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江县浦阳街道宣和社区,有一位名叫边田牧的99岁老人,每天与破伞为伴。他把一把把破伞修理改装成便民伞、爱心伞,免费给有需要的人使用。边爷爷说:“年纪大了,能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很快乐。”
邻居曹大姐告诉记者,每当下雨天,边爷爷就会把修好的伞放到家门口或是送到社区居委会,让有需要的人自取,33年来从未间断。
66岁开始修伞就再没停过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边爷爷家,看见他坐在小凳子上,手中拿着一把破旧雨伞,边上放着修伞工具,麻利地修着伞。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破伞,有些伞只剩下伞骨、伞柄、伞面,旁边的桌上还有各种弹簧、伞帽等部件。“这些破伞有些是别人不要送给他的,有些是他从路边捡来的,在他的眼中都是宝。” 宣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甄燕君说,每隔一段时间,边爷爷就会送一批修好的伞到社区充当便民伞。
“我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修伞只不过是老来的一个兴趣。”边爷爷告诉记者,他以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由于浦江的发展建设,他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直到66岁才开始学修伞。当时家人都劝他好好在家养老,别再折腾,可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
“当时家里恰好有两把破伞,我闲着没事就自己开始捣鼓,修了半天都没有修好。”边爷爷性子好强,索性和这两把破伞杠上了。他说,为了能学会修伞技术,他常常在浦江县城里找走街串巷的修伞人,默默地站在一旁看他们是怎么修理的,回来后马上实践。不用几次,他就基本掌握了修伞的诀窍,手艺也逐渐娴熟。
“修伞就好比医生要‘望闻问切’,把伞撑开,收起,再撑开,再收起,反复两次,就基本可以判断毛病在哪里。”几次成功之后,边爷爷竟对修伞“上瘾”了,开始主动帮邻居修理破伞。他说,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修就是33年。
“刚开始每天可以修10多把伞,现在年纪大了,手脚变得有些迟缓,但也坚持一天至少修一把伞。”边爷爷说,修伞已经成为了他下半生不可或缺的事,只要手脚还能动,眼睛还可以看见,他就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自己修的伞能给更多人带去便利。
33年与伞为伴,不忘给人传授经验
“现在的伞,一把至少几十元钱;有的还防紫外线,要好几百元,坏了一点就扔掉,实在太可惜了。”边爷爷说,每当他看到垃圾桶里有破伞,总会把它们带回家,修一修、洗一洗,伞又可以用了。“又节约又坚固,多好呀。”
“有些伞是伞面破了,有的伞是伞骨断了,还有些是伞柄弯了,但它们依然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管什么样的破伞,在边爷爷的手中都能焕然一新。从儿童伞、短柄伞到长柄伞等,每个零件都能在他的手中重新组装和调配。他说,有时候两把同类型破伞正好坏的地方不同,就可以把它们拆下来,再融合在一起,修好后就和新伞一样。
在边爷爷的影响下,99岁的妻子也经常来给他打下手。“刚开始,她还觉得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有些生气,后来看到修好的伞这么好看,竟然让我教她怎么修。”边爷爷说,多年来他能坚持修伞,老伴对他的支持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会慕名来到宣和社区找他修伞。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一位浦江年轻人来修伞。“你这把雨伞是骨架钢条连接处坏了,可以用尖嘴钳和铁丝来修复,将连接处坏的铁帽卸下来,用铁丝代替,用钳子拧紧,注意铁丝拧完的头要朝里,以防刮坏伞面。”边爷爷边修边和年轻人介绍修伞的方法,一步一步教他如何修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有人愿意学修伞,我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记者看到,因为多年修伞,边爷爷的手变得非常粗糙,手指上长满了老茧。而在他看来,这些老茧是他生命中值得珍视的记忆。记者初略估算了一下,即使按照一天修一把伞的进度,边爷爷在33年间也至少修了上万把伞,给数以万计的人带去了便利。
帮人修伞分文不取,谁需要就给谁
这位浦江年轻人在修好伞后,拿出一张百元大钞作为修理费,边爷爷却双手一摆,果断地拒绝了。“帮人修伞,我从不收钱。”边爷爷说,他们老两口平日里不愁吃喝,修伞只是为了让自己老有所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边爷爷生活很简朴,很多人找他修伞,都会递给他超额修理费,但他有自己的原则。”边爷爷已经99岁高龄,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曹大姐告诉记者,边爷爷有一双巧手,平时经常帮邻里做这做那,总是乐呵呵的。
“边爷爷每年都会把自己修好的伞送给邻居,一家一把,让我们很感动。”曹大姐说,边爷爷的热心肠邻里皆知,大伙儿对他都特别敬重。他助人为乐的品质与事迹,还常常被父母们用作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趁着现在身体还行,争取多修几把,有谁需要就给谁。”边爷爷表示,看着自己精心修好的伞能够帮到别人,就已经很开心了。
如今,修伞已然成了边爷爷最重要的“工作”,偶尔他也坐在屋外看看报纸。他说,99岁的他什么都不想,过一天就赚一天,能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
