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一群会“折腾”的老人
2019-04-09 15:31:26
来源: 衢州日报 方俊 黄欢 姚肇鸿 季艳春

  含饴弄孙、跳舞看报,这是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但也有一群老人不走寻常路,他们中,有利用一技之长,退休后依旧坚持工作,在专业领域贡献智慧和才干的;有爱学习的农村老人,每周坚持来城里上课“充电”; 有做起“领队”,带着村民一同出去旅游,见世面的……

  这些会“折腾”的老人,充满活力,用自己的方式颐养天年,幸福感、满足感充溢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退而不休, 在工作中颐养天年

  66岁的朱德琳很忙,退休以来,他一心扑在“三叶青”(又名金线吊葫芦)的种植开发上。

  2014年,朱德琳从衢江区农业局退休后,浙江广胜集团慕名找到他,让他负责中药材种植开发。朱德琳一直对中药材情有独钟,上大学前就认识了数百种中草药,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度过了校园时光。

  三叶青是广胜集团首个开发的珍稀药材产品,在衢江区廿里镇,有1000多亩种植基地。在过去的几年里,朱德琳一心扑在这个小东西身上,“为了保证药材的自然属性和质量道地性,我们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营造避光避雨、通风透水、耕休交替、与草共生的三叶青生长环境,先后做了100多项田间试验。”聊起退休后的事业,朱德琳几乎不带停顿,一口气说上大半天。

  如今,辛苦付出有了初步收获,去年冬季,第一批三叶青喜获丰收,还拿到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而朱德琳只是说自己运气好,退休时赶上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这才有了发挥的余地。

  朱德琳是衢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下文简称老科协)的会员,这个由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行业协会,可谓卧虎藏龙。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现有会员170多位,其中近一半退而不休,依然活跃在专业领域。

  4月3日采访当天,记者还见到了另外两位行业人才,一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蔡叔眉,86岁的他在机械制造方面是专家,退休后,被红五环集团“挖”去继续做研发。蔡老很低调,“不要过多宣传我个人,你应该写一写为机械制造付出心血的一线研发人员。”

  另外一位是74岁的王金心,是衢州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专业人才之一,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就是他负责开发的。退休后的王金心,忙碌程度并不亚于退休前:任职于多个协会,包括老科协,他是前一任会长;日常生活里,将时尚进行到底,手机上装了喜马拉雅、得到、抖音等网红APP,结交的朋友也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他还喜欢购物,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基本靠网淘,如果不想做饭,就点外卖,各种软件玩得不要太溜。

  退休10余载,熟悉互联网的王金心,满腔热情为他人服务。在担任老科协会长期间,他开办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手把手教会员怎么使用智能手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在网上订鲜花,快递到每位会员家中。

  “老年人待在家颐养天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们虽然身体渐渐苍老,但心态始终年轻,既然这样,干吗不贡献一点绵薄之力?”王金心说,老年人发挥余热,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又充实了生活,一举两得。

  老了也要求进步, 农村老人来城市“充电”

  最近,79岁的徐开妹成了“大学生”,虽然读的是老年大学,但在家人看来,那也是“高等学府”。

  开春后,徐开妹和舒金兰、王云仙,结伴到衢州城区开始“求学生涯”:每周二上午,她们出现在柯城区府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养老服务中心),上一个半小时的越剧课;到了周四,上午她们还是在养老服务中心上越剧课,下午转场到衢州市老年大学唱越剧。

  为什么要强调到衢州城区?因为这三位老人住在柯城区九华乡,徐开妹和70岁的王云仙同是下彭村人,73岁的舒金兰是2里地之外的下童村人。多年来,舒金兰去农田干活要从徐开妹家门口经过,日子久了,两人渐渐熟络。

  徐开妹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初中毕业生,上学时就爱哼越剧,而王云仙、舒金兰也有同样的爱好。听朋友提及,现在衢州城区开了各种越剧班,收费便宜。她们一听就心动了,家人也极力赞成。于是,3月份的一天,舒金兰还记得那天下着雨,三人坐车进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养老服务中心,报了名后,又一鼓作气,赶到老年大学报名。

