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三八节特稿:最美芳华 致敬她们的奋斗青春!
2018-03-08 10:39:27 来源: 新蓝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广袤的之江大地上,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辛勤和智慧撑起“半边天”,用奋斗“书写”最美的芳华。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本端记者寻访奋斗在各行各业中的女性人物,感受她们的奋斗史,走进她们的美丽人生。

  谭玉娇:不屈不挠的“举重人生”

  正月未过,在位于杭州小和山的浙江残疾人体训中心,记者看到了谭玉娇训练的身影。“90后”残奥冠军谭玉娇的经历是辉煌而又充满曲折的。

  1990年,谭玉娇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的一个小家庭,7岁时因病致右下肢残疾。童年时期的挫折并没有击垮这个对生活充满希望孩子。1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谭玉娇被教练选中,开始学习残疾人举重,从此便走上了一条不同于普通“90后”的梦想之路。

  2010年,为了接受更好的训练,谭玉娇选择转会到浙江。“我觉得我自己挺幸运的。虽然很苦,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谭玉娇说,“我想通过举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都只多不少的完成,否则我会觉得对不起家人。”

  当然,运动员的经历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2012年,谭玉娇前往英国伦敦参加残奥会。求胜心切的她,在赛前训练过度,左肩肌肉严重受伤。“以我的能力是可以夺冠的,当时心里非常着急。”最终谭玉娇获得了一枚银牌,“本以为拿到奖牌的时候会大哭一场,但没想到自己却非常开心,因为我尽力了。” 那一次的经历让谭玉娇突然间成熟起来,也变成她冲击里约奥运金牌的动力。

  四年后,里约残奥会如期而至。这一次,谭玉娇不再急躁,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训练。普通人举重,可以通过双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但残疾人只能靠上半身平衡杠铃,训练非常辛苦。“光130公斤的杠铃重量,每天就要举20多次。”天赋加坚持,让谭玉娇最终站上了里约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

  从13岁到28岁,从瘦弱的小姑娘到强壮的“女汉子”,从一开始的35kg到现在的140kg,从省运会冠军到奥运会冠军……谭玉娇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从容。

  心肺训练、小肌肉力量训练……每天至少两小时的训练任务。“里约残奥会后,我又给自己设了新的目标——希望能在东京残奥会上再夺金牌。”在采访中,谭玉娇一遍又一遍地提到“不能松懈”。“前段时间我找了一份工作,是在萧山机场做动力部仓库管理员。再过几天,我还要去北京继续完成学业。残奥会给了我更宽的思路和更高的追求,我希望自己能够多多接触社会,在其他方面也能够有新的体验。勇敢走上赛场,也勇敢走向世界。”

  金美媛:坚持初心的“最美天使”

  傍晚六点半,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产科主任金美媛仍在翻看桌子上堆的半人高的病例。产科病房里有37个床位,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轮空的时候,她已经习惯了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在杭州,很多孕妇都口耳相传,在同德产科有位金大夫,医术好、人和善,生产时都想找她。

  “产科医生是一个浪漫的职业,一个人进去两个人出来,迎接的是新的生命。但生小孩对女性来说也是鬼门关里走一遭,小时候我隔壁邻居就是产后大出血死亡的,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希望我可以帮助女性平安度过生产。”初心是美丽的,但浪漫的职业理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金美媛说,产妇情况变化太快,可能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大出血,所以对医科知识了解越多越有助于情况预判与临场应变。

  学医期间,金美媛经常在自习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翻一本接一本的医书,辨别人体器官病样……为了长时间手术时握刀手不发抖,金美媛坚持双手负重练习。加入省立同德医院产科后,金美媛出色的业务水准开始崭露头角,而对新技术的求知欲则让她快速掌握了腹腔镜等当时相对前沿的医疗技术。然而谁也没想到,在一次医院选拔援疆医生时,金美媛毅然报了名。

  “不到新疆不知新疆之大。”金美媛到了新疆后开始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住在援疆楼里,晚上一个电话,我们就要赶到医院救治病人,经常路上就耗去了两三个小时。再加上几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后来晚上出去次数多了,做完手术坐上车就能睡着。”

  在新疆阿克苏,金美媛成为了当地产科的带头人。一次,医院来了一位患者,检查后发现盆腔内有30公分大的囊肿,且本身有多次手术史,血管黏连严重,当地医生不敢开刀,建议直接子宫全切。金美媛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果断站上了手术台进行血管剥离。两个小时后,子宫保留了下来,手术圆满成功。

  金美媛(左2)和她的阿克苏患者

  “去新疆虽然是支援帮助当地,但对我个人也是成长。我学会了站在全局思考问题,并且能让我们对口支援地的女性少受妇科疾病的困扰。安全、安心、少痛苦的生下孩子,就是我职业理想的一部分。”金美媛对记者说。

  西湖女子巡逻队:90后是最应该拼搏的

  “来了!来了!就是她们。”西湖边,游客们聚集在一角,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对着眼前这支亮眼的女子巡逻队不断按下快门。这支被称为“西湖第十一景”的“三高”(高学历、高颜值、高身高)”女子巡逻队,一经亮相便迅速红遍网络。

  “我们的队伍一共有24名女队员,平均身高1米68,英语全部达到四级,还要有特长。”谈起队友们,训练队长黄方玥满满的自豪。

  别看队员们外表光鲜,背后则是不为人知的付出。在上岗前,队员们都要接受为期近两个月的封闭式“魔鬼训练”。她们不仅要熟记西湖景区人文知识、西湖景区植物信息以及急救知识等,还要适应长时间在阳光下站立及负重行走。“封闭训练一半的时间都要军训,练习体能、默契等。”黄方玥说,每周一三五上午,她们还要进行队列训练。

