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风雨10多年 播讲6千场 东阳笔架山有个"老徐新闻直播间"

2017-09-21 10:50:45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盛游 通讯员 韦春森

  “金华全市的乡镇书记一起开了个交流会,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2018年立法建议项目,第十一届磐安药博会马上开幕了……”近日,东阳市区南岘新村老党员徐惠忠在笔架山麓“心博园”旁讲解八婺新闻。据了解,“老徐讲新闻”每天早晚开讲,寒暑不间断,已经坚持了10多年,主讲新闻6000多场,徐惠忠被当地众多百姓称为“草根新闻主播”。

  今年已80岁的徐惠忠现住在南岘新村,上世纪50年代末入党,曾在部队20多年,转业后一直在东阳供销联社任职,先后担任干部38年。退休赋闲在家后,他发觉社会上看报纸和电视新闻的人渐渐少了,城区早已撤了有线广播,一些人常被手机传闻和小道消息绑架。针对这一情况,老徐想到自己一直来喜欢读报纸、看电视,就萌生了“讲新闻”的想法。

  当时,到笔架山登山健身、休闲娱乐的市民很多,尤其是清晨和晚间人气更旺。于是,徐惠忠就看好这两个时间点,选定笔架山麓灵山禅寺前的一块平地,创建了一个“老徐新闻直播间”,每天早晨和晚间为大家讲新闻。后来,这块平地被拓宽并浇上混凝土,在小广场西北面的旮旯里,还种上了一棵大桂花树,四周摆放着4条大理石双人椅和一些石凳子,环境好了,听老徐讲新闻的人越来越多。

  听新闻的大多是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其中王樟梓、蔡国良等6位退休教师都已经80岁上下;也有年轻的,大多是登山的市民,其中也有外地在东上班的农民工,少则10多人,多者三四十人。

  “我给大家讲的新闻都是从报纸、电视等正规渠道挑选出来的。”徐惠忠说,至于道听途说的东西一概拒之。老徐家里每年订阅《金华日报》《中国老年报》等三四份报纸,为了拓宽新闻信息源,他每天上午还要到市图书馆读书看报。“至少半天时间,风雨无阻,每天看不少于10份报纸”。徐惠忠恪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座右铭,每天认真摘记报刊和电视中的新闻信息,“一年要买好几盒笔芯,每年要写掉五六本笔记本。”老徐说。

  为了对抗记忆力的衰退,徐惠忠每天将摘记的新闻素材,根据重要性和贴近性等原则安排好讲解次序,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读与记,记熟了就开始试讲。如果遇到一些难懂的词句及专有名词,为了让大家听得明白,老徐就查阅工具书逐一注解,或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延伸和拓展。一些新闻涵盖面广、信息量大,老徐就要进行一番提纲挈领的“二次编辑”,以便作“导语式”讲解。到了下午4时许,老徐再把当天的新闻读记几次,再作试讲。一般情况,早晚各讲解七八条新闻,以国内新闻为主,为了配合我市中心工作,《金华日报》上的本地新闻往往是“重头戏”,如“三条廊道”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笔架山麓小广场上没有电灯,徐惠忠每晚都是摸黑脱稿讲新闻。如果下雨,就移到小广场南面的“心博园”里。早上,许多大妈要在小广场上练排舞、做健身操,为避免场地冲突与音响干扰,“讲新闻”就转到灵山禅寺后面的一块空地上进行,那里只有6条石凳子,不少人只能站着听新闻。到了冬天,坐着石头凳子太冷,于是徐惠忠就与大家来来回回地边走边讲新闻。有时出门时天晴,后来突然下雨,老徐的妻子朱雪梅会及时把雨伞送来,她说:“老头子被雨淋出感冒,就会影响到讲新闻啊!”

  10多年来,除非下大雨或大雪封门,老徐每晚7时都会准时开讲,每场约半个钟头。整个讲解过程是互动形式,听众可以随时提问,大家也可以互相讨论,如果大家收集到别的好新闻或有什么心得体会,都可以作现场交流。

标签:老徐 新闻
编辑:叶嘉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