  4月2日上午,记者在养老服务中心见到徐开妹和舒金兰,她们坐在后排,手里捧着唱词,竖着耳朵认真听讲,老师唱一句,她们哼一句,全程连眼睛都不敢多眨。这天,王云仙有事没有来,但她拜托两个姐妹,回去后把上课内容唱给自己听。

  上课学员中,73岁的祝苗仙同样听得很用心,她来自柯城区石梁镇祝家山村,进城上课已坚持8年。祝苗仙从小就喜欢唱戏,听朋友说养老服务中心有越剧班,她就兴冲冲从乡下赶来报名。对此,她颇为自豪:“那时候,班上只有10多个学员,不像现在有70多人了,我可是一点点见证它发展壮大的。”

  对几位老人而言,进城一趟蛮折腾:她们得起个大早,先坐城乡中巴,到了斗潭后再转车,即便是路程相对较短的祝苗仙,最快也要1个小时,但她们乐此不疲。对此,徐开妹说出了她们的心声:“我们虽然是农村人,但同样追求精彩的晚年生活,我们也要求进步的,我觉得上课就是一种途径,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知识,交了朋友,眼界也开阔了。”

  “现在生活方便,中巴车开到村口,下了课,就在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吃个饭,饭后到附近公园转转,下午再乘车回家,一点都不累。”舒金兰说,“只要吃得消,我肯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有意思。”

  退休之后做什么? 带着村民去旅游

  如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是独自背上背包,当个独行侠?还是选择报个旅游团,一路逛吃逛吃?生活在常山县芳村镇新桥村的黄银佐、杜联荣夫妇,他们的旅游方式比较酷,不仅自己出门玩,还带着同村的村民一起旅游。

  3月30日,黄银佐家里挤满了村民。此时,他们正围坐在桌子前,准备报名5月份的江西庐山行。63岁的黄银佐则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每一位报名人员的信息,还不忘提醒村民们旅游的注意事项和要带的随身物品。

  “上次去的龙游石窟好壮观,不知道怎么建起来的。”另一边,村民徐林风和63岁的杜联荣用方言交流着,很显然,他们还对上一次的旅游意犹未尽。

  今年以来,这已经是黄银佐第四次组织村民一起出门旅游了。

  杜联荣退休后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店,平时即便不买东西,村里的人也常会到店里转转,聊聊家常。2016年,黄银佐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办理退休手续后,生活节奏便慢下来,时间才真正属于夫妻俩。

  说起带队旅游也是机缘巧合。2017年11月,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村民找到黄银佐夫妇,问他们愿不愿意带队组团去旅游,出行、保险等由旅游公司负责,但组团旅游的条件是报名人数最少要达到50人。

  “我们是很喜欢旅游的人,但要叫那么多人一起去,心里也没底。”杜联荣说。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去跟邻居们一说,没几天的工夫,报名者就接近100人。2017年12月,由黄银佐夫妇带队,整整两大巴的人浩浩荡荡到开化根宫佛国旅游去了。

  “那次大家玩得特别开心,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跟团旅游。大家都是认识的,一起出去玩不会有陌生感。”黄银佐说。

  有了成功经验后,黄银佐夫妇组织村民旅游的次数越来越多,婺源观赏油菜花、上海玩转东方明珠塔、北京看升国旗爬长城……

  对于这种熟人结伴旅游的方式,村民也十分喜欢。

  “以前是有钱却不知道怎么玩,毕竟在农村还有很多的不方便。子女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我们。”村民王明朗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可以报名旅游,非常方便。到了外面,大家还可以互相照应。趁着好时光,我们也想多出去走走,看看。”

  每次大伙出去旅游,还不忘晒个朋友圈,在各自的家庭群里分享旅游照片,得到了亲友们的点赞。

  “以前总是怕父母在家寂寞,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旅游小伙伴,旅游的次数比我们多多了。”看着父母的旅游记录,在外地上班的黄银佐的儿子感叹道,“父母这日子过得真滋润啊。”