在浦江县浦阳街道宣和社区,有一位名叫边田牧的99岁老人,每天与破伞为伴。他把一把把破伞修理改装成便民伞、爱心伞,免费给有需要的人使用。边爷爷说:“年纪大了,能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很快乐。”
邻居曹大姐告诉记者,每当下雨天,边爷爷就会把修好的伞放到家门口或是送到社区居委会,让有需要的人自取,33年来从未间断。
66岁开始修伞就再没停过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边爷爷家,看见他坐在小凳子上,手中拿着一把破旧雨伞,边上放着修伞工具,麻利地修着伞。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破伞,有些伞只剩下伞骨、伞柄、伞面,旁边的桌上还有各种弹簧、伞帽等部件。“这些破伞有些是别人不要送给他的,有些是他从路边捡来的,在他的眼中都是宝。” 宣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甄燕君说,每隔一段时间,边爷爷就会送一批修好的伞到社区充当便民伞。
“我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修伞只不过是老来的一个兴趣。”边爷爷告诉记者,他以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由于浦江的发展建设,他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直到66岁才开始学修伞。当时家人都劝他好好在家养老,别再折腾,可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
“当时家里恰好有两把破伞,我闲着没事就自己开始捣鼓,修了半天都没有修好。”边爷爷性子好强,索性和这两把破伞杠上了。他说,为了能学会修伞技术,他常常在浦江县城里找走街串巷的修伞人,默默地站在一旁看他们是怎么修理的,回来后马上实践。不用几次,他就基本掌握了修伞的诀窍,手艺也逐渐娴熟。
“修伞就好比医生要‘望闻问切’,把伞撑开,收起,再撑开,再收起,反复两次,就基本可以判断毛病在哪里。”几次成功之后,边爷爷竟对修伞“上瘾”了,开始主动帮邻居修理破伞。他说,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修就是33年。
“刚开始每天可以修10多把伞,现在年纪大了,手脚变得有些迟缓,但也坚持一天至少修一把伞。”边爷爷说,修伞已经成为了他下半生不可或缺的事,只要手脚还能动,眼睛还可以看见,他就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自己修的伞能给更多人带去便利。
33年与伞为伴,不忘给人传授经验
“现在的伞,一把至少几十元钱;有的还防紫外线,要好几百元,坏了一点就扔掉,实在太可惜了。”边爷爷说,每当他看到垃圾桶里有破伞,总会把它们带回家,修一修、洗一洗,伞又可以用了。“又节约又坚固,多好呀。”
“有些伞是伞面破了,有的伞是伞骨断了,还有些是伞柄弯了,但它们依然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管什么样的破伞,在边爷爷的手中都能焕然一新。从儿童伞、短柄伞到长柄伞等,每个零件都能在他的手中重新组装和调配。他说,有时候两把同类型破伞正好坏的地方不同,就可以把它们拆下来,再融合在一起,修好后就和新伞一样。
在边爷爷的影响下,99岁的妻子也经常来给他打下手。“刚开始,她还觉得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有些生气,后来看到修好的伞这么好看,竟然让我教她怎么修。”边爷爷说,多年来他能坚持修伞,老伴对他的支持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会慕名来到宣和社区找他修伞。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一位浦江年轻人来修伞。“你这把雨伞是骨架钢条连接处坏了,可以用尖嘴钳和铁丝来修复,将连接处坏的铁帽卸下来,用铁丝代替,用钳子拧紧,注意铁丝拧完的头要朝里,以防刮坏伞面。”边爷爷边修边和年轻人介绍修伞的方法,一步一步教他如何修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有人愿意学修伞,我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记者看到,因为多年修伞,边爷爷的手变得非常粗糙,手指上长满了老茧。而在他看来,这些老茧是他生命中值得珍视的记忆。记者初略估算了一下,即使按照一天修一把伞的进度,边爷爷在33年间也至少修了上万把伞,给数以万计的人带去了便利。
帮人修伞分文不取,谁需要就给谁
这位浦江年轻人在修好伞后,拿出一张百元大钞作为修理费,边爷爷却双手一摆,果断地拒绝了。“帮人修伞,我从不收钱。”边爷爷说,他们老两口平日里不愁吃喝,修伞只是为了让自己老有所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边爷爷生活很简朴,很多人找他修伞,都会递给他超额修理费,但他有自己的原则。”边爷爷已经99岁高龄,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曹大姐告诉记者,边爷爷有一双巧手,平时经常帮邻里做这做那,总是乐呵呵的。
“边爷爷每年都会把自己修好的伞送给邻居,一家一把,让我们很感动。”曹大姐说,边爷爷的热心肠邻里皆知,大伙儿对他都特别敬重。他助人为乐的品质与事迹,还常常被父母们用作教育孩子的“教科书”。
“趁着现在身体还行,争取多修几把,有谁需要就给谁。”边爷爷表示,看着自己精心修好的伞能够帮到别人,就已经很开心了。
如今,修伞已然成了边爷爷最重要的“工作”,偶尔他也坐在屋外看看报纸。他说,99岁的他什么都不想,过一天就赚一天,能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