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湖州 正文

营造水岸景观增强自净能力 小微水体成房前屋后"一景"

2017-08-18 11:16:06 来源: 湖州晚报

  八根水柱组成的喷泉翻腾着,碧水波纹轻轻荡漾开去,岸边绿地上村民悠闲地散着步……昨天,记者来到吴兴高新区大钱村路边的一处池塘边,仿佛置身一个小公园。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水质发臭的黑水塘。

  今年4月,大钱港村的这个池塘被一家环保企业“承包”,进行小微水体清淤剿劣,通过技术准备、底质改造、水下森林构建、水生态再造、景观生态优化、智慧生态管理等步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型生态系统。岸边也修起木桩和驳岸,原先的土坡变成绿地。

  大钱港村池塘的转变,是我市小微水体实施“生态疗法”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全域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 1752个挂号问题小微水体全面完成整治销号,全市77个县控以上监测断面100%达到或优于Ⅲ类以上水质,比去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

  “治理问题‘小微水体’,不仅要提升水质环境,还要营造水岸景观,让这些原本丧失功能的小沟、小渠、小池塘等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城乡建设的亮点和百姓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巩固剿劣成果,我市各地纷纷推出小微水体生态治理模式。在水体长效保洁的同时,通过连通小微水体、种植水生植物、增添人工湿地等方式,不断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营造水岸生态景观,把小微水体打造成百姓房前屋后的一处处“风景”。

  在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董家角湿地、池塘和东海埭池塘这3处互不连通的小微水体,原本垃圾遍布、水体黑臭,村民避之唯恐不及。镇里采用“控污、清淤、连通”整治方式,在截污纳管、取缔畜禽养殖和清理淤泥的基础上,开挖地埋管道和渠道引流,实现水体循环流动,水质从原先的劣V类提高为Ⅲ类。

  “为了让小微水体有‘管理员’,今年我市全面推动‘河长制’扩面工作,设立近5000名小微水体‘河长’。部分县区还推出志愿者‘护水队’、妇联‘河保姆’、乡贤‘兜长’等多种护水模式。”该负责人介绍,市治水办还组建48个剿劣专家服务团,加强对治水工作的技术、业务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各地还根据各自特点,创新治水护水模式。南浔区善琏镇设立小微水体星级动态评定机制,水质保持好的增星、差的摘星,与年终考核挂钩;德清县针对中心城区小微水体流动性差的问题,今年中心城区计划生态补水30多万立方米;长兴县煤山镇引入“第三方”力量,让群众评判小微水体保洁工作。通过常态化养护和巡查,确保经过治理的小微水体保持“水清、岸洁、景美”的整治成效。

标签:小微 水体 景观
编辑:叶嘉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