标签:旅游;退休;村民;黄银佐;上课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衢州:一群会“折腾”的老人
2019-04-09 15:31:26 来源: 衢州日报 方俊 黄欢 姚肇鸿 季艳春

  含饴弄孙、跳舞看报,这是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但也有一群老人不走寻常路,他们中,有利用一技之长,退休后依旧坚持工作,在专业领域贡献智慧和才干的;有爱学习的农村老人,每周坚持来城里上课“充电”; 有做起“领队”,带着村民一同出去旅游,见世面的……

  这些会“折腾”的老人,充满活力,用自己的方式颐养天年,幸福感、满足感充溢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退而不休, 在工作中颐养天年

  66岁的朱德琳很忙,退休以来,他一心扑在“三叶青”(又名金线吊葫芦)的种植开发上。

  2014年,朱德琳从衢江区农业局退休后,浙江广胜集团慕名找到他,让他负责中药材种植开发。朱德琳一直对中药材情有独钟,上大学前就认识了数百种中草药,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度过了校园时光。

  三叶青是广胜集团首个开发的珍稀药材产品,在衢江区廿里镇,有1000多亩种植基地。在过去的几年里,朱德琳一心扑在这个小东西身上,“为了保证药材的自然属性和质量道地性,我们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营造避光避雨、通风透水、耕休交替、与草共生的三叶青生长环境,先后做了100多项田间试验。”聊起退休后的事业,朱德琳几乎不带停顿,一口气说上大半天。

  如今,辛苦付出有了初步收获,去年冬季,第一批三叶青喜获丰收,还拿到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而朱德琳只是说自己运气好,退休时赶上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这才有了发挥的余地。

  朱德琳是衢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下文简称老科协)的会员,这个由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行业协会,可谓卧虎藏龙。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现有会员170多位,其中近一半退而不休,依然活跃在专业领域。

  4月3日采访当天,记者还见到了另外两位行业人才,一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蔡叔眉,86岁的他在机械制造方面是专家,退休后,被红五环集团“挖”去继续做研发。蔡老很低调,“不要过多宣传我个人,你应该写一写为机械制造付出心血的一线研发人员。”

  另外一位是74岁的王金心,是衢州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专业人才之一,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就是他负责开发的。退休后的王金心,忙碌程度并不亚于退休前:任职于多个协会,包括老科协,他是前一任会长;日常生活里,将时尚进行到底,手机上装了喜马拉雅、得到、抖音等网红APP,结交的朋友也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他还喜欢购物,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基本靠网淘,如果不想做饭,就点外卖,各种软件玩得不要太溜。

  退休10余载,熟悉互联网的王金心,满腔热情为他人服务。在担任老科协会长期间,他开办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手把手教会员怎么使用智能手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在网上订鲜花,快递到每位会员家中。

  “老年人待在家颐养天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们虽然身体渐渐苍老,但心态始终年轻,既然这样,干吗不贡献一点绵薄之力?”王金心说,老年人发挥余热,既为社会创造价值,又充实了生活,一举两得。

  老了也要求进步, 农村老人来城市“充电”

  最近,79岁的徐开妹成了“大学生”,虽然读的是老年大学,但在家人看来,那也是“高等学府”。

  开春后,徐开妹和舒金兰、王云仙,结伴到衢州城区开始“求学生涯”:每周二上午,她们出现在柯城区府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养老服务中心),上一个半小时的越剧课;到了周四,上午她们还是在养老服务中心上越剧课,下午转场到衢州市老年大学唱越剧。

  为什么要强调到衢州城区?因为这三位老人住在柯城区九华乡,徐开妹和70岁的王云仙同是下彭村人,73岁的舒金兰是2里地之外的下童村人。多年来,舒金兰去农田干活要从徐开妹家门口经过,日子久了,两人渐渐熟络。

  徐开妹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初中毕业生,上学时就爱哼越剧,而王云仙、舒金兰也有同样的爱好。听朋友提及,现在衢州城区开了各种越剧班,收费便宜。她们一听就心动了,家人也极力赞成。于是,3月份的一天,舒金兰还记得那天下着雨,三人坐车进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养老服务中心,报了名后,又一鼓作气,赶到老年大学报名。

