流泪,希望老伴能早点回到自己身边。

  钱锦康74岁那年,也到嘉兴市区动过一次手术。他住院的那段日子,张珍宝也是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老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便坐立不安。老伴出院那天,张珍宝等在门口,见到老伴就说:“胡子长了,人瘦了很多。”满心的疼爱。

  去年,钱锦康又在医院住了几天,张珍宝在家里急得团团转。没了老伴的陪伴,钱锦康在医院里想了很多。病痛最严重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熬不过了,便把子女们都叫到了床边,说:“我活到这么大,也应该知足了,可你们的妈妈我真的放心不下,我这辈子,没有把你们的妈妈照顾好,是我不对,你们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她!”

  长寿幸福有何秘诀?

  如今,钱锦康和张珍宝健康长寿、儿孙满堂,他们的子辈、孙辈、曾孙辈加起来已有近20人,孩子们个个生活幸福。钱锦康和张珍宝虽不出远门活动,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实,其乐融融。

  “你们这么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吗?”记者问。钱锦康乐呵呵地回答:“没啥秘诀,就是一直以来,两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来没有吵过架,老来生活蛮有规律。”

  据钱锦康介绍,每天清晨6点多,他和老伴就会起床,“洗漱后,我烧开水她煮粥,吃过早点,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在楼下走走,天气不好就在家里走走,做做家务。午饭后,我们会睡两小时左右,然后在家里搓1个多小时的麻将,搓搓麻将好,不会得老年痴呆!”

  每天晚饭后,他们一起看电视。钱锦康爱看新闻,张珍宝爱看戏曲。“戏曲我不爱看,但阿姐会让我看完新闻她才看戏曲,我们看电视从来都不会在时间上有冲突!”钱锦康说,看完电视,他们会在晚上9点休息。

  他们的日常饮食非常有规律。除了中午吃米饭和一荤一素两个菜,早点和晚餐都喝粥,夏天喝的是绿豆粥,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喝赤豆粥。

  两位老人能健康长寿其实和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密不可分。记者此次采访,来开门的就是二老的二儿子钱培伦。

  钱培伦今年69岁,平时生活在海宁丁桥农村。据他介绍,10年前,他们发现父母买菜烧饭不像以前那么灵便了,于是他和哥哥钱培华便每半年一轮,天天早上从丁桥赶到海宁市区,为老人买菜烧午饭。

  “我每天早上6点55分,从丁桥坐公交车到海宁客运中心,再转车到父母家里,基本在8点左右。这时父母已吃过早点,我就去附近的菜场买点菜,再加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菜,为老人烧午饭。他们吃过午饭午休时,我做些家务,然后回丁桥。”不管刮风下雨,他和哥哥轮流坚持,天天如此。

  除了两个儿子,两位老人还有一个60多岁的女儿,就住在海宁市区。两个儿子轮流上门烧饭,老人的女儿及家人也会经常过来照料老人,让老人生活得非常幸福。

标签:
编辑:陶韬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