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浴火凤凰向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嘉兴答卷

2017-10-16 07:52:4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徐 佩 杨 洁

  2013年11月,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开园。摄影朱 骏

  2017年2月5日,桐乡巨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正在作业。摄影记者成 杰

  2016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新会馆。摄影记者王振宇

  2016年,嘉善归谷智造小镇。摄影陈 中

  江南水乡,气息温润,一股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却蕴藏其中,指引南湖儿女勇立时代潮头。

  过去五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命题。站在这样的时空维度,盘点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成效,来自红船起航地的这份答卷更显分量。

  三次产业之比由5.3:56.7:38调整为3.8:50.9:45.3;所有县(市)均靠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5年提高43.8%;“浙商回归”连续4年位列全省同档城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一组亮丽数据,勾勒出嘉兴经济新图景。

  曾经资质平平,如今华丽转身,数据背后,经济转型升级的“嘉兴路径”引人注目。过去五年,嘉兴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前行,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为区域经济走出“成长的烦恼”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破与立

  从“粗放发展”到“亩均论英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客观地审时度势,方能科学地谋篇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人多地少的嘉兴,探索出一条“无中生有”之道——没有广袤的草原,却涌现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毛衫之都;没有茂密的森林,却诞生了中国木业大县;没有丰富的棉花和化纤资源,却造就了中国服装出口第一大县……伴随着这些产业不断崛起壮大,嘉兴的“零资源经济”收获了经济界的诸多点赞。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不断加剧的要素资源瓶颈,嘉兴经济“成长的烦恼”日益加剧——“十二五”开局之初,缺地、缺电、缺工、缺钱,成为经济发展绕不开的坎。

  “四缺”之中,缺地尤甚。有关部门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未来5年嘉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相当于年新增工业产值至少1000亿元),年需工业用地6.6万亩。而嘉兴当时的现实处境是,土地开发面积已接近生态保护线,接下来5年总共还剩不到6万亩可用建设用地,其中可供工业新增用地仅有约0.6万亩。

  各种要素捉襟见肘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也到了极限。长期以来,嘉兴工业呈“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之势,小木业、小化工、小水泥、小砖瓦、小印染等“五小”行业遍地开花,由此带来的点多面广量大的各类污染,成为嘉兴人民的切肤之痛、心腹之患。

  “必须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开放共赢、集约高效的转型发展新路。”市委书记鲁俊在多个场合深入阐述转型理念,凝聚各方共识。

  如何破旧布新?科学理论彰显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指明了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也为爬坡过坎提供了动力。

  “我们对‘四缺’深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突出,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亩均产出低、资源能源消耗高。”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全市规上企业亩均工业增加值为50.3万元、亩均税收为10.7万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全市工业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占据大量空间要素资源。

  “挖存量、腾空间,使工业发展方式从铺地毯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2012年,嘉兴正式发文,明确以提高资源占用产出水平为核心,实施“退低进高”、“退二进三”。这“两退两进”,成为“两只鸟论”独具特色的嘉兴实践。

  退,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低效企业”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退出机制?怎样引导转型提升?

  面对一连串棘手问题,嘉兴迎难而上,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根据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五大项指标,每年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赋权打分,将企业划分为A(优先发展类)、B(鼓励提升类)、C(监管调控类)、D(落后整治类)四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亩均论英雄”的“重头戏”是评价结果应用。对A类企业,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信贷需求;对B类、C类、D类企业分别制定差别化政策……继2013年海宁在全省率先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后,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成为嘉兴各县(市、区)“标配”,嘉兴由此在全省率先实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全覆盖。

  “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大大压缩了低附加值、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间,有效激发了嘉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动力。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12年至2016年,嘉兴完成了四轮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四轮数据画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漂亮增长曲线:纵向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税收提高43.8%、亩均工业增加值提高39.3%、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提高19.3%、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提高62.4%、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1.7%;

  横向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从过去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现在亩均税收比全省高5.43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比全省高48.2万元!

  “亩均论英雄”,不仅看“亩均所产”,还要看“亩均所耗”,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的创新探索。值得关注的是,当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上升为浙江经验时,嘉兴已在酝酿其“升级版”——“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未来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取与舍

  弃“低小散”引“高精尖”

  历史性变革的深层力量,在于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舍得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经济发展才能换一种“打开方式”。

  嘉善干窑,曾因一条“墨汁河”而“出名”。“过去新泾港两岸低端小木业扎堆,落后的生产工艺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干窑镇党委副书记芮晓荣说,“经过这两年的彻底整治,现在干窑的环境和经济都脱胎换骨了!”

