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帆(右二)和杨焕明(左二)在洞头参观考察
6月9日,美国文理科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林海帆回到家乡洞头,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为洞头发展出谋划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与林海帆一起参观考察。
林海帆一行先后来到望海楼、小朴村、花岗村、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九亩丘海创园等地,边走边看,在感受洞头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不禁为家乡的新面貌感到自豪。
“这里的风景随便一拍都跟明信片一样。”林海帆说,“我每一次回来,都很惊讶、很惊喜,家乡变化太大了!”
在林海帆的老家北岙街道小朴村,乡亲们看到林海帆的回来,纷纷上前握手拥抱。走进老家,种满蔬菜瓜果的院子、坚实的木质楼梯、多年未变的房间构造,都让林海帆回忆起了童年,想起了在洞头生活的美好时光。随后,林海帆客串导游,为同行的杨焕明院士介绍他的故乡——小朴村。古朴的石头房、清洁的道路、清澈的池塘都被杨焕明院士一一记录下来。
临走之前,乡亲们还给林海帆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让他有空多回来看看。
乡音乡情,萦绕耳畔。“各位乡亲,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我感到特别高兴!”林海帆坦言,海外生活三十余载,最牵挂的依然是故乡。
回忆在家乡的日子,林海帆跟大家分享了许多趣事。他说,他的小学、中学在洞头度过,这里的老师给了他生动形象的教学。“一次高中化学课上学到金属‘镁’,这是一种燃点很低的金属。同学们就想,那到底燃点有多低呢?化学老师潘中坚当场拿出了一根镁条,用火柴一点。镁条竟当场就像鞭炮一样发光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同学们一看,立刻就理解了镁的低燃点。”
林海帆对生物学的最初概念,来自于当年老师利用当地养殖的坛紫菜、圆紫菜、条斑紫菜作为例子的生殖细胞教学。“通过紫菜的不同类型,让我们懂得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它们的生殖过程很像。”
正值中高考期间,作为一名老“学霸”,林海帆寄语莘莘学子,在全力拼搏中高考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因为在林海帆看来,“无论是搞科学还是搞艺术,是经商还是从政,要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也是一直着力强调的,就是要有创意。”
作为生物学专家,林海帆所理解的海洋生物产业是广义的,包括海洋生态、人居生态、办学生态等。据了解,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将于今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生,它的落户填补了洞头高等教育学校的空白。林海帆希望该校能做好配套区域的建设,实现科研、教育、旅游融合发展,把“海上花园”洞头建设成为一个海上“健康城”。
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林霞向两位院士介绍了洞头近年来经济、旅游、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发展。林海帆说,洞头的面貌日新月异,成绩有目共睹,他对家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作为一名从洞头走出来的科学家,林海帆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发展,在科技工作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
林海帆,生物学家,浙江温州洞头人,于1978年考上复旦大学生化系,1983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系美国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终身)、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妇产科与生殖科学系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董事、纽约干细胞基金会(NYSCF)顾问,美国康州政府生命科学顾问组核心成员、中国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成员与科技部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专家组成员,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院长与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顾问,温州市政府引才顾问及两家生物高科技公司科学顾问。
林海帆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学、生殖生物学、RNA生物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第一个控制胚胎细胞分裂的母体效应基因,证明了干细胞非对称性分裂的自我更新的理论与干细胞微环境假说,发现并命名了多种在人类与动、植物界共有的干细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