  4月2日上午,记者在养老服务中心见到徐开妹和舒金兰,她们坐在后排,手里捧着唱词,竖着耳朵认真听讲,老师唱一句,她们哼一句,全程连眼睛都不敢多眨。这天,王云仙有事没有来,但她拜托两个姐妹,回去后把上课内容唱给自己听。

  上课学员中,73岁的祝苗仙同样听得很用心,她来自柯城区石梁镇祝家山村,进城上课已坚持8年。祝苗仙从小就喜欢唱戏,听朋友说养老服务中心有越剧班,她就兴冲冲从乡下赶来报名。对此,她颇为自豪:“那时候,班上只有10多个学员,不像现在有70多人了,我可是一点点见证它发展壮大的。”

  对几位老人而言,进城一趟蛮折腾:她们得起个大早,先坐城乡中巴,到了斗潭后再转车,即便是路程相对较短的祝苗仙,最快也要1个小时,但她们乐此不疲。对此,徐开妹说出了她们的心声:“我们虽然是农村人,但同样追求精彩的晚年生活,我们也要求进步的,我觉得上课就是一种途径,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知识,交了朋友,眼界也开阔了。”

  “现在生活方便,中巴车开到村口,下了课,就在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吃个饭,饭后到附近公园转转,下午再乘车回家,一点都不累。”舒金兰说,“只要吃得消,我肯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有意思。”

  退休之后做什么? 带着村民去旅游

  如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是独自背上背包,当个独行侠?还是选择报个旅游团,一路逛吃逛吃?生活在常山县芳村镇新桥村的黄银佐、杜联荣夫妇,他们的旅游方式比较酷,不仅自己出门玩,还带着同村的村民一起旅游。

  3月30日,黄银佐家里挤满了村民。此时,他们正围坐在桌子前,准备报名5月份的江西庐山行。63岁的黄银佐则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每一位报名人员的信息,还不忘提醒村民们旅游的注意事项和要带的随身物品。

  “上次去的龙游石窟好壮观,不知道怎么建起来的。”另一边,村民徐林风和63岁的杜联荣用方言交流着,很显然,他们还对上一次的旅游意犹未尽。

  今年以来,这已经是黄银佐第四次组织村民一起出门旅游了。

  杜联荣退休后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店,平时即便不买东西,村里的人也常会到店里转转,聊聊家常。2016年,黄银佐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办理退休手续后,生活节奏便慢下来,时间才真正属于夫妻俩。

  说起带队旅游也是机缘巧合。2017年11月,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村民找到黄银佐夫妇,问他们愿不愿意带队组团去旅游,出行、保险等由旅游公司负责,但组团旅游的条件是报名人数最少要达到50人。

  “我们是很喜欢旅游的人,但要叫那么多人一起去,心里也没底。”杜联荣说。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去跟邻居们一说,没几天的工夫,报名者就接近100人。2017年12月,由黄银佐夫妇带队,整整两大巴的人浩浩荡荡到开化根宫佛国旅游去了。

  “那次大家玩得特别开心,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跟团旅游。大家都是认识的,一起出去玩不会有陌生感。”黄银佐说。

  有了成功经验后,黄银佐夫妇组织村民旅游的次数越来越多,婺源观赏油菜花、上海玩转东方明珠塔、北京看升国旗爬长城……

  对于这种熟人结伴旅游的方式,村民也十分喜欢。

  “以前是有钱却不知道怎么玩,毕竟在农村还有很多的不方便。子女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我们。”村民王明朗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可以报名旅游,非常方便。到了外面,大家还可以互相照应。趁着好时光,我们也想多出去走走,看看。”

  每次大伙出去旅游,还不忘晒个朋友圈,在各自的家庭群里分享旅游照片,得到了亲友们的点赞。

  “以前总是怕父母在家寂寞,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旅游小伙伴,旅游的次数比我们多多了。”看着父母的旅游记录,在外地上班的黄银佐的儿子感叹道,“父母这日子过得真滋润啊。”

标签: 旅游;退休;村民;黄银佐;上课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