  当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腾退“低小散”企业,也有人表示担忧:“淘汰关停污染企业,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事实打消了这些疑虑。“墨汁河”重现水清岸绿鱼游的美景,整个干窑面貌焕然一新,小镇“吸金指数”快速上涨。一个3.06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应运而生,不但吸引了一批高端智能装备企业入驻,还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喜结连理”。

  从干窑放眼全市,无论是小木业污染形成的“墨汁河”,还是喷水织机污水排放形成的“牛奶河”、钢铁行业污染形成的“黄河”、印染行业污染造成的“红河”,嘉兴始终把准“取与舍”的辩证法,紧绷“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这根弦——操控无人机空中看、乘坐高铁沿线查、发动群众深入找,自揭影响发展环境的疮疤,全面排查各类“坛坛罐罐”。

  “三改一拆”,也是一招倒逼拳。在全面拆除腾退村级“低小散”工业之后,平湖把腾退出来的零碎土地集中置换,如今,一个“54村抱团联建项目”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欧洲(德国)产业园内运作得风生水起。这个占地120亩、所有厂房均按照德国标准打造的项目,深受德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欢迎,已吸引德国伊维式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

  “德国伊维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链条供应商,租了60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税收达到近千万元,相当于亩均税收100万元。按照这样的水平测算,租金收入加上分红收入,每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以净增20万元以上。”该项目负责人冯建卫介绍说,“退散进集”既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解决了经济发展的空间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提升发展环境,以“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拓展发展空间,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这套“倒逼拳”,拳拳相接,环环相扣。

  过去五年,全市腾退工业项目1462个,腾退面积5.3万亩。伴随着一块块低效用地得以“松绑”,“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纷至沓来。五年间,全市已腾退土地上新进工业项目542个,新进面积约3万亩,据初步测算,亩均销售收入比原项目提高约8倍,亩均税收比原项目提高约10倍。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块占地219亩的土地,过去是一家创办10年的传统木业企业,因经营不善一直走下坡路,闲置厂房越来越多,前行包袱越来越重,亩均税收不到5万元。2012年下半年,整块地连带厂房整体易主,索菲亚家居入驻。“我们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以此提升每亩地的含金量。”索菲亚家居(浙江)总经理高美荣表示,2016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1.24亿元,实现税收超1.5亿元,亩均产值较“前任企业”增长了约10倍,亩均税收较“前任企业”增长了13倍。

  取舍之间,吐故纳新。过去五年,嘉兴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日、中荷等多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并把这些平台作为招商选资的主平台、主阵地,坚持引浙商与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既招引“高大上”的龙头企业,也引育“专精新”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近五年,在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热点地区同类城市的激烈“PK”中,嘉兴每年新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超亿美元项目20个以上,先后引进了德国宝沃汽车、美国山水六旗、荷兰飞利浦电器、美国雅培奶粉、丹麦乐高玩具等123个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超亿美元项目,五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位列全省第三,相当于省内除杭州、宁波以外其他8个地市的总和;“浙商回归”连续4年位列全省同档城市第一。

  取舍之间,结构调优。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为3347.3亿元、1974.7亿元和2723.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42.7%、25.2%和34.7%,占比与2011年相较分别提高了24.0个、4.2个和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造纸、化纤、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八大传统产业的规上产值为3153.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2%,占比较2011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

  新与旧

  变“单引擎”为“双引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当传统动能修复和新兴动能培育同时按下“快进键”,区域经济发展无异于安上了动力强劲的“双引擎”。

  9月,杭州,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企业家协会的专家会同100多位知名浙商,齐聚“光荣浙商2017温暖者美衫联圆桌会”,深度探讨产业创新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工具。

  诞生于桐乡濮院的美衫联,何以成为专题圆桌会主角?原来,9月1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2017年度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美衫联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典型案例,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一同入选研究报告。

  “濮院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一件毛衫在这里形成了涵盖纺纱、编织、印染、辅料生产、机械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但也存在着买货难、卖货难、融资难等行业性问题。”美衫联董事长金根华介绍说,“要用互联网与金融资本的力量,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为企业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库存、节省支出、增加盈利点。”今年6月,美衫联毛衫产业互联网一期项目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入驻该平台的合伙企业有30家、供应商有200余家、服务商有100余家,平台协议流量已达15亿元。

  毛衫产业与互联网擦出的“火花”,是嘉兴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一个掠影。近年来,嘉兴“两化”深度融合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有效推动了“嘉兴制造”提质增效。

  传统动能加快修复,“四换三名”是又一重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工具箱里工具多。

  嘉兴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投资工作,已连续5年获评全省考核一等奖。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2013年至2016年,嘉兴“机器换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9.16亿元,占同期工业投资的半壁江山,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四换三名”犹如一盏盏指示灯,引领大批身处传统产业的企业完成蜕变,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阔步前行。

