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夏日炎炎池亭丽 小桥流水乡愁留
华溪柿后段:打造最美农村景观廊道

2017-07-19 15:10:26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张黎明 徐睿

  华溪是永康的“母亲河”,发源于永康北部的唐先镇,总长41.9公里,流经该市龙山镇、古山镇、芝英镇、石柱镇、永康开发区、东城街道,最后汇入永康江。其水体一度遭受污染,出现V类、劣V类地表水。近年来,永康投入大量资金,坚持水岸共治,目前已建成沿江绿道30多公里,其中柿后、桥头周等断面稳定在Ⅲ类水质。

  本期“婺江行”,记者走访了华溪芝英镇柿后段。柿后村本地人口2400多人、外来人口3500多人,大小企业包括家庭作坊100多家,是永康第八大村。近年来,依托“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凭借傍水而居的自然环境,该村把“生态建村”理念融入各项工作,整治杂乱之所,增绿化,建小品,全力打造最美农村景观廊道。

  碧溪岸边的街头小品钓鱼翁

  一不小心就被惊艳到

  “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璃。”沿着东永一线前行,在一座巍峨壮观的石牌坊处转向,便来到了位于永康中部、华溪之滨的柿后村。村口不远便是华溪与球溪的交汇处,再转个弯,笔直的华溪沿岸绿道映入眼帘。一路前行,蓝天碧水,青草幽幽,一座座吊桥、石桥、登高桥将两岸连接起来。

  漫步在溪对岸1.8公里长的枫渡生态廊道,碧溪码头、登高桥、外关门、枫渡吊桥、碧溪钓鱼翁、假山生态公厕等廊道景观串联其中,鱼跃青藤、灵猴纳凉、古樟林影、胸有成竹等街角小品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将上世纪建房所用的石柱收集起来,整齐竖立在溪边,变成可以“看得见历史”的护栏;将废旧轮胎漆上各种颜色,一个个固定在两岸石堤上,顿时成为亮眼的风景;在一个个古时献祭用的木桶底部画上猪、羊等贡品,整齐排列着嵌进墙体,一堵彰显农耕文化的艺术墙就这样诞生……这些都是散落在华溪后柿段的街角小品,行走其间,一不小心就被惊艳到。

  看惯了白天的景致,换个时间,熟悉的风景又瞬间让人惊艳。夜晚的华溪两岸成了光的世界,两条霓虹灯带倒映水中,透着几分温柔与宁静,岸堤上是熙熙人流。华灯初上,月上柳梢,劳累了一天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两三千人犹如赶集般会聚在此,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有的纳凉,有的跳舞,有的唱戏,甚至还有来自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即兴对山歌,小摊小贩们也趁机卖起瓜果饮料或各类小商品,形成一个繁荣热闹的小夜市。

  大投入清出一江碧水

  碧溪长廊成了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曾几何时,乡村的美丽风光,被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场景所替代。已连任五届村支书的陈建勇记得,2004年他上任之初,华溪沿岸是无法行走的。“不仅是因为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而且在枯水季节,溪水是发臭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以前露天粪缸那样的气味,人都不敢靠近,更别说是洗衣服。”陈建勇说,“这些年,我们在做的和要做的,就是让田园风光重回视野,让乡村变成美丽家园,让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重现,让村民不愿离开,让过客还想再来。”

  早在2006年柿后村启动“三清四改”村庄整治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管住各家各户的阴沟水和大小企业的污水。即把污水用管子全部接起来,不让流到池塘和溪流。同时投入大量资金,铺浇水泥路,外墙粉刷,改造池塘,建造公厕,铺设下水管,仅绿化面积就达3万多平方米。2007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新永康人之家”,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环境。

  2016年,柿后村借“五水共治”东风,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绿道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华溪枫渡廊道。在永康市水务局投资500余万元进行华溪柿后段堤岸整治工程的基础上,该村投入280万元资金,把原先杂草丛生的溪边小道整修成一条1.8公里长的休闲游步道。同时,在两岸种植300多株树木,安装80余盏路灯,并建起碧溪码头、胸有成竹、登高桥、外关门、游玩吊桥、碧溪钓鱼翁、假山生态公厕等廊道景观和街角小品。

  鉴于华溪后柿段的拦水坝截留了大量淤泥,15年来从未清理,导致华溪在枯水期时由于缺乏活水而水质变差,后柿村又投入10万元进行清淤,并整治村内池塘。村里雇了两台挖机,用4辆大货车运淤泥,跑了300多辆次,将发黑发臭的淤泥装袋运走。

