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面就被儿子嫌弃,说我记性差,话也讲不清楚,肯定是得了老年痴呆。”这两天,市七医院举行老年期痴呆义诊,60多岁的张大伯一脸愁容来看专家。因为父子关系不和,儿子工作不顺,大伯一直睡眠不好,胃口不好,还总是记不住事情。
老年科主任王征平时见多了老年痴呆患者,为张大伯一检查,发现他所谓的痴呆症状其实是假象,实则存在焦虑、抑郁。不过王征主任说,这病不治,还真会患上老年痴呆。
被儿子嫌弃总是忘事
张大伯是杭州人,退休后,和老伴还在外面找活干,有个儿子,35岁,今年还没结婚,待业在家。
“儿子单位换了七八个,一直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是嫌工资太低,就是嫌干活太累太辛苦,现在整天待在家里,我看了着急啊。”张大伯说,他总是催着儿子去找工作,儿子一听就跳起来,嫌爸爸没本事,没有帮他找个好工作,还说他老年痴呆。
张大伯听进去了,他发现一段时间下来,自己记性确实很差,别人说过的事情,他扭头就忘了,睡眠不好,做事情不利索,话也说不清楚,整天懵懵的。“别人说的事情容易忘,我儿子就天天讲故事给我听,训练我复述故事,还让我赶快来医院看病。”见到王征主任,张大伯很担忧。
到底是不是老年痴呆?见到张大伯,王征主任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老年痴呆患者基本都有智力下降的表现,但智力评估显示,张大伯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检查也没发现明显异常,最终确诊张大伯存在轻度焦虑、抑郁。
“回去要多鼓励儿子,不要总打击他,改善父子关系,可以适当吃点抗焦虑药,学会调节,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听了王征主任的一番话,张大伯焦虑的心终于放下了。
老年人长期抑郁易引发痴呆
“这样的老年人还挺多,尤其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长期关系紧张,很容易焦虑、抑郁。”王征主任平时坐诊老年记忆门诊,随着人口老龄化,门诊中60%以上的患者是老年痴呆,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注意的是,焦虑、抑郁长期反复发作,患上老年痴呆的概率会比一般人大。”
话少、发呆、兴趣下降、情绪低落,都可能是抑郁的表现,但生活中,许多人会把抑郁当成“老糊涂”,没有及时入院就诊,结果耽误了治疗。除了像张大伯这样实则抑郁的假性痴呆患者,门诊中,还有许多真性痴呆的中老年人。
“老年痴呆与年龄相关,年纪大了大脑萎缩,患病的概率就大。”王征主任说,老年痴呆通常60多岁发病,但现在也有四五十岁就患上早老性痴呆的中青年人,他们可能与遗传有关,早发现可以延缓疾病发展。
在市七医院,还有许多八九十岁的患者在接受长期治疗。王征主任说,老年痴呆本身不会致命,但后期会因为肺部感染、吞咽困难、心功能变差等影响寿命。“以往发病后平均只有10年寿命,如今医学发达,照顾得好,疾病控制得当,许多患者可以生存15年以上。”
退休后别闷声不响窝在家里
“许多老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睡眠不好、记性不好的困扰,他们心里往往有许多事想找人倾诉。尤其是退休后闷声不响窝在家里,比较孤独、不和外界交流的老人,子女亲朋都应更关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王征主任说,这类老人容易抑郁,患上痴呆的风险会更大。
要预防大脑退化或出现心理问题,老人自己也要走出去。“平时要合群,退休后要有自己的生活,跳跳广场舞,和同龄人聊聊天,心里有事要说出来,别闷着。饮食别太油腻,多吃水果、蔬菜、坚果,保护血管健康也对大脑有利。”
王征主任说,真的患上了老年痴呆,家人也要让患者做些折衣服、扫地等简单的事情。有些老人一进养老院,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也不与人交流,每天被动坐着看电视,痴呆的症状反而会加重。
王主任提醒,要注意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如果老人记忆力变差,怎么提醒也想不起来;以前开朗,慢慢不愿意讲话,变得内向;原来很大方,现在很小气自私;以前性格很好,现在疑心病很重,脾气暴躁,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老年记忆门诊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