  黄方玥(左)向记者展示急救箱

  如今,这24名女子巡逻队员分为四个组,分别负责白堤及北山街、灵隐景区、湖滨至西湖南线,苏堤岳庙和雷峰塔四条线路,每天行走12公里,巡逻时间5个小时。“在去年夏天的高频次巡逻中,气温一度坚挺在40度以上。我们一天下来要换三套衣服。衣服是黑色的,等到巡逻一圈下来,脱下衣服,上面都是白白的盐花。有人重度中暑送进了医院,也有人走了太久脚上长水泡的,但大家始终都坚守在岗位上。” 黄方玥说。

  白天在制服下,她们是守护西湖的独特风景。当夜幕降临,她们又是这个时代下最活泼灵动的新生代。黄玥告诉记者,这个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的姑娘。“叶露露是啦啦队的一员,吴若兰是游泳健将,曾经参加过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 问到累不累?黄方玥回答:“都说‘90后’不能吃苦,其实‘90后’是最应该拼搏的。白天为家奉献,晚上绽放光彩。累并快乐着!”笑容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郑培钦:新时代女性要有新作为

  在杭州,如果搭上一辆公交车,你就能从车载电视里听到《九月杭城桂花香》《美丽浙江》《西湖春天》等朗朗上口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演唱者,就是浙江省歌舞剧团的首席青年歌唱家郑培钦。郑培钦出生于缙云县周村村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1999年调到杭州歌舞团。2006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浙江歌舞剧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

  郑培钦(左二)跟着老师反复练习

  2017年,郑培钦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青春之歌》(后参演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中饰演女主角林道静。“林道静生活的时代复杂,心理转变的过程也非常有挑战性,这么好的女性角色不易遇到,我很珍惜。” 郑培钦说。影版和电视剧版的《青春之歌》珠玉在前,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谢芳更是通过“林道静”这一角色深获大众喜爱。那么郑培欣饰演的林道静该如何突破呢?

  郑培钦训练累了就在椅子上躺一下

  首先是在唱法上下功夫,由于有戏曲功底支撑,郑培钦的歌声可甜美细腻也可高亢亮丽,可塑性非常强,她选择用不同的唱法表现不同时期的林道静,细抠每一句唱词。白天她在剧团排练,晚上回家就看纪录片以及书籍,对着镜子练习步态和眼神。终于,在汇报演出中,《青春之歌》获得满堂喝彩。台下专家纷纷表示“林道静这个形象立住了!”

  《青春之歌》剧照

  其实不止“林道静”这一个角色,郑培钦在学戏时就是出了名的戏痴,在戏校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功、吊嗓,苦练四功五法,腿上经常练得青一块紫一块。之后为了学习声乐,她每周要坐五六个小时的汽车从东阳赶到杭州上课,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两年。“一个女性,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后,都会对个人情感有追求,对社会责任有承担,不论是林道静还是新时代的女性,都应该人格独立、品质坚韧、心有大爱。”林道静对记者说。

  胡海岚:治疗抑郁症 我们看见了曙光

  北京时间2月15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以同期两篇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胡海岚课题组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编码模式、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和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放电方式导致抑郁的分子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达11%,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额每年以百亿美金计。“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揭开了抑郁症核心机制的谜团,揭开氯胺酮抗抑郁的面纱,为寻找新型抗抑郁药物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有专家这样评价。

  胡海岚(左三)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胡海岚一直走在“人生巅峰”。“在发表完文章后的春节期间,我收到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邮件。他们虽然不太懂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是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与抑郁症抗争,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放弃。而且让我们很感动的是,他们很愿意做临床实验者。看到这些反馈,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做的工作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也让我觉得现在所做的研究都很值得。”胡海岚对记者说。

  做实验,就意味着存在失败。“比如两年前,在缰核双侧套管给药时一开始只能打进一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决定采用阳性对照(也就是注射预期会得到效果的药物),结果意外的发现阳性对照结果是阴性的,而另一个同时給的药物却产生了显著的抗抑郁的效果。这个意外的发现开启了我们对氯胺酮机制的探索之旅,之后在团队的协作下进展神速。”胡海岚对记者说。

  在外人看来,胡海岚是天才,可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曾碰过壁:“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过因为做实验速度太慢哭过鼻子的经历。”熟能生巧,胡海岚慢慢的就跟上了节奏。后来到了美国,做的第一个实验竟然就成功了,“科学就是这样,失败总是更多,但偶尔有这么一个成功的事件,就能让人高兴好久。”胡海岚笑着说。

  胡海岚回忆,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学校的风气就是鼓励大家拼命研究,也要拼命玩。而现在,她也很注重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喜欢球类运动、摄影、画画,在胡海岚教授的办公室内就随处可见一些摄影、绘画作品,在门的背面还挂着羽毛球拍。

  “虽然药物研发的道路很漫长,但是我们已经看见了曙光,并且迈出了第一步。”面对治疗抑郁症这个造福全人类的大课题,身材纤瘦的胡海岚让记者分明感受到了她的沉稳和坚定。

标签: 谭玉;举重;举重人生;女子巡逻队;西湖;训练;新时代;青春之歌;治疗抑郁症;初心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