  走进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邦二期CP2项目的智能车间,只见各类工业机器人“在地上走、在天上飞”,只需屈指可数的员工进行巡视和维护。桐昆技术总监孙燕琳说,化纤行业几乎三年一洗牌,得益于巧做“加减乘除法”,桐昆才得以持续保持竞争力,稳居世界化纤行业龙头地位——做优质项目的加法,不断释放新动能;做落后产能的减法,甩掉“前行的包袱”;做创新引领的乘法,掌握行业话语权;做降本增效的除法,走向智能化、绿色化。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长新枝”,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过去五年,嘉兴因势利导发展实体经济新增点,聚焦互联网经济、旅游经济、楼宇经济、特色小镇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支柱产业。

  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持续释放,互联网经济一马当先,成为嘉兴“首位经济”。嘉兴突出强产业、强基础、强应用,着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先后引进了总投资60亿元的阿里巴巴集团菜鸟城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中航信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富通项目,晶科能源、闻泰通讯已成长为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016年,嘉兴互联网核心产业综合评价居浙江第二,全市信息经济总产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1113.1亿元,同比增长33.2%。

  旅游经济爆发式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3%和18.1%,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海盐引进了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项目、嘉善引进了总投资约52亿元的“梦东方·梦幻嘉善”项目、桐乡加快打造濮院古镇、海宁加快开发盐官古镇……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还将迎来一批旅游新地标。

  楼宇经济成为嘉兴经济新增点。针对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楼宇资源,嘉兴通过实施招商一批、盘活一批、提升一批,着力打造“空中产业园”、“立体开发区”。2016年,全市有税收超千万楼宇100座,其中税收亿元以上楼宇8幢。

  特色小镇作为经济新平台表现十分抢眼。截至目前,全市有36个镇(街道)开展了省市两级特色小镇创建,12个小镇进入省级创建名单,2个成为省级示范小镇。曾经是“一张白纸”的秀洲光伏小镇,如今已是集聚高端资源的“强磁场”,先后集聚光伏企业110多家,吸引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电科等一流光伏研究机构10家,汇聚了院士1名、“国千”专家5人,成为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光伏产业高地……

  新兴动能“连连看”,看点很多,精彩不断!

  高与低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2016年9月,习总书记在钱塘江畔发出这样响彻大地的最强音。嘉兴紧握这把“金钥匙”,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方位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2006年,一支30人的团队来到嘉兴科技城,播下了一颗名不见经传的创业种子。从年产值“零基础”到年产值“120亿元+”,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享誉全球的行业霸主……10年来,闻泰通讯以科技创新为“秘钥”,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

  “闻泰的核心资产是研发,我们认为,质量是研发出来的,效率也是研发出来的。”闻泰通讯副董事长肖学兵介绍说,闻泰通讯当下正在全力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链,其眼光已从智能手机ODM看向更为宽广的物联网领域。

  创新是企业激流勇进的生存之道,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过去五年,嘉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

  多维度回望嘉兴走过的科技创新之路,“走在前列”无疑是最闪耀的高频词——全域创新走在前列、院地合作走在前列、人才引进走在前列、产业创新走在前列、科技金融改革走在前列……

  全域创新格局凸显。乌镇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秀洲国家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以及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等产业平台遍地开花,承载力持续提升。

  院地合作多点开花。近年来,嘉兴先后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50余家。

  人才引进大气磅礴。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09.8万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8个;引进“国千”专家182名、“省千”专家148名,省领军创新创业团队4个,遴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809名,领军人才企业近5年累计纳税达9.3亿元,并进入年纳税额增幅35%左右的高速增长期。

  产业创新猛进如潮。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家,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13.2%;全市拥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8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47家。

  科技金融改革敢为人先。近年,嘉兴以建设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改革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建立了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小贷、科技银行、风投基金等科技金融机构体系和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最大限度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就在去年,全国首家“政保企”合作共建的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嘉兴。

  创新驱动的乘法效应,还将在嘉兴持续释放。去年年底,嘉兴作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被省委、省政府列为4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之一。今年年初出炉的《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擘画了嘉兴创新驱动的新蓝图。

  “作为全省地级市唯一的首批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我们感到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要高扬科技创新旗帜,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市委书记鲁俊掷地有声。她指出,要以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省校合作样板区、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两区一城一走廊”为重点,全力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创新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嘉兴经济必将更加动能澎湃,加速奔竞向前!

标签:嘉兴 经济 转型 未来
编辑:叶嘉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