  今年以来,随着村庄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相继完成,华溪柿后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水以上。球溪的水质也提升到Ⅲ类水以上,并率先完成Ⅴ类支流整治。

  犄角旮旯建小品增绿化

  “家还是家,院还是院,却没有了杂乱。”村民们欣喜地看着这两年来的巨变。

  早年,柿后村有一块3万多平方米的集体留用地,已闲置多年,不少村民搭棚围墙,随意占用,杂乱无章。为了劝村民拆除违法建筑,陈建勇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说服所有村民。随后,村里利用这片闲置地建起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6幢标准厂房,出租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90多万元收入。

  这次成功的拆违经历,让柿后村干群形成共识。于是,去年年初永康市提出借“治危拆违”开展街角小品建设后,柿后村行动很快。陈建勇第一个拆除自家两间旧房。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儿子拆除一间80平方米用于出租当仓库的铁皮房。“打造精品村,必须党员干部带头。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我身上担子很重。如果我停下来了,村里的建设也就停下来了。”

  华溪与球溪交汇处的岸边,原本有10多家低小散企业和家庭作坊,有纸板加工、模具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大多有污染。今年5月,镇村下定决心全部进行清理。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特别是其中两家是外来人员开办,不仅办厂甚至连家都安在这里,因此清理工作难度非常大。镇村干部上门10多趟,讲政策,解心结,帮助他们另找厂房,最终取得支持。从通知到搬迁一空,前后仅20天,1.6万平方米的空地被清理出来。陈建勇说:“现在,我们用绿化覆盖。等建设用地指标批下来,这里要结合旧房改造建设安置用房。”

  “拆掉乱搭乱建,清除犄角旮旯的陈年碎物,街角小品、绿化等工作就跟着进场,用美景将整治成果固化。”陈建勇说,柿后村将街角小品打造和“三治四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推进,把原先的卫生死角变成如今的一道道景观。去年以来,村里已完成沿线涉水违建拆除整治2.2万平方米,涉及农户8户、工业企业10家;投入建设资金600余万元,建设完成街角小品30余个、生态绿道1.8公里。

  美村美景得民心获力挺

  既要生态美、村容美,也要庭院美、生活美,更要乡风美,建设美丽乡村就要为村民带来美好生活。“村民是受益者,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陈建勇说,只有支持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更早地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在建设街角小品时,妇女代表成天忙着去村民家收缸收磨等老旧用具,得到村民支持。“村民陈某家乱搭乱建,那天,我们上门做工作。要知道,那个六七十平方米的违建,每年租金在两万元以上。他没有反对,也没有提要求。我们告辞出门时,陈某80多岁的母亲追了出来,一开始我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要反悔了。没想到,她不但没意见,还硬塞给我自己晒的半斤梅干菜。”陈建勇说,近期已有好几十户村民拆掉了自家的危旧老房和乱搭乱建,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了空间。

  长期以来,村民夏金雪坚持给门前的花坛浇水。“我每天都打理这个花坛,每天都要浇水。”这处花坛并非私人花坛,而是柿后村的一处街角小品。既然不是自家花坛,为什么还要每天浇水呢?夏金雪说,这花坛里的花草,都是村里统一管理的。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但刚好就在自家门前不远处。“我把花草照顾好了,也就扮靓自己家。环境这么好,每天看到都开心。”

  在柿后村,像夏金雪一样主动打理街角小品的村民不在少数。陈建勇说,虽然村里专门安排六七人打理,但是他们主要还是以公共区域为主,房前屋后的花坛、盆栽,大部分都是村民自己主动参与管理。

  “房前屋后是小家,村容村貌靠大家。村里干净整洁了,村庄美丽了,村民就有了家园归属感。”陈建勇说,正是这份归属感让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下一步,村里将向村民继续发放美丽福利,每户村民的房前屋后都会有精心设计的盆栽小景,打造“花漫柿后”。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就在本月初,有商人主动上门,有意在柿后村投资几百万元开发水上乐园项目。

  “华溪沿岸景观要不断增加,沿岸小摊小贩要纳入夜市集中管理,卫生、安全工作也要及时跟上。还要搞观光农业,发展农家乐、民宿。”陈建勇在介绍近期规划时说,柿后村将以枫渡生态廊道为载体,利用上溪滩基本农田改造,发展溪田地块生态农业,建设“百亩田地、百种水果、百姓采摘”的百果园。通过打造绿色景观,完善服务设施,将华溪沿岸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家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充满乡愁、风景宜人、更美、更有活力的新农村。

标签:华溪柿 最美 农村
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